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学简说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习相远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徐醒民教授 ( 字号:   )

心性之学,难说,难了解。老子曾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说的道,即指心性而言。心性实非言语文字所能诠释,所以孔子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只把性与习分清楚,由学者自己去领会。

孔门弟子,如颜子子贡诸贤,从孔子学道,或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或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都是在修学的工夫中透露出几句言语。后来曾子作大学,以及子思作中庸,始有较详的阐述。孔子述而不作,所述的先王之道,除了祖述尧舜之外,最重要而且详备的即为周易十翼。大学中庸所述的心性之学,自然以孔子所述的为依据,且都未对心性下以定义,只是提示如何用功修学。

战国时代,孟子学于子思的门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发表性善学说。在实行工夫方面,主张启发良知良能,如孟子尽心篇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明朝王阳明即本此说而演为致良知之学。

战国时代另一大儒荀子,著荀子数万言传于世,其中性恶篇,提出与性善说相反的理论,而为性恶说。他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为主题,通篇反复议论,以证其性恶之说。他以为:“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如果饥时不敢先食,而让长者,劳而不敢休息,以代父兄之劳,“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人之所以有孝弟辞让之道,是学习了礼义之故,如不学礼义,完全顺乎情性,则不辞让矣,由此可知,人性是恶。因此,他主张用礼义来变化人的恶性,犹如以人工使曲木变直。

孟荀二子,一说性善,一说性恶,韩昌黎曾评孟子为醇之醇者,荀子则为大醇而小疵。清儒也有认为,孟子言性善,目的在勉人为善,荀子言性恶,目的在疾人为恶。但荀子因为过于愤时疾俗,以致学说陷于偏邪而不自知。他的学生韩非与李斯,一则著韩非子五十五篇,成为十足的法家功利主义,一则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人虽然不能以韩李之徒归罪于荀子,但性恶之说的流弊则甚显然。

孟荀学说的本意虽然都是勉人去恶为善,性恶篇里“其善者伪也”的“伪”字,古与“为”字通用,也就是为善的意思,但无论说善说恶,都说不到心性上去。善恶由学习而来,习是习惯,或是习气,犹如虚空中散播兰花的香气,或是散播燃烧废五金的臭气,香臭都不是虚空所本有,同样的道理,善恶都不是心性所本有,心性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所说的属于形而上学,是心的本体,光明清净,人人相同。尧舜之性,桀纣之性,普通人之性,完全一样。吾人学作圣人,没有别的办法,只是清除一切习气,使复心性于本然。除一分习气,近一分心性,所以说“性相近”,加一分习气,远一分心性,所以说“习相远”。孟荀的性善性恶说,以及汉扬雄的“善恶混”说,除了孟子良知良能的学理有助于修学外,其余所说的都是习。如果不从孔子把性习分辨清楚,便无从领会心性之学。

下页:读颜子好学章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