文章目录 < 千古奇书·群书治要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千古奇书《群书治要》目录-选录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守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令谏官魏征、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平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须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曲礼》曰:“毋不敬。”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程子曰:“敬胜百邪。”说明修身进德、利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成。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甚至于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补救他们科学之偏。”英人汤恩比博士更云:“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静观今日世界乱象纷呈,欲救世界、救中国,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办到。老祖宗留传至今的治国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群书治要》至珍至贵!果能深解落实,天下太平,个人幸福,自然可得;背道而行者,则不免自招灾殃,祸患无穷。今日《群书治要》之重现,实有其神圣使命,两岸三地暨世界各国、各党、各级领导共同学习,则和谐社会、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

· 《治要》序
· 千古奇书·涅槃重生
· 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
· 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夫孝,德之本也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
·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 周公礼贤 袁绍祸始 古镜今鉴
·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 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
· 欲求忠臣,出孝子之门
· 文王孝父,泽及朽骨
·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帝尧放勋 尧道在恕
· 晏子为相 王修厚恩
· 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
· 法能杀不孝,而不能使人为圣墨之行
·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
· 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
· 贵其所尚 故礼让兴;抑其所贪 故廉耻存
·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
· 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
· 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
· 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家语
· 酤酒狗猛 孙权穿壁 古镜今鉴
· 关公大义 孔明效忠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救患不如使患不生
· 君贤臣刻 赵氏其昌
· 灵公凿池 文侯仁德
· 孟尝君待贤 魏文宝仁
· 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 任人第六 桓公用贤
·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
· 顺应世情,与时偕行
·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闻善则赏 文公逐麋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 先公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贤才是事业成就的根本
· 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 虞舜大孝 禹王泣罪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
治世宝典·《群书治要360》 《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