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别名]
郄蝉草《神农本草经》,赤参、木羊乳《吴普本草〉,逐马《本草经集注》,奔马革《四声本草》,山参《日华子本草》,紫丹参 《现代实用中药》,红根《中国药用植物志》,山红萝卜《浙江中药手册》,活血根、靠山红、红参《江苏植物药材志》,烧酒壶根、 野苏子根、山苏子根《东北药用植物志》,大红袍《河北药材》,蜜罐头、血参根、朵朵花根《山东中药》,蜂糖罐《陕西中药志》, 红丹参 (湖北) 。
[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 (即白苏) ,有毛,根赤,四 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 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 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综合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态特征均与现在所用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完全相同。[药材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
根1至数条,圆柱形或圆锥形,常稍弯曲,并有分枝,长10-20cm,直径0.2-lcm。表面砖红色或棕红色,粗糙,有不规则纵沟或纵 皱纹及须根痕;老根栓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多呈鳞片状剥落,露出棕红色新栓皮,有时皮部开裂,露出白色木部;根头部粗大,有时残 留茎基。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角质样或纤维性,皮部暗红棕色,木部导管束黄白色,放射状排列。气微香,味淡、微苦涩。
饮片;呈不规则圆形的横切片,直径4-10mm,厚1-2mm,边缘呈波状凸凹,切断面皮部暗红棕色,木部的导管束呈黄白色,呈放射 状排列,有多数裂隙。
[成品规格]
商品中因产地不同分为丹参、南丹参、甘肃丹参。以四川栽培的丹参质垂最好。按粗细分为一、二等。皆以紫红、条粗、质坚实、无 断碎条者为佳,外皮脱落、色灰褐者质次。规格等级标准:
野生统货:呈圆柱形、条短粗、有分支、有扭曲。表面红色或深浅不一的红黄色,皮粗糙、多鳞片状,易剥落。体轻而脆。断面红黄 色或棕色,疏松有裂隙,显筋脉白点。气微,味甘微苦。 家种 一等:呈团柱形或长条状,偶有分支表面紫红色或黄红色,有纵皱纹。质坚绥,皮细而粗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无纤维。气 弱、味甘微苦。多为整枝,头尾齐全,主根上中部直径在1cm以上。 二等:主根上中部直径1cm以下,但不得低于0.4cm。有单枝及撞断的碎节。其余同一等。 出口商品按粗细大小分5个等级,竹篓装外套麻布,每件50公斤。山丹参 (野生) 统贸。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大多含橙色或淡紫棕色物;有时可见落皮层。皮层窄。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颓废筛管群呈 横条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甚宽;导管束作2-3歧状径向排列,近中心导管较少,向外渐多,常单个或2-12个径向或切向相接, 后者与木薄壁组织间隔排成层状;木纤维发达,多分布于导管周围。 少数根的皮层及韧皮部有厚壁组织 (纤维或石细胞) ;栽培品 (四川) 皮层和韧皮部一般无纤维或石细胞,导管束多,导管稀疏,木 纤维少。
丹参粉末
1. 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类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平整,壁较厚,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2. 韧皮纤维梭形,壁略厚,孔沟明显,有的可见纹孔。
3. 网纹导管分子长梭形,末端斜尖,壁增厚不均匀,网孔狭细,穿孔多位于侧壁。
· 下页:丹参中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