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析疑辨正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孔子批评弟子不合时宜的“高尚”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 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时,可以自己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官府除了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外,还给予这个人一定的奖励。一次,孔子有一个弟子子贡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之后,这个弟子既没有到处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和领取奖励。可是,那个被孔子的弟子赎回的人,却把这个情况讲给别人听,人们都称赞孔子这个弟子仗义,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谁知,孔子知道后,不但没有表扬这个弟子,反而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

孔子为何批评“高尚”?这不是有违“大道”吗?

鲁迅先生曾说: “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孔子的这个弟子没有到官府去报赎金与领奖励被人们称赞为“高尚”,反证之: 到官府去报赎金与领奖励的人就会被人们称赞为不“高尚”,久而久之,又有谁会主动去做这样的事呢?

孔子真是一位圣人,他批评弟子的“高尚”,盖因非理性的“高尚”往往会扼杀理性的“高尚”,使“高尚”脱离客观实际,成为海市蜃楼抑或空中楼阁。……在这一语境意义下,提倡“高尚”似乎必要,可切忌刻意。(金新)节选

○评注:

金新把孔子深意讲得很浅,并且子贡赎人怎么竟然成了“非理性”?为了赎金而去赎人难道就是“理性”的高尚?孔子批判子贡实际上是有时代背景的。《了凡四训》中有详细说明,不妨参考一下: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子贡赎人时期,“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若当时鲁国富于其他诸侯国,国内富者众多,子贡若再如是赎人不要赏金,孔子不但不会批判,反而会大加赞扬。子路救人而收礼,孔子赞赏。若鲁国救人之风盛行,子路救人不受礼,孔子仍然会赞赏。上述《了凡四训》引文中对善恶是非的评论,可谓深有见地。不止如此,“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皆有深层辩解,令人折服。愿有缘者定要细看《了凡四训》一书。

下页:孔子为何自言述而不作 不作又如何称之为圣人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