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目录 < 五福临门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
自疗
疾病
食疗
穴位
按摩
美容
瘦身
健身
秘籍
花卉
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
趣谈
居家宝典
热 门 文 章 推 荐
·
解阳明心学核心兼谈禅宗开悟
·
儒家思想修身的要诀是什么?
·
血色母爱
你不必非强求完美
·
爱杀
五种秘方
感谢困难
·
上继往圣而起绝学
历代大儒
·
圣贤施教以孝为本
论语讲要
·
孔子批评弟子不合时宜的高尚
·
清明的嬗变与感恩文化的赋予
·
老鼠也有父母
无心才能心安
·
经常吃素食的好处
漫谈素食
·
了凡四训
保富法
增广贤文
·
治世宝典
群书治要
家诫要言
《
五福临门
》目录--陈柏达居士
由于现代教育不研究心性的道理,而把毕生精力都投注在知识和技艺上;这种“舍本逐末”、“骛外遗内”的毛病,造成了许多“失落的一代”和“迷失的自我”。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只游于艺,就好像树木只有枝叶而没有树根、只开花而不会结果一样。不明白心性和智慧的道理,而一味追求知识和技艺,到头来还是机械性的东西,对人类的和谐与幸福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和谐与幸福真正的泉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向外境追求。所以技艺和知识,没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人类。难怪现代的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古人因为有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研究学问目的在济世;今人研究学问,不以道德和仁爱做基础,所以目的大多在赚钱发财。只有技艺,而没有道德理想,生活的内容和人生的意义将是多么贫乏!因为他的生活是刻板而没有情趣的。这种人纵使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其名叫做“专家”,其实只不过是“匠”字号的人物而已。
孔子说:“行者余力,则以学文。”佛陀也告诫我们:“先学好有关心性和人生的真理,再读其他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书籍;因为世俗的知识和技能,只是菩萨用来度化众生的工具罢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先学“解除切身的烦恼”、“明见自己的心性”以及“利益一切众生”的真理。自己分内的问题不解决,不会待人处世,学习再多的知识和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们应该明辨这件事情的内外利害、轻重急缓,研究学问才有受用,才能学以济世。本书介绍许多道德和命运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希望诸君多在心地和品德下功夫,五福自然就会临门。
⊙
第一章 引言
· 一、五福的意义
·
二、哪有十全十美的福
·
三、最悲惨的遭遇
·
四、为什么福有残缺的现象
⊙
第二章 长寿(第一福)
· 一、寿命是个谜吗?
·
二、世间的成就不一定和生死有关
·
三、营养、运动和奉命
·
四、长寿的因和缘
·
五、“仁者寿”的铁证
小沙弥救蚁延年 刘璟放生长命
·
六、从幼年培养慈悲心
·
七、举步常看虫蚁
·
八、施食得七种福报
·
九、请客的智慧
萧震护生益寿 许太夫人寿筵良范
·
十、静坐得法可以延年
·
十一、礼佛拜忏会延长寿命
·
十二、诚心诵经也可延寿
· 十三、神仙长寿而不能永恒
· 十四、地狱“万寿无疆”却苦不堪言
⊙
第三章 富贵(第二福)
· 一、富贵的由来
·
二、富贵的两种形态
·
三、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
四、业力和福报
·
五、再穷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贫穷可就卖的故事
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
六、如何革除吝啬的心态—拓展无量慈悲的方法
·
七、发愿、随喜和回向—贫女施灯的故事
·
八、救护动物可以致贵—宋郊救蚁高中状元
⊙
第四章 康宁(第三福)
· 一、疾病的起因——病由业起、业由心造
·
二、疾病的内在和外条件
·
三、贪著五尘会引发疾病
·
四、现在医学的疾病分类
·
五、佛典的疾病分类
(一)身病:因中的实病 果中的权病
(二)心病:根本烦恼 随烦恼
⊙
第五章 好德(第四福)
· 一、好德的重要性
·
二、德的种类
·
三、品德的四个层次
·
四、修养好坏的六个等级
·
五、好德的实例
禅林宝训的知古佳话 不弃病女得贵子
·
六、失德的下场
卖斋立毙 贪小失太
·
七、嫉妒贤能,子孙残废
·
八、救人危急,生子贤贵
·
九、发牢骚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
十、发恶誓,后果不堪设想
·
十一、虐待动物,不得好报
· 十二、不著五欲才是真德
·
十三、印经说法有五种福
·
十四、古人德行的典范
(一)朴实方面
(二)尊师方面
(三)孝亲方面
(四)忠君方面
(五)慈悲方面
⊙
第六章 善终(第五福)
· 一、善终很难
·
二、善终的的重要性
·
三、善终的种类
·
四、善终的原因
·
五、善终的预兆
·
六、善终和梦的关系
·
七、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
·
八、常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
九、施舍衣食,临危免死
·
十、专心念佛得善终
·
十一、临终时急需善念而不是哭泣
·
十二、诵经可以超度亡魂
·
十三、杀生祭拜,损人损己
⊙
第七章 结语(感言)
· 一、现代教育的危机
·
二、摘要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种善因得善果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