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易经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智生于忧患,智生于仁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回顾历史,智慧的生成,智慧的发挥,智慧的积累,可能有复杂的因素。考虑这样的问题,宋代文化巨人苏轼的意见或许可以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他在《东坡易传》卷六写道: “凡人智生于忧患,而愚生于安佚。”说智慧因忧患而生,愚昧因安佚而生。另一位宋人李昭玘也,然而与其对应的,是“祸见于已形”。南宋人张九成则说: “抑又闻之,天下之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张九成的话,推想源出《孟子·告子下》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苏轼等人指出“智生于忧患”,已转孟子之意,注意到“智”之生成的条件在于“忧患”,也算是对智慧的历史表现的一大发现。

先来看“智生于忧患”的第一层涵义。就社会个体来看,“忧患”可以磨砺意志、锤炼精神、修养心性,激发个人内心的智慧。张九成在发表“天下之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论点之后,又说: “故德慧术智乃起乎疢疾。”随即阐发《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语意。接着又写道: “顽嚚傲很,乃成大舜。险阻艰难,乃出晋文。岂天之成就人才,每以困苦为造化乎!”司马迁亦早已有关于忧患困苦可以“成就”智慧的论述: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所谓“智生于忧患”的第二层涵义,也许是关心历史的人们应当更为重视的,这就是从社会整体层面而言,“忧患”可以激发社会智慧的发生和盛起。通过对社会文化发展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经过社会历史的动荡,激烈的锻淬,往往使得社会广大层面的智慧得以焕发。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东: 《〈伦理学原理〉批注》)。所谓“人才辈出”,就是说社会智慧的闪光点其亮度和密度都十分可观。

《庄子·缮性》发表“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的理念,又提出所谓“以知养恬”,主张“知与恬交相养”。“知”就是“智”。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又说: “智生于仁。”这些意见似与“智生于忧患”有所不同,然而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智慧发生学的思考。“以恬养知”之说和“智生于仁”之说,指出了智慧应当有道德的基础和文化的氛围。只是这些认识,较之“智生于忧患”的历史发现,毕竟是另一层面的理解。

下页:《周易》安静其身,增崇其德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