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中医诊病-闻诊简析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中医诊病-闻诊简析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

声音

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

病变声音:

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是嗓子干涩发音困难,失音是完全不能发音。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相交伤肺所致。

鼾声:如昏睡不醒,鼾声不断多因神志昏迷,气道不利。多见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呻吟:身有痛处或胀满时,口中发出哼哼声。多为头痛、胸痛、腹痛、齿痛。

喷嚏:喷嚏是由肺气上冲所致,外感风寒多见此证。外邪入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兆。

语言

心主神明,心病则语言错乱。

语言蹇涩:说话不流利、含糊不清、缓慢、词不达意,多见于中风后遗症或热病后期。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多为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言不连续、声音低弱多为虚证。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多见于急性热病,或老年人久病心血亏虚。

错语:病人语言颠倒、错乱,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多为心气不足。

狂言:声嘶力竭、语言快、声音高、骂人或狂言,多见于痰火扰心的狂证。

呼吸

呼吸与肺肾等脏器有关,通过呼吸变化可推测脏腑的虚实。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不能平卧。喘分虚实。实喘发作急,一般为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痰饮内停。虚喘发病缓慢,吸少呼多,一般为形体虚弱者脉虚无力,属肺肾虚损。

哮: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痰鸣似哨声,反复发作。多因痰饮又外感风寒所致。久居寒湿地区,或食过多酸咸生冷也可诱发哮。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

短气:呼吸气急而短、气短而渴、四肢关节痛属实证;气短无力、小便不利,则属虚证。

咳嗽:咳嗽发生与肺脏关系密切。

咳声重浊: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因外感风寒。

咳有痰声:痰多易咳出,多为寒咳,因痰湿阻肺,肺失宣降。

咳声如犬吠:声如犬吠伴有音哑,多为白喉证。

阵发性咳嗽:咳声不断,甚则咳血。称为顿咳、百日咳。

呕吐

胃中饮食物、痰、水液冲出口的一种表现。

呕吐声音微弱,吐势缓慢,吐物以清痰水:多为虚证、寒证。

呕吐声音宏大,吐物痰粘黄,或酸苦:多属实证。

呕吐酸腐:多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食滞胃中所致。

肠鸣

肠鸣:腹中鸣响。可凭借声音辨别病位和病情。肠鸣胃部如囊中水,振动有声,行走时以手按之,为痰饮阻滞。

肠鸣在腹部:得温得食则减,受寒或饥饿加重,多因久病不愈,或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是胃肠气机不和所致。

嗅病气

嗅病气可分为身体气与室内气两种。

病体之气:

口气:正常人说话时不会发出臭气,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

身臭:身发腐臭气,可考虑有疮疡。

病室之气:病室有血腥臭,多为失血症;尿臊气为水肿病晚期;烂苹果样气为糖尿病;均为危重病证候。



上页:中医诊病-望诊简析
下页:中医诊病-问诊简析
目录
  ·中医角度解释发病原理
·发病类型浅谈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中国古医书简单介绍
·中医诊断方法简介
·谨防中药中毒
·中医原理之简介
·中医文化溯源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中医经络概论
·中医精气学说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
·中医食疗常识
·中医诊病-切诊简析
·中医诊病-望诊简析
·中医诊病-闻诊简析
·中医诊病-问诊简析
·中医角度解释发病原理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