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孟子白话文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离娄下白话文
类别:儒家经典 作者: ( 字号:   )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徙于负夏,最后在鸣条去世,(从地理位置上讲)舜是东方人。周文王出生于岐周,去世于毕郢,(从地理位置上讲)周文王是西方人。东方和西方,两者相距一千多里;舜和周文王,两者前后相差一千多年。但他们二人为王当政之时,在国中所行的法令制度,却像符节一样,能够一致。这说明,无论是以前的圣人,还是后来的圣人,他们治理国家的准则是一致的。”

郑国国卿子产当政之时,用他所乘的车辆帮助别人渡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这件事说:“子产有惠民之心,却不知道怎样当政。如果在一年的十一月修成步行的小桥,十二月修成行车的桥梁,老百姓还会有渡河之苦吗?君子只要治理好国家的政令,即使出门有执鞭者开道,那也是可以的,哪里能去帮别人一个一个地去渡河呢?所以,治理国家之人,如果去讨每个人的欢心,那么时间也不会够用了。”

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国君将臣子当自己的手足一般看待,那么为臣子的自然将国君看做是自己的腹心;如果国君将臣子当狗马一般看待,那么为臣子的自然将国君看做一般人;如果国君将臣子当泥土草芥一般看待,那么为臣子的自然将国君看做敌寇仇人。”

齐宣王问:“按礼制,臣子应当为去世的国君服一定时期的丧服,国君怎样对待臣子,臣子才会为他服丧服呢?”

孟子回答说:“作为臣子,他的直言规劝能得到执行,他的建议能够被听从;恩泽加于百姓;臣子有其他原因要离开国境,国君就派人引导他出境,而且先派人到臣子要去的国家,说臣子的好话;臣子离开国家三年不返回,才没收其田地里居。这几件事如果能够做到,就叫做三有礼。臣子自然而然愿为国君服丧服。现如今,为臣子的,他的直言规劝不能得到执行,他的建议不能够被听从;恩泽不见加于百姓;臣子有其他原因要离开国境,国君就派人逮捕其族亲,而且还先派人到臣子要去的国家,说其坏话而使其受困;臣子离开国家之日,就立即没收其田地里居。这样的话,臣子便视国君如敌寇仇敌。对敌寇仇敌一样的国君,臣子哪里会为他服丧服呢?”

孟子说:“士人没有罪而被杀,大夫见了,必然另谋高就;老百姓没有罪而被杀,士人见了,必然另择其主。”

孟子说:“国君如果以仁为政,那么举国上下没有不以仁行事的;国君如果以义为政,那么国人没有不以义行事的。”

孟子说:“似礼而不是礼,似义而不是义,诸如此类,是当政者所不做的。”

孟子说:“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可以教育熏陶道德品质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可以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喜欢自己有贤能的父兄。如果道德品质良好的人,不去教育熏陶道德品质不好的;有才能的人,不去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与不好,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就相近得不能以寸来计算了。”

孟子说:“人只有不做不仁不义之事,然后才可以做仁义之事。”

孟子说:“人有不好之处,却去到处宣扬,当他面对后患时,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孔子是不做过火事情的人。”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他所说的话不一定要句句守信,他所做的事不一定要件件得到贯彻执行,只要与义同在,依义而行就可以了。”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便是能保持其婴儿般天真纯朴的人。”

孟子说:“事亲致养不能看作什么大事,只有按礼给父母送终,才算得上是大事情。”

孟子说:“君子按照正确的方法而得到高深的造诣,就是要他自觉之中有所得。自觉之中有所得,就可以牢牢掌握它而不动摇;牢牢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得很深;积蓄得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在自觉之中有所得。”

孟子说:“广学道义,且详细地解说它,只有在融会贯通之后,才能达到简略述说大义的地步。”

孟子说:“用善来使人心服,没有能够使人心服的;用善来教育熏陶人,然后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天下之人不心服却能统治天下的,那是没有过的事情。”

孟子说:“所说的话中无实际内容,就会遭受惩罚。这种惩罚,应当由妨碍贤者进用之人来承担。”

徐子说:“孔子屡次对水称道不已,见了水总说:‘水啊,水啊!’他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泉水,滚滚而流,且不分白天与黑夜,注满沟坎之处,又继续向前流去,最后归于大海之中。有本源的事也像这样,孔子所得到的启示正是这一点。如果没有本源,那就如七八月间的雨水,虽然大雨时行,使得大小沟渠都可注满,但是,它的干涸也是很快的。所以,如果名誉超过了实际,君子就将它当作羞耻之事。”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只有那么一点儿,(在于知义与不知义之间)。一般百姓不要义,君子却保存义。舜懂得得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的常情,于是依仁义行事,而不是把仁义当作什么手段来用。”

孟子说:“大禹不喜欢美酒,却喜欢好的言论。商汤持中正之道,任用贤能之人不依照一定的常规。周文王对待老百姓,犹如他们受到伤害一样加以抚慰,却不侵扰他们,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却如同没有看到一样。周武王不狎侮朝廷中的近臣,不遗忘朝廷之外的四方远臣。周公旦想要兼学夏、商、周三代的君王,来实施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所行之事;如果有与当时形势下符合的,就抬头向天进行思考,白天想不好的,夜里就接着思考;如果侥幸想通了,便坐着等待天亮之后,去马上实施。”

孟子说:“圣王采诗的事情停止了,《诗》也就消失了。《诗》消失了,然后孔子便创作了《春秋》。晋国的史书叫做《乘》,楚国的史书叫做《杌》,鲁国的史书也叫做《春秋》,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所记载的事情不超过齐桓公、晋文公之类,所用的笔法也不过是一般史书的笔法。(只有孔子所创作的《春秋》不然)正如孔子所说:‘《诗》三百中所赋予的微言大义,我在《春秋》中已借用过了。’”

孟子说:“君子的流风余韵五代以后就消失了,小人的流风余韵五代以后也消失了。我没有能够成为孔子的门徒,我是私下里从别人那里学得孔子的学问的。”

孟子说:“可以获取,也可以不获取,获取了就会损害廉洁;可以施给,也可以不施给,施给了就会损害恩惠;可以死,也可以不死,死了就会损害勇敢。”

逢蒙跟随羿学习射箭,完全学到了羿的射箭技巧之后,他思量天下超过自己射箭本领的人,只有羿了,便乘机杀死了羿。孟子评论此事说:“这也有羿的罪过。”

公孙仪说:“羿好像没有什么罪过。”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能说没有罪过呢?郑国曾经派子濯孺子侵略卫国,卫国便派庾公之斯去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疾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要被杀死了!’说罢,问驾车的人:‘追击我的人是谁?’驾车的人回答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听罢,便说:‘我又可以活命了。’驾车的人问道:‘庾公之斯是卫国最善于射箭之人,你却说可以活命了,这话怎么讲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的箭法是从尹公之他那里学来的,而尹公之他又跟从我学习射箭。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他所选择的学生也一定是正派人。’庾公之斯追上子濯孺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疾病发作,不能拿弓。’庾公之斯说:‘学生跟从尹公之他学习射箭,尹公之他又跟从先生您学习射箭。我不忍心用先生您的射箭技巧反过来伤害您。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情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有所废弃。’于是抽出箭来,向车轮敲了几下,取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便返回去了。”

孟子说:“即使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如果身上沾染了肮句脏,别人从她身边走过,也会捂着鼻子的。纵然一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她斋戒沐浴的话,那也是可以祭祀上帝的。”

孟子说:“天下的人讨论人性,只要弄清人性所以这样便行了。弄清人性所以这样,其基础在于顺其自然。我之所以厌恶聪明,因为聪明容易导致穿凿附会。如果聪明人像禹疏导水使之顺畅远行一样,就不必厌恶聪明了。禹疏导水使之顺畅运行,就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而已。如果聪明人也能顺其自然,那聪明也就不小了。天是那么的高,星辰是那么的遥远,如果能弄清它们所以这样,那么千年以后的夏至,就可以坐着推求出来了。”

公行子死了儿子,右师王前去吊唁。他一进门,便有人上前同他说话;(坐定之后),又有人走近他的席位同他说话。孟子没有同他说话,右师王便不高兴了,说:“各位君子都同我王说话,只有孟子一人不同我说话,这是对我王的怠慢。”

孟子听了,便说:“按照礼仪,在朝廷中,不跨越位次来互相交谈,不跨越阶石来互相作揖。我要按礼仪行事,子敖却以为我怠慢了他,不也很奇怪吗?”

孟子说:“君子与常人不同之处,在于居心不同。君子在心中居仁,在心中居礼。有仁心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常常尊敬他。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在这里,他对我强暴无理,那么君子一定会自我反省:我肯定不仁,肯定无礼,不然的话,那人怎么会以强暴无理的态度对待我呢?如果自我反省以后,自己确实仁,确实有礼,而那人强暴无理的态度却依旧不改,君子一定又会自我反省:我肯定不忠。如果自我反省以后,自己确实忠心耿耿,而那人强暴无理的态度却依旧不改,那么,君子一定会说:‘这个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如果这样的话,那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所以,君子有终生的忧虑,却没有突然降临的祸患,像这样的忧虑是存在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作为天下人的楷模,可以名传后代,我却仍然不免是个普通之人,这正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忧虑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应该尽心尽力学舜的样子就是了。至于君子别的忧患也就自然不存在了。不做不仁之事,不做不合礼仪之事。即使碰到突然降临的祸患,君子也就不会感到痛苦了。”

禹、稷处于太平之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没有回家,孔子认为他们是有道德有才能之人。颜回处于纷乱的时代,住在狭窄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过着别的人不能忍受的艰苦生活,但颜子却自得其乐,孔子认为他是有道德有才能之人。孟子说:“禹、稷、颜回,这三个人处世的本质是一致的。禹认为天下被水淹没的人,好像是自己使他们遭水淹没的;稷认为天下受饥饿的人,好像是自己使他们遭受饥饿的,所以他们才会急迫地拯救百姓。禹、稷、颜子,这三个人如果交换一下各自的地位,那么颜子也会三过家门而不回家,禹、稷也会过自得其乐的艰苦生活。现在,如果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殴,要去制止他们的话,即使来不及束起头发,来不及结住帽带,披着头发顶着帽去制止他们,那也是可以的。如果乡邻之间有斗殴的,也披着头发顶着帽子,急急忙忙去制止他们,那就太糊涂了,(面对这样的事情),即使关着门也是可以的。”

公都子说:“匡章,举国上下都说他不孝,先生您却和他交往,而且相当敬重他,我冒昧地问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世俗之人一般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四肢懒惰,不关心养活父母,这是不孝之一;喜欢游戏下棋,爱好喝酒,不关心养活父母,这是不孝之二;贪财爱钱,偏爱妻子儿女,不关心养活父母,这是不孝之三;纵情于声色,使父母因此受到羞辱,这是不孝之四;喜爱逞勇斗狠,危及父母,这是不孝之五。章子在这五种不孝之中,占了哪一项呢?章子不过是父子之间以善相责,把关系弄僵了罢了。以善相责,这是朋友相处之道;父子之间如果以善相害,那是最伤害感情的事了。章子难道不想夫妻,母子团聚吗?就是因为得罪了父亲,才不能和他亲近,章子因此也把自己的妻子儿女赶得远远的,终身不让他们奉养自己。他心想,如果不这样做,那罪过就更大了,这就是章子的为人处世呀。”

曾子在武城居住时,越国的军队来犯。有人便对曾子说:“敌寇就要来了,为什么不离开去躲避一下呢?”曾子说:“好吧!但不要让别人寄居在我的家里,弄坏那些树木。”敌寇退走了,曾子又说:“修理好我的墙垣和房屋,我要回去居住。”敌寇退走之后,曾子回到武城。他身边的人说:“武城的人们对待先生您可谓忠诚恭敬,敌寇来了,先生您却早早地离去,给老百姓做了个坏样子;敌寇退了,先生您便回到武城,这恐怕不可以吧。”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能晓得的。从前先生住在我那里,有个负刍的人作乱,跟从先生的七十个人,却没有一个参与的。”

子思在卫国居住之时,齐国军队来犯。有人便对子思说:“敌寇来了,为什么不离开去躲避一下呢?”子思说:“如果我也离开了,国君和谁一起守城呢?”

孟子说:“曾子、子思两个人行事的本质是相一致的。曾子当时是老师,是前辈;子思当时是臣子,地位较低。如果把曾子、子思二人的地位交换一下,曾子也会留下,子思也会离开。”

储子说:“国王派人窥探先生您,先生果真有不同于常人之处吗?”

孟子说:“有什么不同于常人之处呢?尧舜也和常人一样啊。”

齐国有个大丈夫,他家里养着一妻一妾。那个大丈夫每次外出,都吃得酒足饭饱,方才归来。他的妻子就问与他一道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总是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物。他的妻子就犯了疑心,对他的妾说:“我们的丈夫每次外出,都是酒足饭饱方才归来。我问与他一道吃喝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回答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物,却不见有达官显贵到我们家里来,我准备偷偷地看看我们的丈夫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到这儿走到那儿。走遍了全城,竟没有一个人站住与她丈夫说话。最后,她丈夫来到了城东的坟地,走到祭扫坟墓的人那里,乞讨些残羹剩饭;不够之时,又东张西望地到别的祭扫者那里去乞讨。这就是她丈夫吃饱喝足的办法。

他妻子回到家里,将自己所见的情景告诉了他的妾,并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说罢,妻妾二人便在庭院中一起咒骂她们的丈夫,接着又一同哭泣起来。她们的丈夫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像往日一样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到家里,而且向他的妻妾摆自己的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的人使用的乞求升官发财的方法,而能不使他的妻妾以为羞耻且共同哭泣的,那简直太少见了。

下页:万章上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