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紫禁城内的风雅皇帝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后宫娱乐生活

时光转到明代,永乐皇帝坐稳江山后,亦附庸文雅.中秋开宴,欲与群臣举杯邀明月,偏偏这个月亮与金海陵王见到的一样,躲在云后.成祖命学士解缙以此为题赋诗,解缙口占《落梅风》词,奉上: 嫦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着臣见。

拼今霄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

解缙为人幽默,这首小令由他拈来逗趣,以解君臣赏月而无月之尴尬.果然皇帝来了兴致,真要“拼今霄倚阑不去眠”.待到半夜,忽然云开月朗,成祖大喜,道: “才子,可谓夺天手段也”.假如没有“靖难之变”,建文帝也会在这个中秋之夜赋词.论作诗的才情,建文帝决不逊于他的叔父.传说建文帝化妆为僧,潜逃至贵州,曾在金竺长官司罗水庵题诗于壁间: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岛早晚期。

再看孝宗皇帝的桃符写得怎样,孝宗天性好静,有时玩弄一下文字也是自娱,他在某年端午节手书一桃符:

采线结成长命缕,丹砂书就辟兵符。

意在祈求延年、平安.孝宗不爱将自己的作品传扬出去,宫廷外的人很难看到他的作品.而一般皇帝在写诗作文上都煞有介事.如明世宗,把自己的作品交大学士更定,大学士岂敢对皇帝的诗妄加圈点,只有倍称圣制精妙,使得天颜怡悦,君臣欢洽,不过明世宗有时会批改大学士的诗,大学士杨一清曾拟赋上元诗进呈,其中有句“爱看冰轮清似镜”,世宗琢磨此句似是写中秋而非元霄,乃改成“爱看金莲明似月”金莲应指花灯,圆而亮.杨一清上疏谢恩,称道: “曲尽情景,不问而知为元霄矣.圣资超悟,殆非臣下所及,信乎非一清所及也”。

清帝作诗,似乎与以往帝王不同,诗的情、韵、境仿佛是次要的,常以阐述大义、歌颂功德为主题.皇帝的每一所宫殿、每一个去处都有御制诗,正象雅乐被普及一样,皇帝的诗也雅而不艳了,如果用词再晦涩一些就近于雅乐的词章了.然而,无人能够否认清代帝王文学、经史修养之深邃,诗中频频使用典故,都是披览万卷书的结果.拥有御制诗五集、作诗十万余首的乾隆皇帝,与其祖父康熙一样酷爱读书,不同的是乾隆好大喜功,作诗数量千古无人能比,尤爱在诗中炫耀博学.每首诗写成后,交儒臣注释,一时注不出来的,允许回家翻阅经史.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满腹经纶的儒臣把万卷书翻遍竟找不到御制诗中的出处,然后由乾隆点出其出处,以博一笑,群臣无不佩服.如此,多次证明皇帝学问遥在群臣之上.例如,乾隆在《塞中雨猎》诗中用了一个“制”字,大臣无人通晓“制”字在此作何解释,乾隆笑他们: “卿等一代矩儒,尚未尽读《左传》耶? ”指出《左传》中有陈成子杖制以行之语,“制”在诗中就是使用杖。

清帝如此博学,自然不会作不出唐音宋韵之诗,康熙的《弹琴峡》就是这样一种好诗:

琮琤流水意,仿佛似鸣琴.曲度泉归壑,声兼峡泛吟.空山传逸响,终古奏清音.不御金徽久,泠泠会素心。

康熙曾在御苑南海捕鱼赐群臣,群臣赋诗谢恩.翰林学士查初白诗的末句是“笠簷蓑袂平生事,臣本烟波一钓徒”.很称康熙之意.康熙忽然命宦官传语: “宣烟波钓徒查翰林”,皇帝的戏语令大臣们备感亲切和幽默。

咸丰在位时,不复有清代盛年的祥和景象,国运已衰,悲愤感慨之情常寄寓诗中.某年元旦,咸丰写下“一杯冷酒千年泪,数点残灯万姓膏”.悲天悯人,也透出咸丰皇帝文学修养不浅.大臣林则徐死在负重致远的途中,海内痛惜,咸丰为之震悼,遂亲自为林则徐书写挽联:

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清德宗光绪,得之于翁同龢的教导,文词斐然可观,大臣王文韶认为光绪的文字颇似翰林院中人.在幽禁中,光绪写下长篇《幽思赋》,幽怨哀艳,继《诗经·雅》与《离骚》的遗风,读来令人长叹息.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慈禧挟光绪西逃,光绪幽居的瀛台被某国兵占据,而写成摺册的《幽思赋》流落于市井.此摺册字迹依稀,人们看得出是皇帝的翰墨:

……天既付予有家兮,乃遗大投艰于朕身.……呼昊天以罔极兮,伤我生之不辰.伊余情之信芳兮,椒酒进兮将饮,念椒专佞以慢谄兮,夫安知其不为鸩.……万物除旧而布新兮,穷则因时而变通.……深宫既邃远而莫叩兮,渺九阍之孰吁.岂余身之惮殃兮,念民彝之攸斁,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又焉能忍而与之终古.……心宛结而不解兮,思蹇蹇而不释。

下页:秦帝王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