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花卉与养生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梅花栽培技术
来源: 类别:医学书籍

梅为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株高3—10 米。树皮灰色至褐紫色,有纵形斑驳纹,古朴龙钟,刚劲苍老。小枝紫绿色,细长,枝端尖刺状。叶互生,宽卵形至卵形,长4—8 厘米,宽3—5 厘米,先端长渐尖至尾状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嫩时两面皆披柔毛,后期脱落无毛或沿叶脉有柔毛;叶柄长1—1.5 厘米,顶端有两腺体;托叶早落,边缘有不整齐细锯齿;叶芽为落叶果树中萌发最早的一种。花于冬末或早春时先叶开放,1—3 朵不等,单生或簇生于二年生的侧枝叶腋;其花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亦有紫红、淡黄、淡墨等色;有花梗而短,味芳香而浓郁;萼筒杯状,萼片5,卵圆形,有短柔毛,萼下有棕色膜质小鳞片;花冠直径2 厘米,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卵形,密披短柔毛,花柱丝状。核果球形,直径2—3 厘米,一侧有明显浅槽,生时绿色,熟后黄色,果肉味极酸,紧密着生于核上;核果坚硬,表面有凹槽线;种子一枚,分二瓣,倒卵形,有萌牙。

梅花繁殖有播种、嫁接、扦插等方式,以嫁接为多。种子播种只是在培植砧木和品种时采用。扦插繁殖因成活率较低不常采用。嫁接多以山桃或培植苗为砧木,采取芽接、劈接均极易成活。

砧木的播种与培育: 春播秋播都行。若行秋播,于9—10 月将种子条播于圃地,覆好土,保持土壤湿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经过冻化,第二年春季天暖后果壳破裂,很快就发芽长出新苗。若系春播,须在冬季将种子进行砂藏处理,再行播种。播种时每1.5—2 米畦地,可播5—7 行,1 沟2 行,呈品字形,株距3 厘米,覆土3 厘米,随播随覆土。一般在播后不浇水,待苗长至3—15 厘米时,可浇水,浇水后松土、除草。立冬后要浇水防冻。夏至后,可在枝秆上留3—5 个强壮的顶芽,其余应全抹去。以后见干即浇,并结合施肥。以此经管一年之后,第二年春暖后即可移植。移植起苗时,主根要深,侧根要长,带土要多。栽时行距一米,株距半米。栽后即浇透水。

砧木培植二年后,可行芽接,按时一般砧木要求径粗在1—2 厘米,在夏至到白露间嫁接为好,过迟则接芽生长时间过短,冬天易被冻死。接时,可采用“单开门”法,将选取的珠芽接在砧木苗基部的5—10 厘米处。接后20天可检查芽是否成活,若未活,可行再接。接活特征: 接芽叶柄一触即落,芽发绿、圆,有光泽。待秋末冬初砧木叶落后,可在接活芽上1—3 厘米处剪掉,以促进接芽饱满,来年春季一出芽即可茁壮成长。切接或腹接也可,一般在早春和秋季进行。除实生梅外,还可选用桃、李、杏等作砧木。桃苗作砧木接活的梅花树,优点是耐干旱,缺点是怕积水。杏苗作砧木接活的梅花树,其优点是可增加花色的浓度。李苗作砧木接活的梅花树,其优点是耐水湿,即使在短期内水渍也不至于死亡。

梅花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性喜温暖但较耐寒,爱湿润但怕涝渍。宜植于向阳通风良好的环境之中。梅花极耐寒,能忍受零下15℃的低温,在5—10℃气候的温度下可照常开花。对水要求不严,土壤以砂质为好,以表土肥厚、疏松,底土粘重、肥沃为最理想。地栽梅花,在幼苗期要注意管护,多浇水,勤施肥。成树后,因根系发达,吸水面宽,生长能力强,故不是天旱,则不必浇水,但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花芽生长。盆栽梅花浇水更要讲究,不然会引起梅苗落叶或死亡。一般是换盆后浇一次透水,清明后出室时若表土干再浇一次,以后见干再浇,夏季要早晚浇。当新枝长出20—25 厘米时,要控制浇水,限制新梢徒长,促进花芽分化。冬季要少浇水,待初春花蕾绽开时,应增加浇水。盆栽梅要适当施肥,换盆时施点底肥,秋季孕蕾时增施速效磷肥。

梅花的水、肥要求条件不高,但由于梅花的萌芽力强,容易抽生新枝,所以修剪显得较为重要,特别是盆栽的观赏梅花。梅花的花芽多生于当年生的新枝梢上,而新枝一长,花芽即少,故要修剪,以使枝干粗壮,花芽繁多。一般修剪的时间是在花后进行。修剪的要领是: 树强幼龄的要轻剪,树弱老桩的要重剪;强枝轻剪,弱枝重剪;病虫枝,徒长枝,纤弱枝,重叠枝,干枯枝等随时剪;稠密乱枝要疏剪,多余花芽要截短;一株留下三五枝,长短、高低要适宜。至于盆景梅桩的制作培养就更要重剪了。

梅花的虫害主要是梅毛虫,桃蚜,刺蛾等。病害多为白粉病、煤污病、黄化病等,要注意防治。



 · 下页:茉莉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