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墨道”的侠义精神
来源:儒学深究 作者:

这一段是叙述孟子和宋牼对话的一个历史故事,说明孟子处世的态度,也就是师道、臣道、做人处世的态度。

在孟子当时,处处都牵涉到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同时也牵涉到中国文化、思想、哲学,乃至于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宋牼这个人,按照朱熹的批注,认为宋牼就是《庄子》中所说的宋钘。宋钘实际上是墨子学生中的领导人,勉强来比,就像现代大学中的代联会主席。

墨子的学问思想是特有的一派,而他所教育的人才,在当时是有组织的,也可以说在当时是和党派、帮派相似的,但是,我不认为与现在的党派、帮派一样。我曾经讲过一个关于社会学的题目,“中国五千年来的特殊社会”,这种特殊社会,在墨子以前就有,但是自从墨子开始,其形态更为具体而且更见明显。

墨子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关于他的学说也有专书,他的思想是“非战”——反对当时的战争,反对自己称帝称王,以武力侵略别人的土地。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绝对的博爱,爱自己的兄弟父母,亦要同样爱别人的父母兄弟;爱自己的儿女,也爱天下人的儿女;爱自己的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兼爱的思想,实际上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主张“仁”,那只是原则,而墨子讲的兼爱,则是具体的作法。

在政治方面,墨子是“尚贤”的,绝对主张贤人的政治,不可以私相授受,有道德、学问、人格的人,应该出来做事。“尚同”也是墨子的主张,可以说是大同思想的实施,所以他的学说,有很多长处。他本人学问渊博,学生很多,本事也大。他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从头顶到脚尖,尽其所有,为了救社会、救国家、救世界、救人类,都可以毫无条件、毫无保留地彻底牺牲,奉献出来。

由上古文化流传下来的学派中,孔孟是尊崇尧舜的;墨子的精神,则是走大禹的路线,有功则是德,效法大禹治水的精神,真有功劳,就是道德的完成。大禹治水,九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国那么大的洪水,黄河、长江,九州岛的洪水,由他治理好,天天赤着脚到处跑,晒得又黑又瘦,腿毛磨光了,不成人形,辛苦得很。墨子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墨子的得力学生,在当时称做“巨子”,当时各国都有巨子,势力非常大。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政治或其他活动,但对任何国家的政治,都会提出善意的建议。

例如,当宋楚两国,正酝酿一次大战的时候,墨子就到楚国去,劝楚国不要打仗。当时楚国著名的公输般,就是后世我们工程师的鼻祖鲁班先师,已经发明了许多新的武器。墨子说:你这些武器全没有用,假使你不相信,你可以拿来和我的武器比一比。公输般把他的新武器拿出来,墨子一看就说,你这个是云梯,我有办法破掉你这项武器,于是以另一种武器克制了云梯的力量。公输般把他的全部武器拿出来,都被墨子破解了,公输般没有办法了,最后说:墨先生,你了不起,可是我最后一样东西还没有拿出来。墨子说:你不必拿出来,也不必说,我早已经知道了,你最后的一手,是把我杀掉。但是,我告诉你,我既然敢来,就不怕你杀了我;我现在只是一个人来,而我的许许多多学生,都是各国的巨子,他们的学问本领和我一样好,甚至比我更高明。你今天杀了我一个墨子,将来会有千千万万的墨子起来,对付你楚国,绝对不会容许你发动侵略战争。这一次的宋楚之战,于是无形中消弭了。

墨子的学生,经常做这一类的工作,中国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就是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这个侠义的义,和孟子所说仁义的义,有所不同,而是帮助困难的人、痛苦的人、弱小的人。认为这些是应该做的侠义,这也就是墨子的精神。

下页:墨子与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