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丹参的作用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 瀛楀彿: 鍗�銆€鍗� )

[化学成分]

根主含二萜醌类色素,丹参酮 (tanshinone) Ⅰ,ⅡA,ⅡB,隐丹参酮 (cryptotanshinone) ,异丹参酮 (isotanshinones) Ⅰ,Ⅱ,异隐丹参酮 (1socryptotanshinone) ,丹参新酮 (miltirone) ,丹参酸甲酯 (methyLtanshinonate) ,羟基丹参酮ⅡA (hydroxytanshinone) ,二氢丹参酮Ⅰ (dihydrotanshinone I) ,丹参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参醌 (methylenetanshinquinone) 和鼠尾草酚 (salviol) 。另报道合铁锈醇 (ferruginol) 、Δl-丹参新酮 (Δl-dehydromiltirone) 、Δl-丹参酮ⅡA (Δl-dehydrotanshinone IIA) 、丹参新醌丁 (danshenxinkun D) 和 1,⒉二氢丹参醌等。 除二萜醌类化合物外,尚合原儿茶醛 (protocatechuic aldehyde) 、β-谷甾醇和D (+) β- (3,4一二羟基苯基) 乳酸 (即丹参素,丹 参酸甲) ,以及缩羧酸化合物 (salvianolic acids) A,E等。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黏稠状,放冷后,加乙醇3-5ml使溶解,滤过, 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显亮蓝灰色荧光。將滤纸条悬挂在浓氨溶液瓶中 (不接触液面) , 20分钟后取出,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2) 取上述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3) 薄层层析:

样 品 液: 取粉末1 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 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

对照品液: 取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加醋酸乙酯制成2mg/ml的溶液。

展  开: 硅胶预制板,点样5ml。以苯-醋酸乙酯 (19:1) 为展开剂。

显  色: 在日光下检视,可见丹参酮ⅡA紫红色与隐丹参酮橙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 (15: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理论板数按丹参酮 ⅡA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10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中含丹参酮ⅡA16mg)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 (过三号筛) 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中醇 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 时,放冷,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m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丹参酮ΠA (C19H18O3) 不得少于0.20%。

[药理作用]

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1) 对心脏的作用 丹参注射液能使豚鼠及家兔离体心脏的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先有短暂的抑制,而后逐 渐加强。亦能使麻醉犬的心率减慢。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发现低浓度丹参液能抑制心肌收缩,减少能量消耗而不损伤心肌。犬静注 20mg/kg丹参酮IIa磺酸钠能出现轻度的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和左室作功量稍有增加,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不显著。在结扎左前降 支动脉犬的实验中,静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总剂量8mg/kg (分4次) ,结果对血压、心率和心肌氧耗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左心室功能 损伤却有良好作用。在离体豚离心脏灌流中,以丹参酮II A磺酸钠0.5-20μg/ml灌流20分钟,随浓度增加而加重抑制心脏收缩幅度,但 麻醉大鼠静注40mg/kg,能轻度增加在位心脏收缩幅度。以0.1mg/ml浓度对离体免左心室乳头肌在缺氧条件下,电刺激收缩幅度下降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以电刺激驱动豚鼠有心室乳头肌标本,在林格液中加入1×10-6 mol/L-5×10-5mol/L浓度的丹参酮ΠA磺酸钠后 出现剂量依赖性负性肌力作用;增加细胞外Ca2+浓度可逆转负性肌力效应,用高K+ (20mmol/L) 溶液使乳头肌Na+通道失活,诱发出 慢反应电位,增加刺激强度,又可诱发依赖Ca2+浓度的慢反应动作电位,加入丹参酮ⅡA磺酸钠后可抑制慢反应动作电位15分钟以上。 其波形大小,时限及区域,均按剂量依赖方式减小。这些作用可通过增加Ca2+浓度后逆转。5×10-5mol/L的丹参可完全抑制慢动作电 位。豚鼠、兔和猪离体心肌实验表明,丹参酮丑A磺酸钠可抑制心肌收缩力;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而对0相上升速率影响较小;可降低慢 反应电位的除极速率;减慢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提示丹参酮IIa磺酸钠可能影响Ca2+向细胞的内流。另外,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 IIA 磺酸钠对肌张力产生明显抑制的浓度 (4μg/ml) 小于对动作电位产生明显影响的浓度 (40g/ml) 。研究丹参对家兔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时发现,5%丹参液灌流后,有效不应期延长,传导速度也显著延长。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和微机系统的实时分析方法,利用异丙肾上 腺素 (ISO) 制备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了丹参制剂对正常和异丙肾上腺素损伤性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 可使受损心肌动作电位时程 (APD) 缩短而对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峰值 (APA) 、超射 (OS) 及0相最大去极化速率 (vmax) 不 变,丹参在最大有效浓度 (0.25mg/ml) 时,可使正常豚鼠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APD缩短而其他指标不变;丹参使慢反应动作·电位 的APA、APD和vmax减小。提示丹参可能为钙拮抗剂,并能对抗ISO引起的心肌钙超载性损伤。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丹参酮 ⅡA磺酸钠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及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酮丑A磺酸钠具有类似维拉帕米样L一型钙通道阻 断剂作用,其阻断作用呈非电压依赖性。丹参水提液5g (生药) /kg腹腔注射预防30分钟,能防止或减少由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心室 纤颤 (vF) 的发生,提高大鼠的存活率;发生vF的大鼠立即静注丹参提取液,71%能短暂地恢复窦性心律,显著延长vF动物的存活时 间。

(2) 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 丹参煎剂、丹参注射液、白花丹参注射液给麻醉犬或兔静注,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而丹参酮1A磺 酸钠则出现血压轻度升高。丹参注射液的降压效应能被阿托品阻断,但不能影响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丹参注射液2g/kg静 注,能明显增加免肾血流量,与肌苷相比,两者改善兔肾动脉血流灌注效果相仿,丹参作用较为平稳。HH全身血管及兔耳血管灌流, 丹参煎液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犬股动脉给予丹参水煎醇沉液,亦有微弱的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

(3) 对冠脉流量的影响 麻醉犬或猫,静滴丹参注射液3-4g/kg,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明显下降,但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 白花丹参注射液还能使离体豚鼠心脏或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犬和猫,离休 猫、猪的冠状动脉、恒速灌注丹参素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使冠脉流量显著增加,并能对抗吗啡、普萘洛尔 (心得安) 的缩冠脉效应。 而丹参酮ⅡA磺酸钠、原儿茶醛等却显著收缩离体冠脉,提示丹参的不同单体化合物对冠状动脉的效应不尽一致。

(4) 对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 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或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丹参煎剂、复方丹参 (丹参、降香) 注射液、丹参 素能改善或对抗其心电的异常。结扎犬的冠状动脉或部分分支时,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轻急性期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并加速心肌缺血 或损伤的恢复。心肌组织电镜观察到复方丹参组标本的吞噬细胞比较活跃,坏死心肌残片较少,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和间质增生程度均 较明显,毛细血管损伤也较小。给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水提取物5g (生药) /kg,对于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预防作 用,左室心肌缺血面积显著缩小。以微米狭窄器造成冠状动脉前降支临界狭窄15分钟,左心房注射丹参注射液,可使心肌缺血时左心室 舒张功能损害减轻,且以心脏每分钟平均血流量 (CBF) 的改善在先,说明丹参注射液可改善缺血心脏的冠脉流量。丹参水提物5g (生 药) /kg、15g (生药) /kg腹腔注射可预防异丙肾上腺素及氯化钡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进一步的实验发现,给大鼠腹 腔注射丹参水提物,对于结扎冠脉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给药组动物由于心肌缺血而提高的心电图S-T段大大低于对 照组,左室心肌缺血面积显著缩小,动物的存活率也有所提高。在兔结扎左冠状动脉后48小时内,反复静注丹参注射液,缺血心肌间盘 的损伤明显减轻,术后死亡率也较低。应用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家兔及狗的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以丹参素10mg/kg,丹参酮ⅡA磺酸钠 2mg/kg静注,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及程度。麻醉犬在结扎左前降支冠脉后,静注丹参酮II A磺酸钠,总剂量8mg/kg,分4次应用,显示 心外膜心电图抬高的ST段恢复较快,治疗组在24小时后的心肌梗死范围较对照组显著缩小,但对心率、股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指数的作 用不明显,说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心肌梗死后即期的ST段抬高,左心室功能的损伤及24小时后的心肌梗死范围均有良好的影响。在同 样的病理模型犬的冠状动脉内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同样发现其有缩小犬的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但对心外膜心电图的改变无明显的 保护作用。以结扎猫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模型也证实丹参酮IIA磺酸钠有缩小梗死区作用,但原儿茶醛无效。丹参注射液2g/kg静注,可 使结扎免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的缺血心肌内ATP、ADP、AMP、AN (总腺苦酸量) 以及ATP/ADP值与单纯缺血组明显提高。 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导致兔心肌梗死,使循环嗜中性白细胞呈被激活状态,丹参酮灌胃能明显抑制嗜中性白细胞溶酶体释放,吞噬 及粘附,且呈量一效关系;减少血清及心肌丙二醛 (MDA) ,升高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抑制白细胞向缺血心肌的浸润 及心肌中PGE2合成;显著减少心肌坏死并与嗜中性白细胞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丹参酮有防治心肌梗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 制嗜中性白细胞的溶酶体酶释放、吞噬及粘附。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观察丹参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组织脂 质过氧化物含量和局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形成时,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增高;丹参能有效地 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长时间 (60分钟) 缺血后再灌注可见无复流现象存在于缺血区。丹参通过增加再灌注缺血区的局部血流量恢 复防止了无复流的出现。预先静注丹参注射液,使缺血区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较缺血区降低47.9%,并使冠脉左室支结扎后2至5分钟的 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降低44.8%-47.0%。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 (ESR) 研究丹参素时发现,丹参素具有清除O2·和·OH的作用,并对大 鼠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线粒体有良好的保护效应。预先给丹参素4×10-6g/ml再进行缺血和再灌注、心肌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 活性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和再灌注时,超微结构损伤亦较轻,提示丹参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丹参注射液对H2O2-Fe2+体 系中的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5%,对黄嘌呤一黄嘌呤氧化体系中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100%。丹参酮ⅡA磺酸钠亦有抗自由基作用,其 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的浓度 (LC50) 为1.90μg/ml。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是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另一重要的发生机制。由于 生物膜的损伤,高能磷酸化合物匮乏,导致胞膜和肌浆网上的钙泵 (钙依赖的ATP酶) 不能正常运转以及钙通道异常等引起缺血和再灌 注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大幅度上升并造成心肌线粒体和肌原纤维的破坏。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造成钙反常实验中,丹参酮IIA磺酸钠组 心肌组织蛋白释放量和钙摄取量显著低于钙反常组,且降低程度与丹参酮IIA磺酸钠浓度成正比,并优于维拉帕米 (异搏定) 。用2%焦 锑酸钾分子探针技术发现,丹参制剂能明显减少钙盐颗粒的体积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丹参能防止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内, 对抗高浓度Ca2+对心肌的损害,从而保护心肌,减轻异常电活动。根据实验结果提示丹参对心肌可能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5) 对脑循环及脑缺血的影响 用动物模型观察丹参对家兔软脑膜微循环作用,结果表明丹参可使血流速度增快,流态改善,红细胞有 不同程度解聚。丹参对缺血后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缺血后脑组织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改变明显减轻,丹参水溶 性成分迷达香酸有温和的抗血栓形成作用。丹参对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损伤有防治作用,在恢复脑血流、抗脂质过氧化物方面优于钙措 抗剂尼莫地平。丹参注射液,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预防及治疗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治疗组还是预防组,梗死面积均明 显缩小,个别仅有轻度缺血改变 (核轻度固缩,尼氏体多消失,胞体缩小等) ,未发展成为梗死灶,显示出丹参对急性脑缺血有肯定的 预防和治疗作用。丹参可明显减轻阻断大脑中动脉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轻脑水肿,对缺血修复带来良好效果。

(6) 对心肌、脑组织能量代谢的作用 以生物发光法测定结果,丹参注射液225-450mg (生药) /只腹腔注射,可使小鼠心肌、脑中 ATP含量明显增加,有利于能量代谢和氧效应的调节。

(7) 对心和脑Na十、K+-ATP酶的抑制作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外能可逆性抑制大鼠心、脑微粒体Na+、K十-ATP m,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对心微粒体Na十、K十-ATP酶的抑制作用较强。降低Na十或ATP浓度则增强或减弱其抑酶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丹参酮〕IA 磺酸钠对脑微粒体Na+、K+-ATP酶的作用与Na十的竞争性拮抗剂和ATP的反竞争性拮抗剂相似。有K十及Mg2+存在时则表现为非竞争 性或混合型抑制,但对心肌微粒体Na十、K+-ATP酶的作用则略有差别,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得知,Na+、K十-ATP酶在调节心脏收 缩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 对微循环的影响 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外周微循环障碍的家兔,丹参注射液3g (生药) /kg静注,可使眼球结膜微循环血流速度显 著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600A以上动物的血液流态改善,如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分聚现象,血液流动有粒状或断线状变为正 常。静注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和丹参素均能增加微循环障碍家兔眼球结膜和肠系膜微循环交点数,有利增加局部组织微循环的血液灌 流及侧支循环建立。在相同的家兔微循环障碍模型及局部滴注去甲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肠系慎微循环障碍模型实验中,给丹参素后可明显 增加家兔球结膜毛细血管数,降低兔血浆乳酸含量,并见到丹参素能扩张小鼠处于收缩状态的肠系膜微动脉,加速血液流速,从而清除 肠系膜血液的淤滞。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流速测定仪测定的结果亦证明了丹参注射液静注有短期增加犬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的作用。同 上法进一步测定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免急性微循环障碍时微血管血流速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 (2,3- DPG) 的变化,并对急性缺氧大鼠的2,3-DPG和动脉血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不仅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和动物的血液流速,而且 可以增加全血和红细胞2,3-DPG含量,明显改善缺氧动物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而血压、心率和血管管径无显著变化。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察丹参酮II A磺酸钠在部分体外循环中对犬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可见到多数红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少数表面圆滑性变差,证明 在体外循环中,丹参酮ΠA磺酸钠可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丹参对去甲肾上腺素造成的微循环障碍,不论在口径、流速、流量及流态、 毛细血管数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尤以微动脉为甚,其中对微动脉口径扩大作用较对流速的增快明显。

2.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丹参煎剂灌胃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免,可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酷。丹参及白花丹参能抑制家兔实验性 冠状动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用细胞模型实验方法,发现丹参素具有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及抗脂蛋白电泳迁移率明显减慢、氧化 脂蛋白中,丙二醛 (MDA) 含量明显减少以及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减弱,提示丹参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应用传 代培养的牛和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及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模型,发现牛和人主动脉或脐静脉内皮细胞接触合纤维蛋白的琼 脂薄膜后,部分细胞出现收缩移动和细胞间隙增宽,随后大多细胞脱落,少数聚集成团;而加入丹参针液的防治组,大部分细胞形态基 本正常,加入丹参防治组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 及酸性磷酸酶 (ACP) 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提示丹参能减轻纤维蛋白 凝块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丹参素有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内源性合成及抗氧化酶修饰低密度脂蛋自 (LDL) 的作用。丹参素还具有抑制 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修饰H) L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LDL中MDA明显减少,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成正相关。丹参能升高实 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及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mRNA水平,但降血清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作用不明显,提示LDL受体可能存在翻译 或翻译后水平的调节。用新生乳牛的胸主动脉,经体外培养获得的传代动脉内皮细胞 (EC) 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细胞丙二 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⒍酮-前列腺素F1α (6-keto-PGF1α)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μmol/L、100μmol/L丹参酮IIA均能提高 6-keto-PGF1α的水平,抑制MDA产生,高浓度丹参酮ⅡA还可降低TXB2的含量,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LDL的氧化, 从而保护动脉内皮细胞,维持其分泌PGI2正常功能。丹参可刺激动脉内皮细胞 (EC) 分泌PGI2,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 抗凝血、促纤溶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具有抗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可使复钙时间 (RT) 、凝血酶原 时间 (PT) 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KPTT) 延长,并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丹参中3种化学提取物均有抗凝作用,其中丹参酮最强, 原儿茶醛次之,第三为丹参素。关于丹参抗凝作用环节的研究,现认为是其作用于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即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一纤溶酶 系统使纤维蛋白溶解留并被裂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丹参注射液能促进牛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 (PA) ,提高PGI2的产生量, 降低其抑制物 (PAI) 的活性,丹参还能增加牛肉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理蛋自的活性。

(2)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丹参注射液可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粘附降低;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和抑 制凝血功能。大鼠和小鼠静注丹参酮IIA磺酸钠12.5-38mg/kg后60分钟,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干重和湿重减 轻,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降低。丹参酮〕IA磺酸钠对犬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肌动蛋 白激活Mg2十-ATP酶活力而表现抑制血小板的各种功能。乙酰丹酚酸A是丹参有效成分衍生物。体外实验表明,乙酰丹酚酸A对ADP、胶 原、花生四烯酸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和免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半体内实验中,本品对多种诱导剂所致囟血小板聚集也有显著 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达2小时以上。此外,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乙酰丹酚酸A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也有显著抑制作 用。提示乙酰丹酚酸A可能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剂。由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人工血小板聚集和5-HT释放可为丹参注射液 所抑制,且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丹参注射液中的活性物质可抑制环核苷酸磷酸二酪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环核苷酸,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5-HT的释放。迷达香酸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之一,给大鼠静注,它能抑制静脉血栓形成,阻抑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纤 维蛋白溶解活性,当剂量为50mg/kg及100mg/kg时,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1.9%和54.8‰,当剂量为100mg/地及150mg/kg 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30.4‰和46.4%,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结果说明,迷达香酸具 有温和的抗血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关。应用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以血小板第一、二 相聚集率为指标,发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呈亢进状态) 使用丹参注射液均能使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第一、二相聚 集率降低至正常水平,证实丹参有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动物实验证明丹参对TXB2的抑制率为96。64%。TXB2受到抑制,TXA2合成减 少,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作用。丹参素有抑制血小板合成与释放TxA2等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的能力。

(3) 对红细胞膜的作用 丹参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和急性缺氧大鼠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 (2,3-DPG) 的含量,而2,3-DPG与 维持红细胞的双凹稳定性、形态可塑性、耐久性和坚韧性有关。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保护体外循环中犬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將 免红细胞放入含有0.1mg/ml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0.45%氯化钠溶液中,溶血量几乎只有对照组的一半,丹参酮ⅡA磺酸钠还有保护蛋 白变性的作用,并提高红细胞膜的机械强度,从而发挥保护红细胞作用。丹参酮IIA磺酸钠不仅对低渗性红细胞膜溶血有保护作用,而且 对热 (50℃) 、低pH值皂素性引起溶血和免疫性淋巴细胞参与的羊红细胞溶血也有一定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减少红细胞在低渗条 件下的溶血,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药物的保护作用是由于红细胞肿胀程度减轻,而不是肿胀后不破裂,可能是由细胞膜承受切向 张力增加所致。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稳定红细胞膜抗溶血作用和抑制钙调蛋白 (CaM) 功能有相关性。其对大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为 100%,对CaM的抑制率为71,8%。

(4) 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 用流室系统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丹参注射液通过同时作用于健康人红细胞和培养的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从而使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数目减少,强度减弱,这可能是丹参能改善血液循环状况的机制之一;同时发现在 体外预防用丹参较治疗用时效果更佳。

4.对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丹参酮IIA磺酸钠腹腔注射200mg/kg,可显著延长小鼠在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氧耗速度较对照组稍减慢, 小鼠死亡时存余氧含量较对照组为低、小鼠缺氧达到氧含量为6%时,心脏和脑组织中乳酸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而给丹参酮ⅡA磺酸 钠后0.5小时再进行缺氧试验,组织中乳酸含量不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丹参酮IIA磺酸钠与提高小鼠缺氧的耐受力,改 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有关。丹参素300mg/kg和450mg/kg腹睦注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的生存时间,丹参酮IIA磺酸钠 450mg/kg腹腔注射,也有延长作用,但较丹参素为短。丹参酮IIA磺酸钠可使离休兔左心室乳头肌在缺氧条件下,电刺激收缩幅度下降 一半所需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其可减少心肌对氧的需求。丹参能防止或减轻缺氧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按照 Trump氏分类法,缺氧31-36分钟时,丹参组心肌线粒体变化为1-2期,对照组为4-6期。缺氧心脏标本外观对比,丹参组呈鲜红色,对 照组略呈紫色,示丹参组冠状动脉血氧较高。采用3H-TdR、3H-脯氨酸、DNA定量检测及MTT比色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猪肺动脉缺氧 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 (HECcm) 能引起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酶活性升高,核内DNA含量增加及3H-TdR、3H-脯氨酸掺入量 增多。丹参注射液能阻抑猪肺动脉缺氧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引起的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降低HECcm组和常氧性内皮细胞条件 培养液 (NECcm) 组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 的3H-脯氨酸掺入量。但不影响NECcm组PASMC核的DNA含量及3H-TdR掺入 量,提示缺氧可能会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 (PAEC) 合成、分泌某些能促进PASMC增生及胶原蛋白合成的细胞因子,丹参有抑制此过程 的效应。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0%丹参煎剂0.5ml/只灌胃,连续7日,能使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即可增强小鼠巨 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空斑试验结果表明,脾脏抗体生成数 (PFC) /106脾细胞值明显提高,说明丹参在提高体液免疫功能方面有促进 作用。小鼠每日肌注丹参煎剂0.2ml/只,连续5日,能明显增加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体外绵羊红细胞溶解试验发现,丹参对此 溶血模型有抑制作用,且呈量一效关系。通过动物实验和氚化胸腺嘧啶核苦 (3H-TdR) 掺入法测试结果表明,丹参可提高大鼠血中淋 巴细胞转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丹参合并环磷酰胺治疗小鼠S180实体瘤,取末梢血以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数,结果显 示两药合用有保护细胞免疫功能。丹参注射液能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能使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下降并抑制 正常小鼠足垫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丹参注射液与环磷酰胺合用具有协同抑制效应,但对小鼠的血清溶菌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 作用和抗体形成细胞无明显影响。丹参液射液12g/kg肌注可使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在家兔心脏移植模型中,將丹参注射液 与泼尼松合用,其抗排斥效果较两者单独使用时有明显的增强。丹参注射液能延长小鼠同种异体移植心肌组织的存活期,丹参组的移植 心脏的心电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可减轻移植物的毛细血管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免疫细胞浸润,丹参还可能直接对抗体液和细胞免疫的排斥反应。

6.抗炎及抗过敏作用 肌注丹参注射液5g (生药) /只,对角叉兼胶所致大鼠足跖部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肿胀率达51%;丹参注射液 对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及吞噬酵母多糖时溶酶体酶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灌胃对组胺引起的大鼠血管通透性增高,对蛋清、角叉 兼胶和右旋糖酐所致大鼠急性关节肿以及对大鼠渗出性甲醛腹膜炎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明胶所致小鼠的白细胞游走和亚急性甲醛 性关节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无效。丹参酮能使大鼠血中前列腺素F2α (PGF2α) 和PGE水平降低,这可能是抗 炎作用的机制之一。应用琼脂糖玻片法证明丹参酮在50μg/ml浓度时,可使白细胞趋化性明显抑制,抑制率达37.7%,至100μg/mL时,白细胞趋化性和随机运动均消失。体内法观察到丹参酮可明显抑制白细胞向炎区游走,并证明白细胞游走的减少系丹参酮抑制其趋 化性的结果。因此,丹参酮抗炎效应是通过显著抑制自细胞化学运动,阻止白细胞向炎症区的过度游走和集聚,防止溶酶体酶、氧化代 谢产物等过多释放,减轻组织损伤,以控制炎症发展。丹参对豚鼠喘息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有较 显著的抑制作用。

7.对肝脏的作用 (1) 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皮下注射四氯化碳 (CCL) 后再每日灌服丹参煎剂5g (生药) /kg (家兔) 或皮下注射丹 参水煎醇沉液1g (生药) /只 (大鼠) ,连用6日,A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炎症反应如细胞浊肿、脂肪变性和坏死较对照组减轻,表明 丹参对急性肝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丹参防治急慢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用CCl4引起小鼠、大鼠肝细胞损伤,测定肝 脏血流量显著减少,在注射CCl4同时肌注丹参注射液6-15g/Kg,肝脏血流量钙复到正常水平,经组织学检验和电镜观察,亦显示对肝 脏有保护作用。丹参对肝脏微循环障碍有良好的纠正作用,其促使肝窦血流的恢复时间接近酚妥拉明阳性对照组,还可见滴入丹参后, 肝窦广泛开放,部分原先休止的肝窦也可开通,肝脏微循环障碍得以纠正。取肝组织制各超薄切片供电子显微镜观察并与生理盐水组进 行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比较,结果显示兔静注丹参3g/kg能有效地推迟和减轻缺血后再灌流引起的不可逆性肝损伤。(2) 对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DNA合成及细胞分裂增殖有促进作用。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丹 参对体外培养肝细胞 (甲基-3H) 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对肝细胞内DNA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DNA的合成情 况可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由此证明丹参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能力。实验性肝再生试验还发现,大鼠使用丹参后肝再生度、核分裂相指 数、甲脂蛋白 (AFP) 检出率均增高。同时,随着丹参使用后肝脏血液循环的改善,带来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这在促进肝再生中可能有 一定作用。静注丹参3.75g/kg,可减轻D-半乳糖胺所致的大鼠肝损伤,通过光镜及电镜的病理变化及其血浆纤维联结蛋白水平的消长, 显示出丹参可以刺激大鼠血浆纤维联结蛋白水平的升高,从而提高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调理素活性,防止肝脏的免疫损伤,达 到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抱再生的作用。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抑制正常及损伤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细胞色素P450的合成;并能 增加损伤肝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利于促进肝细胞再生与修复;能促进铜蓝蛋白的合成,间接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与修复。 此外,尚可促进损伤肝细胞尿素合成,这对降低血氨和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將起一定作用。丹参口服液按40g/ (kg·d) 灌胃,连用12 日,具有明显抑制CCl4和醋氨酚肝毒剂量所致的ALT升高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 的生成,提示本品具有抗实验性肝损伤作用, 此外,尚可提高肝糖原,降低肝脂肪含量,促进RNA、DNA的生成,说明丹参口服液对肝细胞代谢及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再生均产生有益 作用。

(3) 抗肝纤维化作用 丹参能使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发生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并能抑制细胞的核分裂和增殖。四氯化碳造成大鼠慢性 肝损伤模型形成早期开始给予丹参治疗,共6周,胶原蛋白、血清球蛋自和血清白蛋白无明显增加,肝脏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却无1 只发生肝硬变。结果表明,丹参可以抑制纤维增生,防止实验性肝硬变的发生。在慢性肝损伤的中期给予丹参治疗,直至第9周末,大鼠 仍未发现有肝硬变的形成,而对照组全部形成结节性肝硬变,说明丹参除有抑制纤维增生外,可能还能使已形成的纤维消散和吸收。在 复合病因作用下,实验性大鼠肝硬化形成后,停止病因刺激,经丹参注射液治疗3周后处死动物,于光镜和电镜观察下,对照组动物呈明 显肝硬化或重度纤维增生。而给药组动物肝内无纤维增生或仅有轻度纤维增生。肝内胶原蛋白含量,给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可促 进已形成的胶原纤维化降解及纤维重吸收。应用人血浆蛋白 (HSA) 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并观察丹参注射对血浆氨基酸、前 白蛋白和自蛋白代谢的作用,结果显示丹参治疗组酪氨酸、苯丙氨酸减少,BCAA/AAA比值和前白蛋白、白蛋白高于纤维化对照动物和 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提示丹参可促进免疫纤维化大鼠前白蛋白和自蛋白的合成,并纠正其氨基酸代谢紊乱,改善肝功能。用放免法检 测结果显示,丹参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 (IL-2) 联合组及丹参组血清透明质酸 (HA) 水平和免疫复合物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秋水仙 碱组。对照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显著高于联合组、丹参组和秋水仙碱组。联合组肝胶原和网状纤维增生程度较另3组 降低,提示丹参注射液与IL-2联合治疗,可减轻HSA导致的免疫损伤,防治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优于秋水仙碱和单独应用丹参注射 液。丹参注射液对HSA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血清及组织中ALT、AST、碱性磷酸酶 (ALP) 、磷酸肌酸激酶 (CK) 、乳酸脱氢酶 (LDH) 均较肝纤维化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丹参注射液对免疫性肝纤维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4) 对肝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利用稳态荧光偏振技术,观察丹参培养人胎肝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CC14损伤肝细胞膜流动性下 降,同时ALT释放及丙二醛 (MDA) 生成明显增多,预加丹参可明显减轻上述损伤变化,并使肝细胞膜流动性恢复接近正常对照组水 平,提示丹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护肝细胞膜流动性。丹参保护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如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纳胞再生、抑制纤维 化、免疫调节及抗自由基等。

8.抗胃溃疡作用 丹参水溶液15g/kg灌胃对利血平诱导大鼠胃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溃疡抑制率达75%;对乙酸性慢性胃溃疡也有促 进愈合作用,且水溶组与水煎组抗溃疡效果相拟,提示丹参抗溃疡作用的有效成分是其水溶性酚类,而其脂溶性部分的总丹参酮不仅无 抗溃疡效果,相反有促进溃疡发生的作用。

9.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实验证明,CCl4能使小鼠胆汁分泌明显减少,乃系肝脏功能受损所致;丹参注射液灌胃,对正常小鼠未见直接 的利胆作用,但对CCl4损伤的小鼠却能使其胆汁分泌恢复正常。

10.对肿瘤的影响 100%丹参煎剂灌胃,可延长艾氏 (Ehrlich) 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时间。用琼脂平板法证实丹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抗 肿瘤效应。用125IudR掺入法证明,丹参对小鼠肉瘤180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抑制其DNA合成。应用艾氏腹水癌、肝癌、肉瘤180和白 血病L615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丹参对环磷酰胺、喜树碱的抗癌活性有增效作用。紫丹参甲素120mg/kg或15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 Lewis肺癌、黑色素瘤B16和肉瘤1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5.8%-67.8%,并可使白血病P388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在动物 实验中亦发现丹参会促进癌转移,单用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对Lewis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及对大鼠WalRer258癌细胞血行播散均有明显的促 进作用。亦有实验证明,丹参酮IIA磺酸钠对接种于小鼠肌肉的Lewis癌的生长及其肺转移没有促进作用。

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 镇静作用 丹参0.5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自主活动减少,4g/kg时更为明显,该作用与剂量大小成正 比。与氯丙嗪和眠尔通合并应用,使其作用增强。丹参虽然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不能引起动物睡眠,若与戊巴比妥钠合用时,却能增 强睡眠的百分率。睡眠百分率的增加亦与丹参的用量成正比。丹参抗惊厥作用不明显,但对抗苯丙胺的精神运动兴奋作用却较显著。静 注复方丹参 (含丹参降香) 可使兔大脑皮质自发电活动减少,重复刺激引起后发放和阈值提高,感觉刺激的诱发电位增大,表明复方丹 参注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2) 对脑电图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对正常健康人脑电图影响的观察,发现静滴丹参注射液后的脑电图变化为α-节律减少。波幅降低, 由少渐多地出现4-7c/sP波活动,符合脑电图思睡、浅睡、中睡各期变化,未达到深睡程度。同阿米妥钠比较,作用温和缓慢,类似生 理睡眠。

(3) 镇痛作用 丹参注射液8g/kg、12g/kg腹腔注射能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嘶叫和热板反应,作用高峰在给药后1小时,可维持3小时 左右,给小鼠脑室内注射15mg (生药) /只,可明显提高其痛阈,提示丹参注射液有镇痛作用。用细胞外微电极方法和脑立体定位技 术,观察到丹参能抑制丘脑后核内脏痛放电,但直接作用于神经干不能阻断其兴奋传导,表明其镇痛作用是中枢性的。 此外,丹参具有抑制体外试验中备组织的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 (PDE) 的活力,尤以脑和肺的抑制最为敏感,推测大脑皮层的抑制作 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DE的活力,增加环腺苦酸 (cAMP) 水平而实现的。

1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 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將犬制成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然后用丹参注射5g/kg加5%葡萄糖盐水静 滴。发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支气管肺泡灌注洗液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过氧化脂质明显高于丹参组,透射电镜下见肺血管内皮细 胞坏死,连接中断和血管壁缺损,而丹参组血管内皮细胞和肺Ⅱ型上皮细胞正常,提示本品具有保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Ⅱ型上皮 细胞的作用。可能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因此,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应用丹参,可以防止肺损伤以致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采用深部x线照射小鼠有胸的方法,制作放射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照射前20日开始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0.2ml/只 (合生药 0.16g) ,隔日1次,共10次,结果发现,x线照射后,用药组的小鼠损伤轻,损伤修复快,说明丹参注射液对放射性肺损伤有预防作用。 利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损伤模型,观察了丹参对博莱霉素致肺损伤的病理改变,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肺湿重/体重的变化。结果发 现,于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前3日开始腹腔注射丹参12.5g (生药) /kg,每日1次,实验结果,丹参可明显减轻肺泡炎的严重程度,降低 肺湿重/体重,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表明丹参可阻抑博来霉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2) 对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在注射油酸前15分钟,于腹腔注入丹参注射液1.5g/kg,结果显示,丹参可以减轻油酸所致 大鼠某些肺部病变和肺系数下降,与地塞米松的预防效果相似,认为早期预防性应用,可以减轻或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3) 对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在家免吸入低氧混合气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基础上,观察了静注复方丹参注射液 (含丹参、降香) 2.0g/kg对其肺循环、体循环、心电图ST段及动脉血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对抗低氧所致的肺动脉压升高,降低肺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皆明显高于静注葡萄糖的对照组;同时可改善缺氧动物动脉血氧分压和降低严重缺氧所致的心电图 ST段下移程度。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症和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 (4) 对低氧性腺泡内肺动脉构型重组的阻抑效应实验用光镜、电镜和形态计量学方法,动态地观察丹参对低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 (IAPA) 构型重组过程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注射液不仅能扩张IAPA管径,减轻低氧对内皮细胞的损伤,还能阻抑IAPA肌化增强现 象,提示丹参在阻抑低氧性IAPA构型重组和肺动脉压升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5) 对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给小鼠肌注丹参注射液1个月,发现丹参可明显抑制平阳霉素所致的肺纤维化,使肺重、肺系数明显减 少,肺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肺纤维化病变明显受到抑制,肺组织中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6) 对实验性矽肺的预防作用 染尘后用丹参治疗的大鼠肺冲洗液中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脂质含量均显著低于矽肺对照组, 丹参治疗后矽肺大鼠的肺干重及肺胶原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矽肺对照组,总之,表明丹参具有明显的抑制矽肺病变的作用,抑制率为 100%。

13.改善肾功能 丹参注射液lg/kg静注,可有效地保护狗原位肾热缺血时对肾小管上皮所造成的损害。静注丹参2.0g/kg和0.5g/kg 共7日,对免肾热缺血后血肌酐浓度、肌酐清除率和自由水清除率有效地调整,证实丹参对于兔缺血的肾脏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丹 参注射液2g/kg静注,可增加兔肾动脉血流量。丹参浸膏100mg/kg及丹参提取物腹腔内给药,对腺嘌岭诱发的肾功能不全大鼠,均能降 低血尿素氮、肌酐,使肾小球滤过率 (GFR) 、肾血浆流量 (RPF) 、肾血流量 (RBF) 显著增加,肾脏功能明显改善,能显著增加尿中 尿素、肌酊、钠和无机磷的排出。腹注丹参注射液2.5g/kg、5g/kg每日给药2次,共计4次,对胃饲草鱼胆汁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防治作 用,能降低血肌酐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甙酶 (NAG酶) ,减少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囊腔内有红细胞的肾小球数目。其机制 可能与稳定溶酶体膜,阻止细胞钙离子内流,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巨噬吞噬细胞功能等有关。

14.抗氧化作用 实验用无细胞的自由基 (O2·) 产生系统及佛波醇肉豆蔻酸乙酸酯 (PMA) 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为模型,用化学发光 方法及自旋捕捉技术研究了丹参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不论对黄嘌岭氧化酶-黄嘌岭系统产生的O2·及PMA刺激白细 胞所产生的O2·的清除作用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采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TBA比色法测定结果,丹参注射液10g/kg能明显提高 老龄小鼠红细胞、心、肝、肾中SOD活性,在同一老龄小鼠中也相应的显著降低血清、心、肝、肾中过氧化脂质 (LPO) 含量。犬肢体 缺血4小时有明显再灌注损伤,静注丹参有抑制自由基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丹参通过ATP分解,增加ATP合 成,从而减少离子泵障碍,加之Ca2+拮抗剂作用阻止Ca2十入细胞内,阻止黄嘌岭脱氢酶向黄嘌呤氧化酶Υ转变,从而减少自由基产 生,同时也减少胞浆Ca2十超负荷,另外丹参可能还有与维生E类相似的自由基清除剂作用,从而减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黄嘌岭 一黄嘌呤氧化酶一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用化学发光测量仪测定发光强度,以检测药物的抗自由基效果,结果发现丹参酮IIA磺酸钠LD50 (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魄的浓度) 为1.90pg/ml。

15.抗菌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总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耐药菌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总丹参酮有10个单体成分,分别进行抑菌 试验,只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A、羟基丹参酮、丹参酮Ⅱ-B和丹参酸甲酷有抑菌作用。总丹参酮及其单体对人型结核菌H37Rv均有不 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以丹参新醌甲的效果最强。总丹参酮对真菌铁锈色毛发癣菌和红色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16.促进骨折愈合 用45Ca液闪测定,观察正常小鼠股骨及胫骨45Ca沉积的情况及丹参对小鼠右股骨中段骨圻后45Ca沉积的影响,发现 正常小鼠,左右骨相应部位钙沉积相似;右股骨中段骨折后,灌服丹参组小鼠的中段股骨钙沉积不断升高,而股骨上、下两段反而下 降,说明丹参可以从邻近骨组织中调动更多的钙,以更好地满足新骨形成对钙的需要,从而使骨折愈合加速。给实验性骨折家兔肌注丹 参注射液,制石蜡标本,染色后作可见光和偏振光观察,发现在炎症反应阶段丹参使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提前出现;在清扫阶段,丹参 纽血肿内含铁血黄素较对照组提前出现;在细胞活动及纤维骨性骨痂、原始骨性骨痂、继发骨性骨痂的出现时间方面,丹参组均比对照 组提前,提示经丹参作用后,骨折的愈合各阶段均比对照组提前,从而促进了骨折的愈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观察,在大氏胫骨闭合 性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发现丹参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其提高血清锌含量、加强骨折断端邻近骨组织中锌的动员,以及通过提高骨痂中 锌含量、锌/铜比值来加速骨痂组织生长和钙化过程有关。实盏用鸡胚额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结合组织化学技术观客,发现0.2%丹参 Eagle培养液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其成熟,分泌胶原物质和碱性磷酸酶 (ALP) ,并使钙盐在胶原基质上沉 积,形成骨小结节以及骨组织形成,由于成骨细胞是骨折修复中逞拴常重要作用的细胞,因而应用丹参治疗可以通过七1找骨细胞数量而 对骨折修复产生有利的影响。

17.对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 在免前肢的中、下1/3部位作一长1.5cm的纵行切口,术后不同时间在切口处取皮肤作组织学检查,以观察 丹参对皮肤愈合成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丹参通过ATP分解,增加ATP合成,从而减少离子泵障碍,加之Ca2+拮抗剂作用阻止Ca2十入细胞内,阻止黄嘌岭脱氢酶向黄嘌呤氧化酶Υ转变,从而减少自由基产生,同时也减少胞浆Ca2十超负荷,另外丹参可能还有与维生E类相似 的自由基清除剂作用,从而减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黄嘌岭一黄嘌呤氧化酶一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用化学发光测量仪测定发光 强度,以检测药物的抗自由基效果,结果发现丹参酮IIA磺酸钠LD50 (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魄的浓度) 为1.90pg/ml。

18.性激素样作用 用子宫重量法及阴道涂片法实验,2%总丹参酮淀粉悬液每只0.2ml给小鼠灌胃,每日1-2次,连用3日,证明丹参酮 有较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2%丹参酮淀粉悬液每只1ml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5日,结果证明丹参酮对去睾丸大鼠再给予丙酸睾丸酮 呈明显的对抗作用,因此,丹参酮除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外还具有抗雄性激素样活性。

19.体内过程 小鼠灌服隐丹参酮后,其在胃肠道的半衰期为3.5小时。隐丹参酮注入离体肠管,在生理盐水中保温,测出回收率为 98%,证明隐丹参酮可以从胃肠道中吸收。体内的分布以肝和肺为最多,脑和心次之;脾、血浆及肾依次递减。若静脉内给药,隐丹参 酮的分布在脑、肺和心较高;依次为肝、血浆、肾及脾。该药在脑组织的含量较高,可能由于隐丹参酮的脂溶性大,较易透过血脑屏 障。大鼠灌服隐丹参酮后,以原形药自尿中排出很少,24小时仅排出给药量的0.21%;48小时内共排出0.34%。收集的尿,经大孔树脂 柱层析,先后用水和20%、50%、70%和95%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后作抑菌试验,其中50%、70%和95%乙醇部分有抑菌作用。收集20 小时内胆汁,测出原形药为给药量的0.8%。从胆汁中亦可分到与尿中”相同的7个代谢物:7号为丹参酮IIA;6号为原形药隐丹参酮,5号 和4号均含有醌键和醚链,与丹参酮IIA相似,可能为丹参酮IIA不同部位的羟基化产物,极性增大;3号与隐丹参酮结构相近,但极性较 大;2号和1号极性更大,推测是丹参酮IIA与谷氨酸的缩合物,谷氨酸可能在丹参酮ⅡA的呋喃环甲基部位以酰氨基与后者结合。以上代 谢物中2,3,5和6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但仍以原形为主。从大鼠十二指肠内注入隐丹参酮,也证明胆汁中的代谢产物有丹 参酮〕Ia,是经肝内脱氢转化而成。若隐丹参酮与大鼠肝匀浆在37℃保温2小时,然后分离提取,经鉴定有隐丹参酮外,尚有丹参酮IIA如 二氢丹参酮Ⅰ与肝匀浆保温,也可检出丹参酮Ⅰ,但量较少。 麻醉大鼠,由十二指肠内注入总丹参酮,收集胆汁,经氯仿提取,高效液相分离,其胆汁中丹参酮IIA量较给丹参酮ⅡA组高出5-10倍 以上,提示总丹参酮中的隐丹参酮有部分转化为丹参酮Πα。给丹参酮A组的动物胆汁中,排出的丹参A较丹参酮II a及隐丹参酮略有增 多。小鼠分别给予丹参酮A,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不同时间收集血、尿、胆汁及取肝组织,检测各样品抑制分枝杆菌607的抑菌物 质,结果显示在给药后2小时,各组动物均无抑菌物质;给药4小时后,小鼠的肝和胆汁内有抑菌物质出现,以隐丹参酮组的抑菌作用最 强;此抑菌物质在肝内停留时间较长,给药后30小时仍可由肝内检出。 用〔35S〕标记丹参酮 IIA磺酸钠,给小鼠1次静注后1.6和24小时,组织中的放射性以肝、肺和肠为最高;肾、脾、心和胃次之;脑最 低。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放射性亦逐渐趋于减少。在给药后6小时,胆囊及其内容物的放射性为注入量的12.7%。若每日静注1次35S丹参 酮ⅡA磺酸钠,共3日,各组织中的放射性较单次注射稍有增加,但累积量不多。单次给药后24小时,自尿和粪中排出的放射性分别注入 量的10.2%和32%;72小时内尿中排出16.5%,粪中排出75.7%。將收集的尿液用甲醇提取,经放射性薄层色谱及自显影证明,从尿中排出 的代谢物,上个为原形药,另一个为基本骨架与原形药相似,增加了某些极性基团的代谢物。用3H标记的丹参酮 II A磺酸钠,给大鼠静 注,注后2小时的血和组织中放射活性均达峰值,组织中的分布以肝为最高;脾、肾、肺、肠、心、胃、脊髓和脑依次递减。自胆汁排出 的放射性亦以给药后2小时为最高,12小时内的排出量为注入量的一半。给药后2小时自尿中排出的放射性为10.2%,72小时为18.2%;粪 中的排出量在给药后6小时为9.2%,72小时为75.2%,所以此药主要从粪中排泄。从胆汁、尿和粪中提取物经薄层色谱鉴定,除在大量原 形药外,另有2个放射性浓集点,其R;值分别为0.25和0.37。〔35S〕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入大鼠后,组织中的分布和排泄与3H标记的丹 参酮ⅡA磺酸钠相似,但尿中代谢物除原形药外只有1个代谢物带有磺酸基团,其R;值为0.25。此外,丹参水溶性成分3,4-二羟苯基乳 酸 (DH PLA) 家免静注后的药代动力学为一室模型,其消除速率常数为0.0466±0.014/min,生物半衰期为16.5±5.77分钟。 大鼠在给予丹参期间,同时给华法林,后者的吸收率 (Ka) 、分布容积 (Vd) 和消除半衰期 (T1/2) 均明显减少而峰值血浓度 (cmax) 及达到峰值浓度所需时间 (Tmax) 却显著增加。

20.毒性 丹参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48小时内,43g/kg组未见动物死亡,而64g/kg组10只动物死亡2只。丹参水提乙醇溶解部分,小 鼠一次腹腔注射的LDso为80.5±3.1g (生药) /Kg。小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的LDso为36.7±3.8g (生药) /kg;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参 注射液2.4g/kg,连续14日,未见毒性反应,血象、肝肾功能和体重均无异常改变,实质性脏器除明显充血外,亦未见特殊变化。小鼠每 日灌胃2%丹参酮混悬液0.5ml,连续14日,大鼠每日灌胃2.5ml,连续10日,也未见毒性反应。



 · 下页:丹参的研究


| 鐗堟潈澹版槑 | 鍙嬫儏閾炬帴 | 璁句负棣栭〉 | 鍔犲叆鏀惰棌 | 鐣欒█寤鸿 | 鍏充簬鏈珯 |
鑸嫢浜虹敓缃懧疯埇鑻ュ鑸� 鐗堟潈鎵€鏈�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杈絀CP澶�05000881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