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四、皇帝与宠妃的情爱(一)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深宫女性生活 ( 字号:   )

帝王的一生中,是否有过真正的爱情,这是颇令人踌躇的问题。

皇帝自命为上天在人间的主宰,整个国家都是他的财产,衣、食、美女,都是满足他各种需要的物质.女人,在皇帝面前不是同等意义上的人,而是物质,供皇帝享受,和一盘鲜美的菜肴没有什么两样.如果皇帝喜欢吃,这盘菜下次还会被端上来,如果不喜欢,饭桌上就不会再出现.皇帝对一切都是以上临下的姿态,如同驾驶马车一样,皇帝对一切都是御,一切都被皇帝所御,“御”成了专为皇帝所用的动名词.衣服是服御,饮食是御膳,女色是嫔御,这些都要被皇帝来御.皇帝和宫女发生性行为叫做御幸,女性被皇帝召来侍寝叫做进御.这种关系在清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宫女在夜晚被倮体送到皇帝的御床上,这与一顿晚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这种关系被典章制度所规定。

那么皇帝一生不可能有爱情出现,这又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情相违,谁能说唐玄宗与杨玉环、清顺治与董鄂氏之间不存在爱情,而只是御和被御的关系?

爱情是双方在平等位置上的相互倾心.如果有爱情,就是说皇帝也有不做皇帝而做人的时候,嫔御也有不做物质而做人的时候。

皇帝也需要感情,否则,他站得太高,会高处不胜寒.皇帝的内心也很虚弱,没有人比他更孤独,他需要安慰.本是凡胎的皇帝,感情需要一个寄存的地方.他必须把自己降得和普通人一样,否则他无法获得真情的安慰,当皇帝一旦被真情牵动,就会不由自主地脱下皇帝的外衣,使内心融进人间的温暖之中。

但是,人们又无法分清皇帝与宠妃的情意究竟是爱情,还是对色的迷惑? 或者兼而有之? 因为没有哪一个皇帝会抛开美女去迷恋丑妇的。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经过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化,为千古传唱.这个风流皇帝的这段爱情感人至深,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唐明皇,就马上想到他和杨贵妃的故事。

不过唐玄宗对待感情并不象人们想象得那么专一,他先后爱过很多女人,在迷恋杨贵妃的同时,又不能忘情于梅妃江采萍.玄宗即位前,喜欢出身倡优的赵丽妃,赵丽妃美貌而善歌舞.即位后,又移爱于武惠妃,赵丽妃等人一一失宠,王皇后就更不是武惠妃的对手了.因武惠妃,王皇后遭到了废黜,玄宗要将武惠妃升为皇后,大臣们上书,要玄宗“无以妾为妻”,此事便罢休了.终玄宗之世,没有出现过第二个皇后。

江采萍先于杨贵妃走入唐玄宗的生活.江氏是福建莆田人,宦官高力士出使闽粤时,发现了这个美人.自从江采萍入宫后,宫女四万在玄宗眼中皆视为尘土.江采萍是个典型的南方淑女,喜欢读书,写诗赋文,以才女自居,性情恬淡,平日淡妆雅服,姿态明秀.她最喜欢的是梅花,在居所的门外种植了数株梅花,玄宗为她写了《梅亭》的匾额.每当梅花开时,江采萍赏花赋诗,在梅花前流连不肯离去,直至夜分还顾恋在花下.玄宗以其所好,戏称她为梅妃。

梅妃通乐器、歌舞,聪明灵秀.一次她和玄宗玩斗草的游戏,诸王在一旁观看,梅妃获胜.玄宗笑着对诸王说: “此梅精也.吹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今斗草又胜我矣.”梅妃应声说: “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合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梅妃灵巧的话语令玄宗心情欢畅。

显然,梅妃是个知书达理、内慧外秀形的女子,她与玄宗的感情是和风细雨.当丰满、妖艳、浑身散发着魅力的杨贵妃出现,梅妃便陷入困境.江、杨二人的风格、个性截然不同,江采萍瘦弱文雅,性情柔缓;杨玉环体肥、性情狭刻而机智.二人在宫中势同水火,充满敌意.二人争宠,江采萍在气势上敌不过杨玉环,玄宗明显被杨玉环吸引,但又不忍割舍梅妃,他最初把江、杨比作舜的两个相处得非常友善的妻子——娥皇和女英。

梅妃的命运实际上握在杨玉环手上,玄宗对杨玉环到了痴迷的程度,杨玉环有她无我的态势,使得玄宗不得已放弃了梅妃,把她迁到上阳东宫。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夜晚,玄宗忽然念起与梅妃的旧情,派宦官悄悄把梅妃接来,一路上遵嘱不敢点灯,以免被升为贵妃的杨玉环发现.在翠华西阁,玄宗与梅妃重叙旧情,互诉相思,梅妃泪如雨下.天刚亮,玄宗惊醒过来,御侍突然来报告: “贵妃已经到了前阁,怎么办? ”事情已被杨贵妃得知,玄宗慌忙把梅妃抱起,藏在夹幙间.杨贵妃已经进门问罪: “梅精在哪里? ”玄宗慌称: “在东宫”.杨贵妃说: “告诉她,今日同浴温泉.”玄宗还解释: “她已经被远放了,并没有往来.”贵妃再次质问,玄宗东张西望不予回答.杨贵妃环顾室内,大怒说: “肴核狼籍,御榻下有妇人落下的鞋,夜来何人侍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 陛下现在应该朝见群臣,我在这里等你回来.”玄宗羞愧难堪,把被子盖在身上,闭上眼说: “我今天不舒服,不可临朝.”杨贵妃气冲冲地走了.玄宗叫梅妃出来,得知梅妃已经被宦官送回东宫了.玄宗恼羞成怒,一气杀了那个宦官.拾起梅妃落下的鞋和头饰,命人还给梅妃.梅妃见到玄宗派来的使者,问: “皇上要永远遗弃我了? ”使者说: “不是遗弃你,是怕惹杨玉环生气.”梅妃惨笑道: “怕怜我而动肥婢的怒气,岂不就是遣弃我? ”。

怎样才能使皇帝看重与自己的情意,重新回到皇帝身边,江采萍想起了西汉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长门赋》的故事.当今才子济济,只要高力士肯帮忙,就能找到今日的司马相如,她送给高力士一笔重金,告诉她自己的心愿.高力士正是奉承杨贵妃的时候,并且畏惧杨贵妃的盛气,只得对梅妃谎称没有人会写赋.江采萍怀着满腹幽忿,提笔自作《楼东赋》。

梅妃的《楼东赋》被递到玄宗手里,同时也被贵妃看见,她向玄宗建议: “江妃庸贱,以瘦词宣言怨望,愿赐死.”玄宗默然。

江采萍递上赋以后,盼着玄宗被感动而有所表现.一天她见去岭南的使者回来,便问左右的人: “哪里来的驿使,会不会是梅使? ”人们告诉她: “是向杨贵妃进贡荔枝的.”梅妃悲咽泣下。

唐玄宗对梅妃《楼东赋》的回答是赐给她一斛珍珠,梅妃见到这份密赐的宝物,伤心不已,附上一首诗,令使者把珍珠退回去,诗写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览诗,内心怅然,令乐府将诗配以旋律,号《一斛珠》.但玄宗与江采萍仍未能重聚.梅妃只能饮恨度日。

安史之乱,玄宗携杨贵妃西逃,及贵妃死在马嵬坡、平乱、东归,没人知道江采萍的下落.回到皇宫,玄宗找不到梅妃,推测也许是在兵乱时流落他处.下诏求访,知道梅妃下落的,官二秩、钱百万.然而时间过去了,没有结果.玄宗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求梅妃所在,也不可得.有位宦官拿来梅妃的写真画,玄宗哀叹画得象,但不是活人,乃题诗于画上: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写完诗,复读一遍,眼泪随之而下.命人把梅妃的画像刻在石上。

后来玄宗梦见梅妃在竹林中哭泣,用袖子障面,如花朦胧露状.梅妃说: “当年陛下蒙尘,妾死于乱兵之手,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东梅株傍.”玄宗醒后立即命人到太液池边发掘,不获.玄宗忽然想起温泉池侧有梅十余株,会不会在那里? 玄宗亲自带人去发掘,果然发现了梅妃的尸骨,右肋下有刀痕.玄宗大恸,号哭不止。

比起杨贵妃来,梅妃的存在并不广为后人所知,瘦弱的江采萍被杨玉环肥硕的身影所遮挡.风流皇帝李隆基,虽然喜欢淑女江采萍,但更迷恋杨贵妃,后者在许多方面,更令李隆基适意.二人之间如漆似胶的恋情,最终也以悲剧收场。

杨玉环本是玄宗之子寿王的妃子,寿王之母就是前面提到的武惠妃.玄宗派高力士访求美女,得如儿子寿王的妃子美貌惊人,召至掖廷.为了显示离开寿王府是杨玉环的本意,不使寿王过于气愤,玄宗先让杨玉环做宫中女官,度为女道士,号太真,住宫中太真宫,因此杨玉环又名杨太真.同时,册封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

唐玄宗初次见到杨玉环时,见她一身女道士装扮,鬓发腻黑,纤繷中度,举止闲冶,容貌如同汉武帝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玄宗喜不自胜,诏杨玉环沐浴汤泉,以观其体态.玉环肌肤莹白丰嫩,从水中出浴,好似体弱力微,无力披上罗衣,娇态浑然,容颜却光彩焕发,转动照人.这番景象都在玄宗的目光审视之下。

进见之日,玄宗命乐工演奏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定情之夕,玄宗授给玉环金钗钿合,又亲自将珍奇制成的头饰步摇,插在她的发间.同衾共枕之时,玄宗觉得神合意恰.第二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如果不是为了缓和寿王的情绪,玄宗会在进见的第二天册她为贵妃.玄宗曾喜形于色地对后宫人说: “朕得贵妃,如得至宝也.”还乘兴作了一首曲子,名《得宝子》.此后,玄宗与贵妃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宫人称贵妃为娘子,礼遇等同皇后。

自从得宠于玄宗后,杨玉环更加“冶其容,敏其词,婉变万态,以中上意.”除容貌外,她聪慧的天赋、机敏的性格,是吸引唐玄宗不离左右的第二个特长.《长恨歌传》中说她“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音乐、歌舞方面的超常技艺,是杨贵妃吸引唐玄宗的又一个特长.在对音乐的共同好尚中,二人情投意合.《霓裳羽衣曲》是玄宗的得意佳作,贵妃醉中依曲而舞,舞姿回雪流风,玄宗叹为知音,只有贵妃才能领会玄宗曲中意境,用舞姿完美地表现出这种情韵.在乐器中,杨贵妃善弄琵琶,她的姐妹和诸王、郡主都称她为师,被称为“琵琶弟子”.贵妃的琵琶以逻逤檀为槽,温润如玉,光辉可观,上刻有金缕红纹的双凤.贵妃每抱此琵琶演奏于梨园,声韵凄清,飘向云外.除了琵琶,贵妃又善于击磬,喜欢泠泠然的磬声.贵妃制曲演奏,专攻乐器的太常寺的梨园妓都比不上她的技艺.玄宗见贵妃喜欢磬,使命人采蓝田绿玉,琢为磬,饰以珍奇旒等,供贵妃使用.贵妃创作的《凉州》曲在当时广为传唱。

玄宗与贵妃的情意缱绻,但身为皇帝也难免有心存旁鹜的时候.后宫佳丽万千,贵妃无一能容,玄宗如有蛛丝马迹,她便妒情发作,大闹使性.一次竟惹怒了玄宗,玄宗一气之下,命高力士把她送还回家.然而事过才半天,玄宗就后悔不迭了.身边没了贵妃,竟觉得坐立不安,膳食摆上桌也吃不下去.皇帝不可朝令夕改,玄宗恼恨交加,胸中一团无名火向宦官发泄,服侍他的宦官走路稍快了些,便遭一顿猛打.高力士见玄宗动辄鞭笞宦官,情绪失常,推知他内心的意图,小心翼翼地建议把贵妃接回来.当晚贵妃回到宫中,见到玄宗,伏地谢恩,玄宗心释颜开.只隔一天,竟象分别多年的情人一样,玄宗对贵妃抚慰备至,从此宠爱更隆。

几年后,杨贵妃又因故被玄宗遣还回家.这次是她不安份所致.玄宗经常与兄弟们长枕大被,共卧一处,贵妃得以与诸王过从.一次贵妃偷拿了宁王的紫玉笛,张祜诗云“梨花静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宁王在许多方面与玄宗相似,落拓不羁,爱好音乐.贵妃与他之间的形迹足以令玄宗动怒.这次贵妃的过失似乎无可挽救了.其兄杨国忠惶惶不安,不过他知道,玄宗下不了杀贵妃的狠心.要先把她置于死地才能后生.杨国忠请人进奏玄宗,说妃子既犯死罪,请皇帝看在她曾蒙恩的份上,让她死在宫中,不要在外面受辱.玄宗正在爱恨交织,内心煎熬中,不知如何处置贵妃,听此一番话,愀然伤怀,饮食不思.在家日夜不安的杨贵妃,见到玄宗派来的中使,哭着说: “请上奏皇帝,妾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只有发夫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剪发一缕请中使献给玄宗.玄宗初见到中使肩上放着一缕头发,大吃一惊,以为贵妃要自裁,急命高力士接贵妃回宫.二人相见,又重叙恩爱。

两情相悦,两心相知,玄宗与贵妃愈到后来愈情投意合,在玄宗面前,杨玉环不象一个妃子,却象恩爱家庭中的娇妻,敢说敢笑敢打敢闹,肆情而娇憨.几个回合的冲突,都是由玄宗作出让步.平日玄宗对贵妃没有居高临下之态,倒象一位好脾气的丈夫对待不懂事的娇妻.他们在宫中漫游,每走到鲜花盛开的地方,玄宗总要摘一朵艳丽的花,给贵妃戴在头上.御苑千叶桃花新开,玄宗折一枝给贵妃,说: “此花犹能助娇也.”玄宗把贵妃比作盛开的花朵,秋八月,太液池中白莲盛开,众人于岸边欣赏,无不叹羡.过了一会儿,玄宗忽指着贵妃对贵戚们说: “白莲能比得上我解语花? ”

杨贵妃的性魅力是吸引玄宗的又一特长.在这方面,后宫女子没有一个能够与她竞争.使皇帝如痴如醉地贪恋在枕席之间,不是江采萍般淑女能够做到的.玄宗与贵妃贪欢,以至于放弃了早朝.寝居生活不只在夜间,二人还时常昼寝.夏季避暑于兴庆池,玄宗和贵妃白天仍不离床席.窗外,宫嫔们正凭栏倚槛,争看水中鸂,雌雄游戏.玄宗拥着贵妃在绡帐内,对宫嫔们说: “尔等爱水中鸂,争如我被底鸳鸯? ”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贵妃,进贡一种春药,名助情花香,香粒大小如粳米,红色.每当寝处之际,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玄宗神秘地对贵妃说: “这就同于汉代的慎恤胶.”南方进贡一种果子,名合欢果.合欢果的名字和形状引起了玄宗和贵妃的兴趣,他们互相赏玩,爱不释手.玄宗对贵妃说: “此果似知人意,朕与卿固同一体,所以合欢.”于是两人紧坐在一起,把合欢果吃了.玄宗为留下纪念,命画工描绘此景。

杨贵妃的确不是一个淑女型的女人,她肥胖、贪杯.玄宗曾戏言她的肥胖.一次玄宗在便殿览《汉成帝内传》,贵妃从后面走过来,给他整了一下衣领,问: “看的什么书? ”玄宗笑着说: “别问,你知道了又要生气.”贵妃坐在旁边,看书上写道: “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宝避风台,间以诸香,安于上,恐其四肢不禁也.”玄宗对贵妃说: “你则任风如何吹.”

肥硕的身体对她也是一种折磨,夏天苦于高温,大量出汗,不停地喝水.每到夏天便把一个玉鱼儿含在口里,藉其凉津润肺.身穿轻绡,侍女们围绕着她不停地挥扇鼓风,仍无法解热,带着香气又红腻的汗止不住地冒。

嗜酒贪杯亦不是淑女的做法,然而唐代的风格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自然、浑厚.贵妃醉酒成为后人欣赏的一幅美的画面.不过贵妃本身肥胖,夜晚纵酒欢饮,早晨起来,肺部燥热难受.她常清晨走到后苑,攀花树之枝,吸吮花露,用露水润肺,感觉便稍好些.有时玄宗和她在华清宫游逛,夜晚饮酒,早晨相携到花园,玄宗折一支木芍药,递给她嗅其香味,玄宗说: “不惟萱草忘忧,此在香艳,尤能醒酒.”玄宗很欣赏贵妃醉后的憨态,一次玄宗坐在沉香亭,命人召贵妃来,此时贵妃酒还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掖着她走来.玄宗见她醉态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笑着说: “是岂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杨贵妃酷嗜荔枝,荔枝在盛暑时节成熟,朝廷专门安排驿马昼夜驰骋,从岭南往长安运送荔枝.在穿衣问题上,专为贵妃一个人服务的织绣工达七百人.杨贵妃的生活如人间天堂,荣华富贵与皇帝的宠爱并享,古今遭此盛遇者有几人? 然而一切都有完结的时候。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曾被玄宗、贵妃收为干儿子的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举兵叛乱,这场叛乱以诛杨国忠为名,并把贵妃、虢国夫人都列为罪人.危难从天而降,玄宗打算禅位给太子,与丞相杨国忠商量.杨国忠大惧,怕太子继位把他送上断头台,急请妹妹救命.贵妃到玄宗面前,含土块请死,以阻止玄宗禅位,玄宗只得作罢.次年六月,安禄山兵陷潼关,唐王室被迫西逃。

走至马嵬坡,大军忽然停下不走了.右龙武将军陈玄礼奏请皇帝以天下计,诛杨国忠.众将士围住行宫所在的驿门,杀了杨国忠.杨国忠既死,玄宗以为无事了,便出驿门慰劳六军,而六军尚不解围,玄宗环顾左右,不明原因,派高力士前去问明,军士们称: “祸本尚在! ”高力士回来告诉玄宗,兵士们不肯放过杨贵妃,因“贵妃即国忠之妹,犹在陛下左右,群臣能无忧怖,伏乞圣虑裁断.”来得太突然了,又象是在预料之中,玄宗顿时老了许多.他徐徐走回驿门,驿门旁有条小巷,玄宗不忍回行宫面见贵妃,拐向小巷,倚着杖,斜着头,眼光昏然,呆立了很久.这时京兆尹韦锷上前进奏: “乞陛下割恩忍断,以宁国家.”玄宗似乎失去了思维和判断能力,或者象一个被野兽追逐的农夫,只想狂奔逃命,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去想了.总之,一切的事都不由自主了.玄宗在行宫外走来走去,不知怎样进了行宫.玄宗不用解释,贵妃什么都明白了,她知道自己已成为众矢之的,今天就是末日。

玄宗抚着贵妃走出厅门,走到马道北墙口.诀别之际,贵妃涕泣呜咽,对玄宗说: “愿大家(宫中称皇帝为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玄宗象站在阳阴界上,说: “愿妃子善地受生.”然后用长袖掩面,使高力士牵贵妃而去.高力士奉命将贵妃缢于佛堂前之梨树下.用紫褥裹尸,埋于道侧。

玄宗自失去贵妃后,陷入绵绵无尽的怀念和伤感中.西行路上,阴雨连绵,雨打铃声,隔山相应.玄示悼念贵妃,于马上作《雨霖铃》曲。

长安收复,玄宗从成都还宫,皇帝已是肃宗.玄宗退居太上皇,密令宦官将贵妃迁葬他所.贵妃的坟被打开,时过一年余,肌肤已消入土中,胸前仅有一个锦香囊.宦官把香囊献给玄宗,玄宗睹物伤情,把香囊置之怀中.香未消,玉已殒,玄宗心上的伤口永远无法弥合。

《雨霖铃》曲,玄宗在西行的马上授给梨园弟子中善吹慗觱篥的张野狐.回长安后,玄宗再次来到华清宫,物还在,人非旧.在望京楼,玄宗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玄宗回顾凄凉,不觉流涕。

画工绘制的贵妃像挂在墙上,玄宗朝夕视之而欷歔.有道士名杨通幽从四川来到长安,自称有李少君之术,玄宗求之不得,命他召致贵妃的神灵.杨通幽竭尽全力,在皇宫内外求索,不见;又游神驭气,出天界、入地府求索,也不见贵妃的神灵;再旁求四虚上下,东极横越大海、跨蓬壶.忽然出现一座神山,上有许多楼阁.杨通幽至此,发现西厢下有门洞,朝东,门开着,门额上写着“玉妃太真院”.方士叩门,童女开门,方士未及言又见童女走了回去.这时出来一位碧衣侍女,问他从何处来,杨通幽称奉天子之命到此.碧衣侍女说: “玉妃方寝,请少待之.”过了一会儿,侍女引出一人,说: “玉妃出.”玉妃头戴金冠,身披紫绡,佩红玉,脚穿凤鞋,左右侍女七、八人.玉妃向方士行礼,问皇帝安否及天宝十四年以后事,言罢神情悲切,命侍女取出金钗钿合,折其半授给杨通幽说: “为我谢太上皇,仅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准备返回复命,但觉得仅此未必足以使玄宗相信,于是回身跪下请示玉妃: “请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金钗钿合,负新垣平之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然后徐徐说道: “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上凭肩而望,因仰感牛女事,密相誓心: "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方士向玄宗具奉此情,玄宗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对贵妃的怀念更加深切.一直到死,玄宗的贵妃的思念无日无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清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爱情.顺治帝因董鄂氏之死,丧失了全部的人生希望.这种刻骨铭心的生死恋,在茫茫的深宫历史上只有这两对.从时代上说,清代离现代较近,可惜当时的人没能将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详细记载下来,人们找不到象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那样生动的史实.正是因为史书记载不详,才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余地,在传说中,董鄂氏与明末秦淮四大名妓之一的董小宛成了一个人,这就太离奇了。

顺治帝的宠妃董妃氏的来历有些曲折,与上述杨贵妃的情况颇有些相似,她们最初都不是皇帝的嫔御.据清初经常出入宫中的传教士说,董鄂氏原是一位满洲贵族的妻子,此贵族受顺治皇帝的虐待而死.这位贵族就是顺治的异母兄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死于董鄂氏入宫前一个月.顺治帝与董鄂氏初次见面大概就在襄亲王府中,可以推想,董鄂氏的美貌惊动了年轻的皇帝,紧接着顺治、襄亲王与董鄂氏的关系发生转变,襄亲王死于忧愤.董鄂氏入宫后,始终得到顺治帝的宠爱,但他们的恩爱生活只持续了四年,死神就夺走了董鄂氏。

董鄂氏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顺治在她死后亲自作的董妃《行状》中,表述了她的为人.《行状》中说,董鄂氏娴静而循礼,对皇太后孝敬、奉养得十分周到.在回顾他们的共同生活时,顺治帝写道: 她每天关照我的起居,对我的饮食、服御照料得无微不至.我每次从外面回到宫中,她一定迎上前问寒问暖,如果我稍有些不适意,她就会问: “陛下回来得晚,身体疲倦了吧? ”马上疾步走去给我准备饮食,亲自端上来,我若要她共餐,她便辞谢.在庆典时,我多次举觞饮酒,她就告诫侍者,不要让我喝得太多.她常担心屋里温度过高,夜里经常起来看看炉火.我批阅文书经常到深夜,她总在身边陪着我.各机关按旧列递上的章报,我常不看就搁置一旁,她劝告我: “此虽奉行成法,怎知里面没有新的内容和其它事项,为何疏忽啊! ”我若令她和我一同来批阅,她拒绝说: “不敢干政”.我在批阅死刑案件时,握笔不敢匆忙定论,见此情形,她问我文书上写的什么,我告诉她,她落泪说: “那些办案人员都很愚蠢,里面岂无冤案,应该酌其可宽宥者尽量宽宥”.如果大臣偶然顶撞我,令我不快,她就请我心平气和地详查是非.有时我不去上朝,她就劝我不要对勤政倦怠.经筵日讲回来后,我和她谈经典中的章句大义,她会十分高兴,有时我忘记了所讲的一些内容,她及时规劝我: “你应该静心默默思索”.狩猎时,我亲身骑射,她就劝我: “不要以万邦仰庇之身,轻于驰骤.”偶然遇到不合我意的时候,我责备她,她起初强调自己没错,自从听到“姜后脱簪”的故事后,遇到可以辩解的事,她也引咎自责.她崇尚节俭,生活中摒却金玉.但读书上十分用功,《四书》与《易经》已经修完,又学书法,时间不长就精熟了.我教她禅学,她参禅、究义,颇有领悟.当她开始得病时,皇太后每次派人问安否,她必回答: “安”.后来病重,我和皇后、诸妃嫔探望她,她说: “我恐怕不行了,但我心中澄定,亦无所苦,但来不及报答皇太后和陛下的大恩于万一.我死后,陛下要多保重! 皇太后必会为我伤痛,我很不安”.临终时还建议诸王要博施于贫民,其下属不要贪于敛括珍宝。

这是一个多么贤慧、温柔、知礼的女子.如果说顺治帝与董鄂氏的初次见面,迷于她的美貌,那么在共同生活中,让顺治帝刻骨铭心的是董鄂氏对他的关爱.除了董鄂氏,顺治帝身边没有一个女子能够做得这样周全,给他以人间的温情,这样情深而义重。

顺治十四岁结婚,第一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美貌又聪明,但嗜好奢侈,与顺治帝简朴的好尚正相反.此外她还妒情甚旺,与顺治多次发生冲突.两年后,在顺治的执意下,废了这个皇后.继立的皇后也是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对她也不很欣赏,曾责备她在皇太后患病期间不懂礼节.董鄂氏是顺治帝十九岁时结识的,入宫后深得眷爱,顺治曾想废掉第二个皇后,立董鄂氏为皇后,因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而未能实现.第二年,董鄂氏生了个儿子,他们极为高兴,不料三个月后孩子夭折了.这使董鄂氏陷入了失子的巨大悲痛中,身体和精神极大消耗.两年后,董鄂氏撒手尘寰,构成了顺治帝生命史上极为悲惨的一幕。

遭此沉重的打击,顺治帝五天没有上朝,天天守在董鄂氏的灵前,几次哭倒.董鄂氏死后的第三天,顺治帝破例追封她为孝献皇后,在灵停放的承乾宫举行了隆重的追封仪式.董鄂氏死后不到半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也离开了人间。

顺治的死显然与董鄂氏有关.史书上说他死于天花,传说中说他离开皇宫,出家于五台山或北京的天台寺.总之,顺治帝在尘世中的生活,在董鄂氏死后就结束了.关于他出家的说法难有确证.不过,顺治帝生前确实是一个佛教信徒。

下页:五、皇帝与宠妃的情爱(二)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