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有补肾脏培元气之作用,为养阴补血,益精明目,平补肝肾的常用之药材。经中国医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研究,肿瘤病多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枸杞能调节免疫功能,故可起到防病治病作用。
(一) 药用与采集: 枸杞果实、茎叶、根皮及花均可入药。春采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二) 性味与归经: 果实性平,味甘;根皮性寒,味甘淡;茎叶性凉,味甘苦。均无毒。枸杞子入肝、肾经。枸杞叶入心、肺、脾、肾四经。根皮入肺、肝、肾经。
(三) 功能与主治: 枸杞子补肾润肺,养肝明目,治肝肾亏损,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主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地骨皮,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等病症。
(四) 应用与处方:
1.虚劳精亏引起的头晕,腰酸乏力,精神萎靡: 枸杞子15克,黄精9克,水煎服。
2.头昏腰疼: 枸杞子9克,黑枣15克,浸酒服。
3.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抗老首药: 枸杞子10克,首乌20克 (蒸) 。煎服。 (《山西老年》报道方)
4.虚火上,目红肿: 枸杞子1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
5.贫血,肾亏遗精,头昏眼花: 枸杞子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桑堪9克,水煎服。
6.夜盲或体弱,视力减退: 枸杞子12克,菊花9克,熟地9克,水煎服。
7.劳伤虚损: 枸杞子、干地黄、天门冬。以上三味药按3∶1∶1 之量配伍,捣为末,过罗,蜜制为丸,如莲子大,日二次,每次一粒。 (《古今录验方。枸杞丸》)
8.肝肾不足,眼痛干涩: 枸杞子、菊花、泽泻,丹皮、山药、茯苓、山萸肉、熟地黄共研末,蜜为丸。 (《医级·枸杞地黄丸》)
9.安神养血,强筋壮骨,润颜色: 枸杞子、圆眼肉等份,浸入新汲长流水中,用砂锅以桑枝柴火慢熬,渐熬渐加水,待无药味时,去渣,再慢火熬成膏,磁罐收贮。常食,每日2—3 匙。 (《撮生秘剖·枸圆膏》)
10.赤目生翳: 枸杞子捣汁,日滴3-5 次,神验。 (《时后方》)
11.注夏虚病: 枸杞子、五味子研末,滚水泡,封三日,代茶饮。 (《摄生方》)
12.眼目昏花,云翳遮睛: 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若干,蜀椒、小茴香、芝麻、川楝肉、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
将枸杞子在酒内润透后,分作四份。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小茴香一两炒,四两用芝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子,加入熟地黄、自术、白茯苓,为末,炼蜜为丸服。日二丸,早晚服。 (《瑞竹堂方·四神丸》)
13.虚劳客热: 枸杞根为末,白汤调服。有痼疾人勿服。 (《千金方》)
14.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 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 (炙) 半两。水煎服。 (《济生方》)
15.热劳如燎: 地骨皮二两,柴胡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 (《圣济总录》)
16.吐血不止: 枸杞根、子、皮为散,水煎。日日饮之。 (《圣济总录》)
17.小儿耳疳,生于耳后,肾疳也: 地骨皮一味,煎汤洗之。仍以香油调末搽之。
18.男子下疳: 先以浆水洗之,后搽地骨皮末,可生肌止痛。 (《卫生宝鉴》)
19.妇人阴肿或生疮: 枸杞根煎水,频洗。 (《永类方》)
20.足趾鸡眼: 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之。 (《闺阁事宜》)
21.肺结核潮热: 地骨皮9克,女贞子9克,青蒿5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22.肺热咳嗽: 地骨皮15-30克,桑白皮15-30克,粳米一撮,生甘草3克。水煎服。
23.偏头疼: 地骨皮30克,水煎服。
24.毛囊炎: 鲜地骨皮焙干研未,香油适量,调和涂患处。
25.皮肤湿疹: 枸杞叶适量,煎汤洗患处,或煎服。
26.慢性肝炎: 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生地、川楝子。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一贯煎方)
27.视力减退,阴虚阳浮的眩晕,耳鸣: 枸杞子、甘菊花、熟地、茯苓、山药、泽泻、山萸肉、丹皮。口服,一日三次,每次6克。 (杞菊地黄丸方)
28.头昏眼花、腰酸心慌、心肾两虚: 枸杞、桂圆等。口服,每次15-30克,一日1-2 次。 (上三方见《常用老年保健中药》)
29.中心性视网膜炎,老年性白内障,眼花: 枸杞子、女贞子、熟地、云苓、泽泻、丹皮、山萸肉,淮山药。水煎,口服每日一剂。
· 下页:枸杞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