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目录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目录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孟子这一生,想推行中国上古儒家所标榜的王道精神,他离开家乡,先后与梁惠王、齐宣王、齐愍王见过、谈过,但话不投机,文不对题。那时的孟子,可以说是很寂寞的,就准备回故乡讲学了。孟子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战国的初期。所谓战国,是指那时的全中国,由周朝分封诸侯建国开始,到了东周的时候,诸侯互相吞并,都是以武力逞强、称霸。到孟子的阶段,差不多形成了七个强国,北面是齐国、燕国,南面是楚国,西北有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另外的鲁国是文化古国,还算得上大国,但孟子的家乡邹国和滕文公的滕国,都是鲁国边上的小国,太小了,所谓的战国,就是这么一个局面。
这个时候的中国文化,有所谓“诸子百家”,都是为了救世救人,各家有各家的思想,我们现在通常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这个阶段。换句话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混乱,同时也是思想非常开明的阶段。当时各国,每个都想自己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对于王道的道德政治、王道精神,几乎没有人肯听。其实大家都知道,但都做不到,认为不可能富国。所以讲,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战国,是两个时代,但都经历过乱象中的生活,三四百年都是这样。所以他们的学说,他们的教化,能够成为后人的万世师表,但在当时是很不容易,很困难的。
·
前言
⊙ 孟子与滕文公
·
少年的烦恼——滕文公
·
孟子的机锋棒喝
·
明王以孝治天下
⊙ 孟子与告子 上篇
·
孟子与告子 上篇
·
告子的人性论
·
水流的问题
·
此白非彼白
·
人性的先天和后天
·
什么是社会责任
·
云门祖师的三句话
·
乏味的辩论
·
定与敬
·
各派的人性论
·
人的四种心理
·
孟子性善说的疑点
·
年景好坏子弟不同
·
性质与本性
·
吃美食听美乐看美人
·
“息”的修炼
·
正子时的平旦
·
如何才有成就
·
息与平旦之气
·
圣人为何爱下棋
·
鱼与熊掌舍生取义
·
欲望比生命重要吗
·
财富饮食礼义
·
学问与知识不同
·
养心与修身
·
大人与小人的区别
·
天爵人爵
·
人贵自立
⊙ 孟子与告子 下篇
·
圣人的笨学生
·
想当圣人的笨人
·
亲情之间
·
“墨道”的侠义精神
·
墨子与帮派
·
利益仁义
·
行客拜坐客
·
两个高人过招
·
谁是关键人物
·
读书人的品格
·
作人的进退之道
·
孔子的秘密
·
母教的影响
·
什么是封建
·
五霸之罪人
·
秦桧逢君之恶
·
高宗的烦恼
·
师出无名
·
姜太公的故事
·
慎子逢君之恶
·
助桀为虐的人
·
了不起 起不了
·
禹王的神话
·
徒善亦足以为政
·
打丫鬟骂小姐
·
君子的进退
·
三种不同的人
·
动心忍性
·
察言观色多难与邦
·
孟子的教育方法
孟子旁通
返回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