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发病类型浅谈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发病类型浅谈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发病类型的多样性:由于邪气的种类、性质、致病特点,以及致病的途径各有不同,人体的正气状态各有差异,感邪的轻重不一,因而,不同的疾病,其发病形式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本节从临床实际出发,将常见的发病类型分为六种。有些类型系对举比较而言,有些类型相互之间互为关联。不同性质的疾病常可表现为相应的发病类型,同一疾病的病理过程中也可表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发病类型(如徐发、继发、复发等)。

发病类型㈠——感邪即发

感邪后立即发病,称为感邪即发,在临床上为常见的发病类型。本节中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新感伤寒或温病,某些疫疠之气致病,情志遽变导致的某些疾病,毒物中毒等。可以看出,感邪即发,首先与病邪因素密切相关。外感风寒、风热、燥热、湿热、温毒等病邪,邪胜正负则感而即发;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常可表现为顿发;某些毒物毒性作用强烈,从不同途径伤害人体,常可迅速扩散至全身,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发病类型㈡——伏而后发

伏而后发,系与感邪即发相对举而言,此系本节中的难点。

首先,中医学很早就注意到某些病邪致病有一个潜伏过程这一事实。例如:《诸病源候论》对狂犬病过程的描述与今时的临床实际也是大体符合的。

其次,关于伏邪学说,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伏邪学说认为,伏邪系指寒毒,或热、伏火、乖戾气等,乘正气之虚恶潜藏于机体之内,逾时而发,或为气候、饮食、情志诸因素所诱发。临床特点为:初发即呈里热证。其传变方式为:由里而达表,或由里而再里,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病理变化较多等。这种认识,不少医家仍肯定其有临床实际意义。

发病类型㈢——徐发

徐发,指徐缓起病,系与卒发对举而言。

徐发,主要与相应的致病因素、体质因素相关。例如:临床上许多痹证,系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常起病徐缓,病程缠绵,或呈急性期与慢性期交替过程,则多与寒湿邪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有关。

另外,徐缓发病也包含着对机体存在着的渐进性病理过程的认为。例如:嗜酒成癖,久嗜膏粱厚味,忧愁不释等,积以时日,就可渐渐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亦可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致疾病顿发。

还有某些高年患者,正气亏虚,机体反应性低下,虽感受外邪,常可徐缓起病,且病情多重。又说明徐发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发病类型㈣——继发

继发,系与原发相对而言,且二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病理联系:原发病是继发病的前提和依据,继发病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病症。例如:《医门法律·胀病论》指出:“凡有癥积、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是名单腹胀”。“单腹胀”为继发病。其病因常由于黄疸、积聚、酒食不节所引起,也说明了原发病与继发病之间密切的病理关联。这对于预防和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继发病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病类型㈤——合病与并病

合病、并病之说,首见于《伤寒论》,系本节中又一难点。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凡一经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称为并病。《伤寒论》中冠有合病、并病的条文仅十二条,仅见于三阳经,若细玩全书,实际上还有一些条文也论及于此,而且,三阴经也有全病并病。

合病与并病之区别,在于发病时间上的差异,“合则一时并见,并则以次相乘”。(《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实际上,在临证时,两者均出现了两经或其以上的证候,并无根本的不同,而且都是以六经本证为基础的,从而揭示了外感热病实际存在着的复杂类型。由于合病、并病是六经本证的交互变化类型,脉证比较复杂,因而辨合病、并病不少医家主张要通过对六经本证的分合辨析,在外感热病的动态变化中,把握病势的表里先后,主从缓急,从而给立方遣药提供依据。

在中医杂病中,后世医家扩充其说,凡两种及其以上的疾病的证候同时出现者,亦称为合病,如老年病的发病,常体现出这种多病性。并把某些具体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新增病症,视为并发病症。如胃脘痛患者常在其病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反胃、或腹部剧痛厥脱等并发病症。均体现了疾病病理过程中实际存在着的复杂的发病类型。

发病类型㈥——复发

疾病的复发,也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类型。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㈠复病的特点

复病,系指重新发作的疾病。但在中医学文献中,一病新瘥,复染他病,而后病又与新瘥疾病病理关系密切时,亦常谓之为复病。复病主要有两个临床特点:其一是基本证候类似于初病,即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其二是复病的病情加重。疾病复发,建立在前一次病理性损害的基础之上,每一次复发,机体遭受到重复性的病理损害,因而,复发的次数愈多,静止期的恢复就愈不完全,预后也愈差,并常可留下后遗症,体质也日趋孱弱。

㈡复发的基本条件

导致疾病复发的条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病邪因素:首先,某些疾病易于复发,与某些病邪的种类、性质及致病特点密切相关。

例如:疟邪所致疟疾,或间日发或三日发,休作有时,即与疟邪的致病特点密切相关。其次是由于余邪未尽。例如:休息痢在临床上常易表现出多种正虚邪恋的证候。在临床研究上,许多清利湿热药物的长期运用,常可使邪气留恋的证候得到减轻或消除,从而也提示余邪未尽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正气状态:其一是正虚未复。疾病病理过程中,病邪损正,正气必伤,从疾病新瘥到病体完全康复还存在着一个使正气复强的过程。在病体初愈正虚未复的前提下,在诱因作用下,就易于邪胜正负而反复发病。其二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哮病发作期经治疗后,进入缓解期,不少患者具有一种特异性体质,因而,如果疏于预防调护,不注意避寒,食用鱼虾等物,或接触某些花粉、粉尘,则易致反复发作。均说明疾病的复发还与机体内正气的状态密切相关。

3.诱发因素:导致疾病复发的诱因很多,如复感新邪,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地域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劳倦过度等等。前人常根据其诱因之不同来分类,将复病类型区分为风邪复病,食复、劳复、药复等等。

原有疾病新瘥阶段,机体并未完全康复,尚具有正虚邪恋、阴阳未和、体用失谐之特点,如果病后不注意预防调护或未继续给于巩固性治疗,多种诱发因素作用于机体,非损正即助邪,邪胜正负,从而导致疾病的复发。这种认识对于瘥后防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㈢复发的主要类型

由于病邪、正气、诱因三者均是可变动的因素,因而在复发时表现的类型也很多,本节将其主要类型概括为三个方面:

1.疾病“少愈”即复发:这种类型多见于外感的恢复期。“少愈”指疾病初愈阶段,实际上与疾病的完全痊愈尚有一段距离。此阶段正气已虚,余邪未尽,适逢诱因,易致复发。因而,应注意扶助正气,继续清除病邪,避免诱发因素。

2.急性发作期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以哮病为例,急性发作期时,常突然发作,患者呼吸急促,呼气延长,不能平卧,喉间痰鸣有声,甚则张口喘气,两肩高耸,心悸不安,额汗淋漓,咳嗽咯痰等,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不等。慢性缓解期的表现,可有轻度咳嗽、咯痰,或在活动时呼吸比较紧迫。病久反复发作者,缓解期亦常伴见咳痰气喘及自汗、畏风、胸闷不适等证候。此类情况,除急性期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尤应重视缓解期的防治。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另一方面要把扶正固本作为治疗的重点,尚有余邪留恋者,需兼理余邪,对于疾病的防复及根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3.疾病发作期与休止期休作相间:以疟疾为例,其临床发作期,常有寒战、高热、汗出,热退身凉,休作有时的典型表现,其中尤以间日一发为多见。常于夏秋季节发作。本年的10月至次年2月为休止期,此阶段全无症状,与常人无异。此类情况,在临床发作期,应针对疟邪施用有效的截疟药;在休止期内,由于体内伏匿之疟邪未尽祛,故休止期的根治以祛除病邪为主,是一个总的治疗原则,同时应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复感外邪而致复发。



上页:中医角度解释发病原理
下页: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目录
  ·中医角度解释发病原理
·发病类型浅谈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中国古医书简单介绍
·中医诊断方法简介
·谨防中药中毒
·中医原理之简介
·中医文化溯源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中医经络概论
·中医精气学说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
·中医食疗常识
·中医诊病-切诊简析
·中医诊病-望诊简析
·中医诊病-闻诊简析
·中医诊病-问诊简析
·中医角度解释发病原理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