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二、后妃宫女的衣着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宫中服饰化妆生活器用和饮膳

因皇后不同于皇帝有登基、受朝贺、祭天地等大礼活动,她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后宫燕居,所以皇后服装的种类比皇帝少.皇帝的礼服是谒祖庙和亲蚕礼服。

东汉皇后的礼服是深衣,上呈微红的黑色,下呈黑色.头上饰以假结、步摇、簪珥.假结是用来使头发耸起的衬物.步摇是一端别在发上别一端垂悬的金属发饰.珥是耳环,垂以珍珠.东汉皇后行礼时头饰复杂而华丽,难以详考。

唐代皇后受册、助祭、参加朝会时服祎衣.其衣深青色,上有翠翟(一种小而鲜艳的鸟)图案.衣领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袖口、衣边用红色的罗为缘饰.腰服大带,带与衣色相同.蔽膝随裳的颜色,上绘翟为图案,青袜,舄加金饰,白玉双珮.皇后亲蚕时服鞠衣,用黄罗制成,形制如同祎衣,但无翚翟图案.平日宴见宾客则服钿钗礼衣,颜色不限.皇后服祎衣时,头上也要盛妆,插十二支花,两鬓做宽;服日常的钿钗礼衣时,头上只戴钿钗.宋代皇后礼服略同于唐代。

明代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服礼眼,戴凤冠.其冠的圆框饰以翡翠,冠上是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十二树,两博鬓上饰十二钿.后又更定冠上的一龙口衔大珠一颗,冠上有翠盖,冠沿垂珠结,冠上加珠翠云四十片及繁密的大小珠花,鬓上饰金龙、翠云.礼服一为祎衣,一为翟衣.祎衣深青色,绘翟,翟为赤质,五色十二等.亚纹领,袖口衣边用红罗为饰.大带与衣同色并加饰,青袜青舄.翟衣深青色,上织翟纹十二等,间织小轮花.领、袖口、衣边均为红色.服礼服时配玉革带、绶、玉珮,装饰复杂而精致。

明代皇后的常服,在制度上也规定得十分考究,大致力凤冠,霞帔、玉带.清代皇后冠服并无严格的礼服与常服之分.皇后有朝冠、吉服冠.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朱纬.冠上的饰物为凤、珍珠、猫睛石、金翟.皇后的朝褂有三种,朝袍有三种,还有龙褂两种,龙袍三种.朝褂为石青色,绣龙、万福万寿文或八宝平水.朝袍为明黄色,领分冬夏加绿,冬用貂绿或海龙绿,夏用片金绿,袍上绣龙、五色云和八宝平水.龙褂石青色,龙袍明黄色.服朝服时挂朝珠之盘,即东珠一盘,珊瑚两盘。

后宫皇后以下各有名分的嫔妃都有规定的服饰等次,她们都属于内官,在制度上占一席之地。

中国古人十分讲究女性的修饰,“妇人貌不修怖,不见君父.”妇女修饰容貌之事被提升为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战国策》的作者又说: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修饰容貌不仅以情感为动机,也被理义所认定和推动.其实爱美是人特别是女子的天性,也是本能.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妇女,稍有些钱就要买一包胭脂,而贵族妇女每日对镜梳妆是她们最乐意的必修课,至于皇宫中的女子,当然是最有条件打扮的。

古人对奇装异服的爱好远远超过今人对他们的估计.上至君主也不乏对奇装异服的闲情.战国时的君主居然充当过服装潮流的带动者,例如邹君喜欢冠系长缨,不久,身边的人以及百姓都系上了长缨;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裳,结果全国人都争相服紫,导致紫装涨价,有人想用五件素衣换一件紫衣而不可得;楚文王喜欢戴獬冠,转眼间楚国上下纷纷效仿.以上事情令君主们十分为难甚至恼火,他们只愿独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汉唐以来,百姓不敢再效仿皇帝的服装式样和颜色,但皇帝却禁不住拿来民间的式样自己用,象朱元璋这样勇略俱全的皇帝也经不住民间异服的诱惑.朱元璋六十四岁时微行到神乐观,见路上有人头裹网巾,觉得这种式样颇好,第二天他就下令地方官推行网巾.之后,朱元璋在后宫也享用上了网巾。

女性求美求异的意识更浓.几乎每代都有流行发式和面妆的起落,潮流的源头多是宫中和京城中.东汉桓帝时,京城洛阳流行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即细而弯的眉;啼妆是在下眼睑薄施胭脂,似刚哭过;堕马髻是发髻倒在一边;折腰步是腿和身体不在一条线上;龋齿笑则是象牙痛般的笑.这种流行妆起自于当朝外戚梁冀的夫人,后来风行全国.古代文人对于女子趋从流行妆很注意,他们发现女人们在仿效中还添油加醋,如城中流行高髻,则四方高一尺;城中流行广眉,则四方眉长半额;城中流行宽袖,则四方几乎将一疋布全披在身上.妇女们对宫中式样的兴趣极浓,甚至不加分辨一意仿效,如楚王好细腰,宫女们竟相节食,传播开来,倾国的妇女都面呈饥色;唐僖宗避难在成都,因为时值非常时期,宫女们为了紧急应变而简化了髻的打法,只在头顶系根丝,发式与囚徒相似,故称囚髻,未料到成都的妇女们也随之打上了囚髻.这种流行意识恐怕古今皆同,没有什么奇怪。

下页:三、宫廷发式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