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五、皇帝与宠妃的情爱(二)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深宫女性生活 ( 字号:   )

皇帝感情的投入,多缘于美貌,这很难与贪色区分开来.只有在生离死别时,才看得出皇帝的真情。

汉武帝李夫人是一位绝代佳人.史书上没有仔细描绘她美在何处,只留下“倾国倾城”的赞美。

李夫人红颜薄命,入宫没几年就死去了,象流星一闪而过,划痛了汉武帝一颗英雄心。

李夫人病危时,汉武帝守在旁边.她却用被蒙住脸.武帝要和她见一面,她说,“我病了很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将王和兄弟托付给皇帝.”武帝说,“夫人病重,恐难好转,面见我嘱托王(李夫人所生子)及兄弟,岂不更好? ”李夫人在被中回答,“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我不敢以此面貌见皇帝.”武帝说,“你只要见我一面,就加赐千金,封你兄弟尊官”.李夫人坚持说,“对我兄弟尊官的决定在于皇帝,不在于见此一面”.武帝非要见李夫人一面不可.李夫人翻过身在被中哭泣起来,没再说一句话.汉武帝面露不快地起身走了。

武帝走后,李夫人的姐妹们责备她,说,“你怎么能不让皇帝见你一面再嘱托兄弟? 为何对皇帝如此怨恨? ”李夫人说,“所以不愿意见皇帝,正是为了更好地托付兄弟.我因容貌很好,得以起身于微贱被皇帝爱幸.凡是以色取爱于人的,色衰则爱弛,爱弛则思绝.皇上拳拳顾念我,是因我平生的容貌.如果今天见我容貌毁坏,颜色非故,肯定会厌恶我,怎么会念我的情感用我兄弟? ”

李夫人死后,武帝怀念不已,令画工把她的画像挂在甘泉宫.对着画像,武帝想象李夫人动人的形态.武帝梦想能够再见到生前的李夫人.这时,齐国来了一位方士名少翁,会召魂术.他安排武帝在一个夜晚,点上灯烛,设帷帐,摆上酒肉.令武帝坐在另外一个帐内.少翁使用法术,武帝向有灯烛的帐中望去,似乎看见一个美女极象李夫人,在帐中坐着,又徐徐迈步.武帝想走过去看清楚些,少翁不许.武帝心中激起更强烈的思念,作诗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武帝把诗交到乐府,配曲歌唱.武帝的思念仍然表达不尽,乃亲自写就了一篇赋,伤悼李夫人。

汉武帝的这篇赋,无一句不是怀念之语,他问天、问地,到缥缈的灵界寻找李夫人的魂魄。

南朝宋孝武帝也是一位雄武的君主.在疆场上和权力斗争中,智勇双全,同胞骨肉的性命一一断送在他的刀下.这样一位君主在儿女情上也不落汉武帝之后。

宋孝武帝有位殷淑仪,宠冠后宫.殷氏丽色巧笑.她本不是孝武帝的御嫔,是孝武帝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神秘地养于后宫.但殷淑仪享爱不长,匆匆离世,令孝武帝身心大伤。

殷氏死后,孝武帝不忍立即埋葬.他命人做了一个特制的棺材,孝武帝可以经常抽出棺材,一睹殷氏的仪容.过了很多天,殷淑仪居然形色不改。

但终究还是要下葬的.送葬的仪式十分隆重.銮辂九旒、黄屋左,前后部羽葆、鼓吹.孝武帝在丧事前,悲不自胜,百官见皇帝如此悲哀,也随之掩泣。

丧事办完后,孝武帝被巨大的悲痛与怀念所缠绕,以至于精神恍惚,政事不想料理.每天临睡前,先在殷淑仪的灵床前奠酒,边饮边流泪,有时痛哭得无法止住。

又有方士前来自荐,说可以招殷氏之魂.孝武帝自然大喜过望,命方士实施法术.孝武帝果然见到了帷幕中殷淑仪的形象.他要和她说话,她默然不答.孝武帝伸手去抓她,她忽然消逝了。

怅惘之情耿然于心,于是,拟汉武帝李夫人的赋,作怀念殷氏之赋.赋的最后几句是,“流津有终,深心无歇.徒倚云日,徘徊风月.思玉步于凤墀,想金声于鸾阙.”

大臣谢庄前来显示文采,他写了一篇哀策文,奏上.孝武帝览读时,涕泪横流,从座位上站起来说: “未想到当今有如此大才”.这篇哀策文传流开来,一时市场上纸墨涨价。

唐代宗的宠妃独孤氏,以姝艳被代宗所爱幸,与皇帝一同起居,这种恩爱,后宫中只此一人。

也许,恩宠会使人变得娇弱? 或者是为暗箭所伤? 独孤氏在不衰的宠遇中离开了人世.可以想见代宗的伤痛情状.代宗把死去的宠妃留在身边,几年中,独孤氏的棺木停在内殿,迟迟不下葬.每当悲思时,代宗就去看看她。

独孤氏死后在宫中陪伴了代宗三年.在决定安葬时,代宗诏令在京都之左造陵,他可以天天望见她的陵墓.但这不符合规制,在大臣谏阻下,代宗不得已将她葬于庄陵.葬礼费资甚巨,又命宰相常袞作册,文辞凄惋,合乎帝意.代宗又命群臣各写挽辞,选其中最能抒发悲伤之情的,令宫廷艺人歌唱。

情爱,有时就是一种迷惑,迷惑产生迷乱.沉游在这种情爱中的皇帝会把一切置之度外,甚至忘了江山社稷.只顾顺着宠妃的意愿行事,只顾尽兴玩乐。

汉成帝迷恋赵飞燕之妹赵合德,就是一种失去理性的迷恋.汉成帝把赵合德称为温柔乡,说“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帝求白云乡也.”就是说,他不求成仙、长寿,甘心死在赵合德的温柔乡里。

汉成帝贪于色欲,后宫女子众多,但他后来独恋被封为昭仪的赵合德.成帝后期竟得了一种病,要握持赵昭仪的脚才能安寝,这就使得汉成帝更加依恋赵氏。

赵昭仪得宠后,性情忌刻.她不容成帝与后宫女子有性关系.当她得知后宫有怀、生子的事后,就在成帝面前打自己的头,把头往柱子上撞,滚下床来,啼哭拒食。

为了平息赵合德的嫉怒,汉成帝把许美人所生的儿子要来,当着赵合德的面,弄死在箧中.后宫曹氏女生的儿子也被成帝派人取走不知下落,又赐曹氏自尽.为了求欢于宠妃,竟杀害亲子,这不是一个有理智的皇后所做的事。

如果皇帝整日迷恋于女色,又逢内乱外患,那么江山就可能不保.那些丢掉江山的君主,往往是迷于女色者.由此,古人把女祸说成是导致王朝毁灭的原因,还总结出夏、商、周三代都是坏于女人之手,载在史册,今后世引以为鉴戒。

夏代最后一个君主桀,迷恋施妹喜.妹喜是有施氏为了迷惑桀而进献的美人.果然,桀对她所言皆听,为她造琼室、象廊、瑶台、玉床,行淫纵乐.结果,异族领袖商汤率师伐夏桀,灭了夏朝。

商代的亡国之君纣,对有苏进献的美女妲己也言听计从.也为行乐而奢侈、而造鹿台、作琼室玉门、牧狗马奇物,充斥宫室.妲己认为刑法太宽,不能建立王的威严,纣因此加重刑法.将熨斗用火烧热,令罪人举之,手立即即被烧烂.又将一个上涂油膏的铜柱,放在炭火之上,使有罪者踩上去,滑落火中,惨叫烧死.妲己在一旁觉得十分可笑.这种刑法定名为炮烙之刑.纣又剖孕妇视其胎,断人脊骨视其骨髓,如同儿戏.周族首领姬昌因不满于纣的做法被纣囚禁.周人用美女和奇兽进献,纣果然释放了姬昌.数年后,周师伐纣,纣师前线倒戈,纣在鹿台自焚.周武王斩了妲己。

西周幽王也有一个宠妃褒姒.褒姒性格冷僻,在幽王面前从无笑脸.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千方百计,仍然无效.后来,幽王想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法.他曾与诸侯王约定,有外寇来,点燃烽火为信号,则诸侯必来增援。

幽王带褒姒到烽火台,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信号,急发援兵赶来,虚惊一场.褒姒见这些被愚弄的诸侯及其兵马煞有介事的样子,大笑起来.诸侯们沮丧地回去了.周幽王这一招固然使褒姒笑了,但从此失信于诸侯.褒姒还有个特殊的爱好,喜欢听布帛撕裂的声音.幽王就拿来大量的布帛让人撕给她听.褒姒十分惬意.最后幽王被外寇所杀,褒姒被虏走,西周结束.其实,这些为女色所左右的君主是自取其祸.在君主与宠妃之间,居主动地位的是君主.这些君主昏庸无能,其精力只能用在玩乐上.他们除了迷恋女色,别无它长。

陈后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陈后主宠爱贵妃张丽华和龚、孔二贵嫔.造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极其瑰丽.后主与张丽华分别住在前两阁,龚、孔住后一阁,三阁间用复道相连。

张丽华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发质闪亮,举止闲雅,容色端丽.每当眼波向一旁飘去时,常令人觉得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史称张丽华工于厌魅之术,借用鬼道以惑后主.宫中建淫祀、聚女巫于其中。

后主整日沉溺于欢情之中.还命女学士、词臣赋新诗,以赞美张、孔二人的容貌,选择诗中最艳丽的,配上曲调.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有名句“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选宫女中有容色的千百人,分部歌唱.后主本无心处理政事,或者说把政事也纳入儿戏之中.他常把张丽华放在膝上,一同决策政事.于是,朝廷内外都贿赂、求请于张丽华,朝政紊乱。

陈灭于隋,张丽华被当作祸根斩了。

南朝齐东昏侯整天和宠妃潘玉儿厮混在一起.在神仙永寿殿,凿金为莲花贴于地,令玉儿以舞步行于其上.东昏侯美之曰: “步步生莲花”.齐亡于梁.梁武帝见潘玉儿有国色,想留下她.大臣王茂进谏说“亡齐者此人,留之恐贻外议”.武帝乃警觉地把她遣出皇宫,赐给一个普通军士。

但潘玉儿认定自己只能与帝王相配,下嫁于匹夫,是莫大的污辱,于是自缢而死.这种女子对于王朝的兴亡并不看重,她不以亡国为耻,而以下嫁匹夫为耻.如果梁武帝宠爱她,她会和东昏侯在一起时一样。

这样的女子竟能亡国,那么君主也太好欺了.没有帝王的蠢笨哪来亡国的宠妃? 也许,宠妃的魅力真能使帝王丧失理性? 或者因果难分,互为因果。

北齐后主高纬似乎甘心亡国而不舍弃宠妃冯小怜.他们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当北周军队攻占北齐的平阳城时,后主正在和小怜一起围猎.前线消息传来,后主要还宫计议,小怜玩兴正浓,要与后主再杀一围.后主只得从命。

后主对冯小怜的依从,到了置亡国于不顾的地步.周师占领晋州后,只留少数军队留守.后主率齐军攻打晋州.当齐师作地道攻城,要乘势冲进去时,后主却命令他们暂缓,派人召冯小怜观赏这个场面。

冯小怜不慌不忙地大施浓妆,迟迟不来,等她来时,城内的周师已经用木头塞住了地道,齐师无法攻进去了.冯小怜这时又想起传说晋州城西的石上有圣人脚印,要去看看.后主又为她取攻城用的木料造远桥,去看圣人脚印。

在败退的路上,后主无御敌之策,却要封小怜为左皇后,命人快马去取皇后服饰.二人奔往洪洞戍.外面战事紧张,小怜对镜自玩,侍从喊道敌人来了.他们又慌忙逃回邺城.晋阳来的快骑带来了皇后衣服,后主勒住马让车停下,等冯小怜把皇后衣服穿上,再继续逃命。

北齐亡国,后主被俘.他别无它求,只求周武帝把冯小怜还给他.周武帝爽快地说,“朕视天下如脱展,一老妪岂与公惜也.”同年,后主被周武帝赐死,冯小怜被赐给代王宇文达。

冯小怜没有实现与后主当年的誓言——生死一处,她又成了宇文达的宠妾,与达妃争宠,构陷对方,致使达妃几乎丧命.十二年后,杨坚代周称帝,命冯小怜穿布衣裙作达妃兄李恂的婢女,借以羞辱她.李恂的母亲最后逼令她自杀。

下页:八、宫女的悲哀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