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 善书推荐 < 般若人生网 :当前位置
《增广贤文》名著通览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

《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增广便读昔时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

关于《增广贤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我们至今尚无法确定。目前,人们大多认为成书于清代中叶,因为清代同治年间周希陶曾对《增广贤文》加以修订,并刊行了《重订增广》一书。这种意见可备一家之说,但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重订增广》的出现表明,《增广贤文》一书至迟在清同治时期就有了广泛的流传。

《增广贤文》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3800 字左右。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而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可以说,这是《增广贤文》深入民间的原因之一。

当然,《增广贤文》最能征服人心的是它的内容。这部数千字的妙文,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介绍了待人接物的经验。书中那些精辟的语句绝非凭空而谈、信口雌黄,而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书中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情似纸张张薄”、“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人们既然不能真诚相待,那么他们追求的必然是真情以外的东西,这就是金钱:“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这种恶劣的世俗现象,使作者发出感慨:“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其实,书中并不是片面地反对金钱,它是深知金钱的重要的:“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人贫志短,马瘦毛长”、“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财富的占有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富有呢?书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二是“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当金钱与其他事物相比时,书中说道:“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许人一物,千金不移”、“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很显然,《增广贤文》认为金钱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增广贤文》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书中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由于“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人们应该行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那些做恶的,迟早会受到报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书中的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核心。书中十分强调自我保护:“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对他人之事要尽量少管,免得给自己添麻烦,“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交友要慎重,要对自己有帮助,“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判断朋友的原则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书中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人生在世,要小心谨慎,“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三思而行,再思可矣”。小心和忍让可以减少矛盾,这种处世态度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书中有些内容是讲及时行乐的:“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能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书中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书中说:“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书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其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增广贤文》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与其他蒙学读本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文中极少运用典故。书中只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二句是明显地用典,前一句讲的是唐朝王勃去南昌时,得到马当地方的风神相助,路途虽远,但一夜即到南昌,在滕王阁的聚会上写出了名篇《滕王阁序》;后一句说的是宋代一个书生十分潦倒,在饶州作官的范仲淹十分同情他。饶州荐福寺中有一通欧阳询书写的碑文,其拓本在当时十分值钱,范仲淹想拓一些送给书生。不料,巨雷却都把碑击碎了。除以上两句外,《增广贤文》基本无须讲解,就可明了。

《增广贤文》是蒙学读本中的佼佼者,它记录了许多反映生活哲理的格言,这些内容不仅儿童喜欢,就连成年人也乐于阅读,以至于其中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这正是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所以《增广贤文》的价值是不能忽视的。

下页:《增广贤文》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