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目录 < 孟子白话文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热 门 文 章 推 荐
· 解阳明心学核心兼谈禅宗开悟
· 儒家思想修身的要诀是什么?
· 血色母爱 你不必非强求完美
· 爱杀  五种秘方  感谢困难
· 上继往圣而起绝学 历代大儒
· 圣贤施教以孝为本 论语讲要
· 孔子批评弟子不合时宜的高尚
· 清明的嬗变与感恩文化的赋予
· 老鼠也有父母 无心才能心安
· 经常吃素食的好处 漫谈素食
· 了凡四训 保富法 增广贤文
· 治世宝典 群书治要 家诫要言


《孟子》白话文目录
  孟子认为一个人要达到这种境界,要作艰苦的修炼,“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他苦修的过程中,坚持两点,一是“寡欲”,把人的欲望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中;二是养“浩然之气”。他的这些观点并不能解决奴隶制社会的矛盾冲突,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统治阶级贪得无厌的物质欲望。他的一生,则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他很善于讲道理,说话与作文都很有逻辑性,他敢于在争权夺利的战国时代,宣传“仁政”,委实有勇气。可惜他的学说没有为诸侯们所重视。孟子到60多岁后结束游说,返回故乡邹国,用其余力传播教育,并由其学生写成此篇著作,其文辛辣幽默而议论风发,在思想性与文学性上都属一流。“寡欲”的孟子活了84岁,在当时实属高龄长寿者。孟子的民本思想,为秦始皇所厌而毁之。自汉至南北朝,孟子一直受冷落。唐代宗执政,《孟子》才列入儒家经典,北宋王安石第一次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南宋时,该书列入“四书”,他成为“亚圣”。明朱元璋因独裁再毁亚圣,但亚圣的民本思想仍影响着明清学术界,其学说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性学说。孟子确认,人具有一种先验的善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了;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而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善端”,这种“善端”不仅是先验的,也是超功利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羰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这就是孟子著名的“四端”说,也是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有外铄于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性,是“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孟子通过“同类相似”的例题来论主人所普遍具有的善性,他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他指出,“仁政”源于先王的“不妒忌闪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认为:“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考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这坚甲利兵矣。”他又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也就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铠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同时,孟子又提出了“制民之产”的思想,即主张以“恒产”来求得老百姓之“恒心”,“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此外,尚有“不动心、”“存夜气“、“先立其大”、“知言”、“知耻”等等命题。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突出了“民”的地位,他提出“保民而王”,“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外,在孟子政治学说中还有“王道”与“霸道”之辨、义利之辨等等。

· 梁惠王上
· 梁惠王下
· 公孙丑上
· 公孙丑下
· 滕文公上
· 滕文公下
· 离娄上
· 离娄下
· 万章上
· 万章下
· 告子上
· 告子下
· 尽心上
· 尽心下
《孟子》原文 返回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