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心理疾病自我疗法 < 医学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战胜心理疾病的法宝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有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对我要他们参加自信心理训练的做法有些不解:我的心理问题与自信心有什么关系?

我先举两个小例子:

有位口吃的男青年,是军人。说来有意思,他的口吃有点像数学里讲的“增函数”,即当他所遇到的人地位越高,官衔越大,他的口吃就越厉害。一旦对方在官衔上不如他,比如碰上了下级,那他一点儿也不口吃。

另有一位姑娘,在某招待所工作,负责旅客的住宿登记。不知什么时候,姑娘染上了一个毛病,当着众人写字手就发抖,抖得把字写得一塌糊涂,或者干脆写不下去了。然而,姑娘手写字的抖动程度是分人的。遇到比她文化高的人,如大学生、研究生,手就抖得非常厉害;反之遇到文化程度不如她或和她差不多的,她就轻松自如多了。

以上两个事例说明,许多心理病症的本质在于缺乏自信。当人缺乏自信时,往往就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乎那些自己比不上的、认为很重要的人的看法。这种过分担心和惧怕引发了当事人的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某种具体的心理症状。

有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许多心理疾病患者一找我咨询时,所惧怕的心理症状一下子全没了,见人恐怖、不敢对视的人也敢抬头大方的看人了,口吃患者说话也流利了,脸红者的脸部颜色也没什么异常了。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写字发抖的女青年,到了我们的咨询室后,我们让她写字,把她写字发抖的情形再给我们表现一下,谁知不管她怎么“努力”,手就是抖不起来。我们故意表示对她不相信,说她不会发抖的,于是她十分着急,想证明自己没有说谎,可不管她怎么“努力”,手就是一点也抖不起来。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这些人一来到我们的咨询室,都是十分愿意和急于把自己的症状暴露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对症下药”。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平时非常在意、竭力对抗的症状宽容了、放松了,反而使症状消失了、表现不出来了。他们不怕我们发现他们的症状,则症状也不攻自破了。

可一回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情形又大不相同了。由于缺乏内在的自信,没有明确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惧怕会对之产生不良印象的人群范围很广,想要遮掩自身某些不足之处的意识很强,也就是外界的刺激很容易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便会极易产生这种或那种心理症状,并不断予以强化。

有位口吃患者曾向我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国内口吃矫治的方法都大同小异,大都是心理疗法、发音法、呼吸法等。大多数前去治疗的人都有所提高,都有收益。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矫治班里大家由于彼此症状相当,所以经过矫治后大家都能够流利说话。可离开矫治班后,特别是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碰到原来的易发生口吃的场合,往往又会复发,再次陷入怀疑、恐惧的境地。所以较难的问题是学与用不知该怎么解决?

这位口吃者提出的问题,恰恰说明了心理疾病要想标本兼治,提高自信乃为根本。如果在口吃矫正班中,你没有提高自信,真正的不怕口吃,那么即使你在口吃班里已经说得非常流利(这并不太难,因为在口吃班里你不怕自己的口吃,你也不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你也不可能在现实环境中口齿流利起来。道理很简单,你仍十分在意或惧怕别人因你的口吃而看不起你,你仍是自卑的。所以问题的实质并不是学与用的分离,而是学什么、用什么,这才是方向性的大问题。

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经是口吃患者。如春秋时期的管仲、中外闻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代文学家沙叶新曾经也患过口吃,他在一篇《我曾是…是个结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很小就患口吃……因为‘同志’的‘同’字怎么也说不出来。憋了老半天,非得重重的一跺脚,才能说出。每次跺脚时‘嘭’的一声巨响,声震四座……上高中之后,因为发表了诗歌和小说,很受同学的尊重,自信心随之增加,口吃也逐渐地不治而愈。到了大学,更是踌躇满志,不但自信甚至自负,口吃更是消逝得无影无踪……”

由此可见,自信是战胜一切心理疾病的法宝。



  忠告:若选用心理疾病自我疗法栏目中战胜心理疾病的法宝相关内容,请在心理医师指导下实施!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摆脱抑郁症与花精处方
·新森田疗法 推荐
·想象训练帮你改变人生
·强迫症自我疗法·简析社交恐怖症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