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性质与本性
来源:儒学深究 作者:

他举的例子说:比如种麦子,种子是一样,地点相同,播种时间相同,但收成时则不全同,这是由于人为的因素。有的人施肥恰当,就收成多;施肥过多或过少,收成就不同了。对于人,有的家庭教育恰当,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好;对孩子管教过于严或疏于管教,孩子的品性又不同,这都是人事的问题。

他归纳说:同类都是相似的,本性差不多一样,所以我们不需要怀疑,圣人是人,我也是人,凡是人都可能成为圣人。

这是孟子的理论,道理也不错。不过,我们看到有些人的头脑,的确与众不同,如果根据孟子比喻的逻辑来说,是大有问题的。一个麦子,或萝卜,或甘蔗,总之任何一种植物,种的地方相同,气候也相同,一切都相同,当然还要看人工的管理,管理好的,种出来特别好;管理不好的,当然质量都不好。

可是,相反的论调也多,例如:种在马路上的树,有人专门管理,可是种下去不到两三个月,就枯黄凋谢了;而在深山中的神木,谁也不去理会它们,可是它活了几千年,仍然枝繁叶茂,这又怎么说呢?——这是反对理由之一。再仔细去看麦子、谷子,在同一茎稻麦上,有几粒稻麦长得特别肥,有几粒则其中是空虚的,只有一个壳子,而它们又都是同一株根长出来的,这又怎么说呢?由此而推论人,同一对父母,生下来的子女,在同胞兄弟姊妹中,有的非常聪明,有的却十分愚笨。个性内向的,一句话都不说,个性外向的,说话滔滔不绝,在人际间活跃非常。这又是什么道理?难道也如种麦子一样,给了两样的肥料,人事不齐吗?父母对他们都一样啊!所以你说人都是人类,圣人是人,我也是人,恐怕圣人生来的时候,他里面就带了一个“圣”,而我里面没有带“圣”来,怎么办呢?这些都是相反的理论。几千年来,和孟子唱反调的非常多,后世对孔子比较更多谅解,而对孟子不大谅解。

我们现在,只举出古人这些与他相反的理论,但不下评断语,不去说哪一方面对。

下页:吃美食听美乐看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