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孟子白话文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万章下白话文
类别:儒家经典 作者: ( 字号:   )

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不好的景色,耳朵不听不好的声音。不是他理想中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中的百姓,不去役使。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混乱就退隐山林。施行暴政的地方,居住暴民的地方,他都不忍心去居住。他认为同乡下人相处,就如同穿着朝服戴着朝冠坐在泥路、炭灰上。殷纣王的时候,他居住在北海的海边,来等待天下变得清平。所以,听说伯夷的风韵的人,贪婪的人变得廉洁,懦弱的人也有远大的志向。

“伊尹说:‘哪一个君主不可以侍奉?哪一个百姓不可以役使?’天下太平也出来做事,天下混乱也出来做事,说:‘上天养育这些百姓,就是要让先知先觉的人使后知后觉的省悟。我是这些百姓之中的先觉者。我要以尧舜之道来使这些人省悟。’他认为:在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妇女没有沾润尧舜之道的好处,便好像是自己把他推进山沟之中的,这就是他把天下的重担自己挑起的态度。

“柳下惠不以侍奉污浊之君为羞耻,也不以官位低而辞掉。在朝为官不隐藏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自己的原则办事。被人弃置一旁,也不怨恨;受困而不得志,也不忧愁。与乡下人相处,高兴得不忍心离开。‘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身露体在我身旁,你怎么能玷污我呢?’所以,听说柳下惠的风韵的人,心胸狭窄的人也变得心胸开阔,刻薄的人也变得敦厚。

“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不等把米淘完便匆忙离开;离开鲁国的时候,说:‘我们慢慢地走吧,这是离祖国的态度。’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停留就停留,应该做官就做官,这是孔子啊。”

孟子说:“伯夷,圣人中的清高者;伊尹,圣人中的担重任者;柳下惠,圣人中的随和者;孔子,圣人中的识时务者。孔子可以叫他集大成者。集大成的意思,就像奏乐要先敲钟,最后以特磬收束一样。先敲钟,是节奏条理的开始;用特磬收束,是节奏条理的终结。条理的开始在于智,条理的终结在于圣。智犹如技巧,圣好比气力。这就像在一百步以外射箭,射到了是你的力气;射中了却不是由你的力气决定一样。”

北宫錡问道:“周朝规定的官爵和俸禄的等级制度,是怎么样的呢?”

孟子答道:“详细情况已经不能知道了,诸侯因为厌恶那种制度不利于自己,便都把有关文献毁掉了,但我也曾经听说过它的大概情况。天子为一级,公为一级,侯为一级,伯为一级,子男同为一级,共五个等级。君为一级,卿为一级,大夫为一级,上士为一级,中士为一级,下士为一级,共六个等级。天子直接管辖的土地纵横一千里,公侯各一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各五十里,共四个等级。纵横如果不足五十里的国家,不能直接同天子来往,只能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天子的卿所受的封地同于侯,大夫所受的封地同于伯,元士所受的封地同于子男。大国土地纵横一百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四倍于大夫,大夫的俸禄一倍于上士,上士的俸禄一倍于中士,中士的俸禄一倍于下士,下士的俸禄等同于在官府当差的庶民,这些俸禄足以抵偿他们耕种的收入了。中等的国家土地纵横七十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三倍于大夫,大夫的俸禄一倍于上士,上士的俸禄一倍于中士,中士的俸禄一倍于下士,下士的俸禄等同于在官府当差的庶民,这些俸禄足以抵偿他们耕种的收入了。小国土地纵横五十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二倍于大夫,大夫的俸禄一倍于上士,上士的俸禄一倍于中士,中士的俸禄一倍于下士,下士的俸禄等同于在官府当差的庶民,这些俸禄足以抵偿他们耕种的收入了。耕种人的收入靠一个农夫分的百亩土地。一百亩的土地,上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九个人,次一点的农夫可以养活八个人;中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七个人,次一点的农夫可以养活六个人;下等农夫可以养活五个人。庶民在官府当差的,他们的俸禄也参照这个定等级。”

万章问道:“请问交朋友的原则。”

孟子说:“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倚仗自己地位尊贵,不倚仗自己的兄弟富贵,这样才能交朋友。交朋友就是因朋友的品德而相交,心中不能有什么倚仗。孟献子是位有一百辆车的大夫,他有五个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他三人我忘记了。孟献子与这五个人交朋友,自己的心中并不存在自己是大夫的想法。这五个人的心中如果存在孟献子是大夫的想法,那就不会和他交朋友了。不仅仅有一百辆车的大夫有朋友,即使小国的国君也有朋友。费惠公说:‘我对于子思,则以他为老师;对于颜般,则以他为朋友;至于王顺和长息,则以他们为侍奉我的人。’不仅仅小国的国君有朋友,即使大国的国君也有朋友。晋平公对于亥唐,亥唐让他进去,他便进去;让他坐,他便坐;让他吃饭,他便吃饭。即使是粗茶淡饭菜汤,晋平公也不曾饿过,他不敢不饱。然而晋平公也只是做到这一点罢了,却不同他共有官位,不同他共同治理国家,不同他共同享受俸禄,这只是一般士人尊敬贤人,而不是王公尊敬贤人所应当做的。舜拜见帝尧,帝尧让他这位女婿住在别宫,也请舜吃饭,互为客人和主人,这是以天子的尊位同老百姓交朋友的典型。以卑下的地位去尊敬高贵的人,叫做尊贵贵人;以高贵的地位去尊敬地位卑下的人,叫做尊敬贤人。尊贵贵人和尊敬贤人,其意义是一致的。”

万章问道:“请问交际应当持以什么心态?”

孟子答道:“应该持以恭敬之心。”

万章问道:“‘一再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地位尊贵的人有所赐予,如果自己先问:‘取得这种礼物合乎义呢?还是不合乎义呢?’然后才接受礼物,这是不恭敬的,所以不要拒绝别人礼物。”

万章问道:“请问,如果拒绝别人的礼物,不明白地说出,只是在心里不接受,然后在心中说:‘这是他取自老百姓的不义之财呀。’然后以别的借口拒绝,难道不可以吗?”

孟子答道:“如果依道同我交往,依礼节同我接触,那孔子也会接受他的礼物的。”

万章问道:“假如现在有人在城外拦路抢劫别人的财物,他同我交往也依道而行,他赠我礼物也依礼节而行,这样的赃物我可以接受吗?”

孟子答道:“不可以接受。《康诰》中说:‘杀死别人,抢劫他的财物,顽悍不怕死,这种人,老百姓没有不怨恨的。’这是不必先去教育他就可以诛杀的一类人。殷商接受了夏朝的国祚,周朝接受了殷商的国祚,这是绝不推辞的;现在抢劫杀人尤为厉害,怎么能够接受呢?”

万章问道:“现如今的诸侯,他们从老百姓那里获取财物,犹如拦路抢劫一般。如果把交际的礼节搞好了,君子也就接受了这种财物,请问这又作何解释呢?”

孟子答道:“你认为如果有圣王兴起,对待现在的诸侯是一律同等看待,然后全部诛杀呢?还是先行教育,如果不改诲,然后诛杀呢?如果不是自己的东西却据为己有,这种行为是抢劫,这只是把它高度概括而说的话。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鲁国人在田猎中争夺猎物,孔子也争夺猎物。争夺猎物都可以做,更何况接受赐予呢?”

万章问道:“那么,孔子做官,就不是为着行道吗?”

孟子答道:“是为着行道。”

万章问道:“既然为着行道,那为什么还要争夺猎物呢?”

孟子答道:“孔子先用文书来规定祭祀所用器物和祭礼用品,不用别处的食物来供祭祀。”

万章问道:“孔子为什么不辞官而去呢?”

孟子答道:“孔子做官先得试一试。试行的结果,如果他的学说可以行通,但君主却不肯执行,这样才会辞官而去,所以孔子在一个国家中不曾停留三年。孔子因可以行道而做官,也因为君主对他的礼遇不错而做官,也因为国君养贤而做官。对于鲁国的季桓子,是因为可以行道而做官;对于卫灵公,是因为礼遇不错而做官;对于卫孝公,是因为国君养贤而做官。”

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困,但有时也是因为贫困;娶妻不是因为要养父母,但有时也是因为要养父母。因为贫困而做官,就应拒绝高官而接受低的职位,就应拒绝多的俸禄而接受少的俸禄。拒绝高官而接受低的职业,拒绝多的俸禄而接受少的俸禄,怎样才算合适呢?就像门卒、打更者这样的小吏都行。孔子曾经做过主管仓库的小吏,他说:‘帐都算对就行了。’他也曾经做过主管苑囿的小吏,他说:‘只要牛羊能茁壮成长就行了。’处在低的职位却议论朝廷大事,这是有罪的;在君主的朝廷上做官,自己的主张却得不到执行,这是耻辱的事情。”

万章问道:“士不能像寓公那样靠诸侯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不敢那样。诸侯丧失了自己的国家,然后寄托于别的诸侯做寓公,这是合于礼的;士如果寄托于诸侯去做寓公,那是不合于礼的。”

万章问道:“国君如果赠给他谷米,那可以接受吗?”

孟子答道:“可以接受。”

万章问道:“接受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答道:“国君对于外来的百姓,本来就应该周济。”

万章问道:“周济他可以接受,那赐予他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不敢接受。”

万章问道:“请问他为什么不敢接受呢?”

孟子答道:“门卒、打更者都有固定的职位,才接受上面的给养。如果没有固定的职位,却去接受上面的赐予,这被认为是不恭敬的。”

万章问道:“国君赐予他,他就接受,不知道会不会经常这样?”

孟子答道:“鲁缪公对于子思,经常不断地问候,也经常不断地赐予他鼎中的肉,子思非常不高兴。最后,子思将缪公的使者赶到大门之外,面向北稽首作揖,没有接受问候和鼎中的肉,然后说:‘现在我才知道,国君是把我当狗马牲畜一样看待。’大概从此以后,鲁缪公再也没有赐过子思。喜欢贤人,却不能重用他,又不能有礼貌地养活他,这可以说是喜欢贤人吗?”

万章问道:“请问国君想要养活贤人,那要怎么样才能叫养活呢?”

孟子答道:“把君主的旨意传达给他,他便先作揖稽首,才接受君主的旨意。然后管理仓库的人经常送来谷米,掌供膳食的人经常送来肉食,这些就用不着再去传达君主的旨意了。子思认为为了一块肉而屡次不断地让他作揖稽首,这不是养活君子的方式。尧对于舜,让他的九个儿子向他学习,并将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各种官吏、牛羊以及仓库无不具备,使得舜在四野之中得到很好的侍奉,然后提拔他使他处于很高的职位。所以说:这是王公尊敬贤人的典型。”

万章问道:“请问士不去拜见诸侯,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答道:“住在都市没有官职的人叫‘市井之臣’,住在田野没有官职的人叫‘草莽之臣’,这些人都叫做老百姓。老百姓不送见面礼而为臣属,不敢去拜见诸侯,是合于礼的。”

万章问道:“对老百姓,召唤他去服劳役,他便去服劳役;君主如果要接见他,召唤他,却不去拜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去服劳役是应该的,去拜见是不应该的。再说君主想接见他,为的是什么?”

万章说:“为的是他见闻博广,品德高尚。”

孟子说:“如果为的是他见闻博广,那么天子还不能随便召唤自己的老师,更何况于诸侯呢?如果为的是他品德高尚,那我不曾听说过想同贤人相见而去随便召唤的。鲁缪公屡次想见子思,说:‘古代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君,如果想同士人交朋友,那要怎么样呢?’子思很不高兴,说:‘古代人这样说:国君以士为师吧,哪里是说要与他交朋友呢?’子思的不高兴,难道不是这个意思:‘论地位,你是国君,我是臣子,哪里能和国君交朋友呢?论道德,那你是向我学习的人,怎么可以和我交朋友呢?’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君同他交朋友都不可能做到,更何况去召唤他呢?齐景公田猎,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召唤管理山泽的官员,他不来,便准备杀他。有志之士不怕身死沟壑之中,勇敢的人不怕掉脑袋。孔子对管理山泽的官员取他哪一点呢?就是取他不是自己应该接受的召唤之礼,便不去应召这一点。”

万章问道:“请问召唤山泽的管理官员应该用什么呢?”

孟子答道:“用皮帽子。召唤老百姓用赤色的曲柄旗,召唤士用带铃的旗,召唤大夫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用召唤大夫的礼节去召唤管理山泽的官员,他死也不敢前往;用召唤士的礼节去召唤老百姓,老百姓怎么敢前往呢?更何况用召唤不贤之人的礼节去召唤贤人呢?所以,想接见贤人却不遵守礼节,这就像要他进来却关闭着大门一样。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大门。只有君子由这一条道路行走,由这处大门进出。《诗经》中说:‘大路平如磨刀石,笔直犹如箭之杆;此路只有君子走,小人随后所效法。’”

万章问道:“孔子听说有国君的召唤,便不等车马驾好就自己先行走去,这样的话,孔子不是错了吗?”

孟子答道:“那是因为孔子正在做官,有职务在身,国君是用他担任的官职召唤他。”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和另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全国性的优秀人物和全国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性的优秀人物和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和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追论古代的人物。诵读他的诗篇,研究他的著作,却不解他的为人,这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那个时代,这才是和古代的人交朋友呀。”

齐宣王问关于公卿的事情。孟子说:“王问的是哪一种公卿呢?”

宣王问道:“公卿还有不相同的吗?”

孟子答道:“不相同。有与王室同宗的公卿,也有不属于王族的公卿。”

宣王说:“我请问与王室同宗的公卿。”

孟子说:“君王如果有重大的过错,他便讽劝王;如果反覆讽劝了还不听从,那就把他废了,改立他人。”

宣王的脸色立即变了。

孟子说:“王不要奇怪。王问我,我不敢不以老实话回答。”

宣王的脸色又恢复正常了,然后请问不属于王族的公卿。

孟子说:“君王有过错,他便讽劝王;如果反覆讽劝了还不听从,那就离他而去。”

下页:告子上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