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易经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周易》安静其身,增崇其德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周易·系辞下》云: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天地人世的运转,都是有屈有往才有伸有来,但尺蠖、龙蛇是凭其本能而生存,人则是自觉地精研义到入神(屈),以便为进入社会发挥作用(伸)打下坚实的根基。屈伸相感是宇宙的普遍过程和规律,表现在人则是内思义而外利用,以使身心安顿而德行得以弘扬。可以说,屈伸内外交相发明,已涵盖了儒者全部的德行和事业。至于穷神妙通变化,则是德盛仁熟的圣人的境界。

到东晋,韩康伯利用归根由宗、以静制动的玄学思辨注解《系辞下》的这一段话,主张“安其身而后动”,唐孔颖达发挥说:

言欲利己之用,先须安静其身,不须役其思虑,可以增崇其德。言“利用安身”,是静也;言“崇德”,是动也。此亦先静而后动,动亦由静而来也……云“利用之道,皆安其身而后动”者,言欲利益所用,先须自安其身。身既得安,然后举动,德乃尊崇。若不先安身,身有患害,何能利益所用以崇德也。云“精义由于入神,以致其用”者,言精粹微妙之义由入神寂然不动,乃能致其用。云“利用由于安身,以崇德”者,言欲利益所用,先须自安其身,乃可以增崇其德也。

孔颖达对于以静制动的玄学思辨大致是认可的,其注解的重点,是将作为原因的“利用”放到了结果一边,即需要“安身”才能利益所用以崇德,而安身的要诀在静,静安其身,不妄作思虑,才能避免动作可能带来的祸害。在此基础上再发动施用,德行便能光大弘扬。孔颖达的思路,依循的是韩康伯的归根由宗之说,归根即是静。静在道家是道的本来状态,但它同时也是儒家预设的人性的先天状态,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礼记·乐记》)。鉴于“悖逆诈伪之心”、“淫泆作乱之事”都是动而后生,反推静的本性为善也就不难理解。从此出发,利用静而善的本性的自然发动走向“增崇”德行之路,便可以看作立命的过程。

下页:道与美-《周易》的象征实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