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目录 < 论语原文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热 门 文 章 推 荐
· 解阳明心学核心兼谈禅宗开悟
· 儒家思想修身的要诀是什么?
· 血色母爱 你不必非强求完美
· 爱杀  五种秘方  感谢困难
· 上继往圣而起绝学 历代大儒
· 圣贤施教以孝为本 论语讲要
· 孔子批评弟子不合时宜的高尚
· 清明的嬗变与感恩文化的赋予
· 老鼠也有父母 无心才能心安
· 经常吃素食的好处 漫谈素食
· 了凡四训 保富法 增广贤文
· 治世宝典 群书治要 家诫要言


《论语》原文目录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它集中反映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从东汉起 《论语》就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列,地位虽在“五经”之下,但在统治者选拔人才的策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及至南宋,经理学大师朱熹的倡导,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作《四书集注》在宋理宗时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地位超越“五经”。在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成为科考的依据,明清两朝相沿不变。由上可见,《论语》在中国古代始终是士子们必读的典籍之一,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论语》在古代就流传到了海外,被西方人称为是“东方的《圣经》”。作为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思想核心影响了中国数千年,至今不仅未减其色,而且还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熠熠生辉,散发着普世价值之光。虽然孔子的思想不能完全解决当今现实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但是他思想的智慧之光,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启迪。
  《论语》主要是本政治哲学书,它的治国理政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在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论语》中的为人处事之道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讲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自我修养,以天下国家大任为己任;第二点就是达兼穷独,富裕后就要帮助他人,贫穷时要能够自给自足,不给别人添麻烦。第三个是文化教育,孔子让中国有了一种重视教育的传统,不仅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孔子提别强调把教育作为治国的基础和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一方面提高官员的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老百姓的道德水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有目的的去教,让人更快的成才。第四个是商业模式,早在14世纪中叶,明清之际,当时的儒家士大夫就有了从事商业活动,形成了儒商,比如晋商、徽商,只是没有在中国的大陆没有得到的很好的传统;把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而且可以发挥重大的社会效应。
  《论语》奠定了中华文明基本的价值观。孔子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道统,完整地提出了“仁”,奠定了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政治伦理的基本观念。孔子提出了一整套的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如孝、悌、恭、敬、信、宽、惠等。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创设较大规模私学的伟大教育家。二、创造了人格的典范。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仁者”,《论语》作了最好的讲述。《论语》中所表现的真实孔子的伟大人格,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榜样。孔子的“仁学”,体现了他“仁以为己任”及“明道救世”的使命感,与重道义、轻私利的价值观念。它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德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中国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闪耀着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思想光辉。三、提出了理想社会的秩序。四、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论语》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的奠基性读物。《论语》的记事非常生动,刻画精细入微,连孔子与学生谈话时的不同的神情都能生动地传达出来。

· 学而第一
· 为政第二
· 八佾第三
· 里仁第四
· 公冶长第五
· 雍也第六
· 述而第七
· 泰伯第八
· 子罕第九
· 乡党第十
· 先进第十一
· 颜渊第十二
· 子路第十三
· 宪问第十四
· 卫灵公第十五
· 季氏第十六
· 阳货第十七
· 微子第十八
· 子张第十九
· 尧曰第二十
李炳南《讲要》 南怀瑾《别裁》 返回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