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四、皇帝与宠妃的情爱(一)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深宫女性生活

帝王的一生中,是否有过真正的爱情,这是颇令人踌躇的问题。

皇帝自命为上天在人间的主宰,整个国家都是他的财产,衣、食、美女,都是满足他各种需要的物质.女人,在皇帝面前不是同等意义上的人,而是物质,供皇帝享受,和一盘鲜美的菜肴没有什么两样.如果皇帝喜欢吃,这盘菜下次还会被端上来,如果不喜欢,饭桌上就不会再出现.皇帝对一切都是以上临下的姿态,如同驾驶马车一样,皇帝对一切都是御,一切都被皇帝所御,“御”成了专为皇帝所用的动名词.衣服是服御,饮食是御膳,女色是嫔御,这些都要被皇帝来御.皇帝和宫女发生性行为叫做御幸,女性被皇帝召来侍寝叫做进御.这种关系在清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宫女在夜晚被倮体送到皇帝的御床上,这与一顿晚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这种关系被典章制度所规定。

那么皇帝一生不可能有爱情出现,这又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情相违,谁能说唐玄宗与杨玉环、清顺治与董鄂氏之间不存在爱情,而只是御和被御的关系?

爱情是双方在平等位置上的相互倾心.如果有爱情,就是说皇帝也有不做皇帝而做人的时候,嫔御也有不做物质而做人的时候。

皇帝也需要感情,否则,他站得太高,会高处不胜寒.皇帝的内心也很虚弱,没有人比他更孤独,他需要安慰.本是凡胎的皇帝,感情需要一个寄存的地方.他必须把自己降得和普通人一样,否则他无法获得真情的安慰,当皇帝一旦被真情牵动,就会不由自主地脱下皇帝的外衣,使内心融进人间的温暖之中。

但是,人们又无法分清皇帝与宠妃的情意究竟是爱情,还是对色的迷惑? 或者兼而有之? 因为没有哪一个皇帝会抛开美女去迷恋丑妇的。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经过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化,为千古传唱.这个风流皇帝的这段爱情感人至深,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唐明皇,就马上想到他和杨贵妃的故事。

不过唐玄宗对待感情并不象人们想象得那么专一,他先后爱过很多女人,在迷恋杨贵妃的同时,又不能忘情于梅妃江采萍.玄宗即位前,喜欢出身倡优的赵丽妃,赵丽妃美貌而善歌舞.即位后,又移爱于武惠妃,赵丽妃等人一一失宠,王皇后就更不是武惠妃的对手了.因武惠妃,王皇后遭到了废黜,玄宗要将武惠妃升为皇后,大臣们上书,要玄宗“无以妾为妻”,此事便罢休了.终玄宗之世,没有出现过第二个皇后。

江采萍先于杨贵妃走入唐玄宗的生活.江氏是福建莆田人,宦官高力士出使闽粤时,发现了这个美人.自从江采萍入宫后,宫女四万在玄宗眼中皆视为尘土.江采萍是个典型的南方淑女,喜欢读书,写诗赋文,以才女自居,性情恬淡,平日淡妆雅服,姿态明秀.她最喜欢的是梅花,在居所的门外种植了数株梅花,玄宗为她写了《梅亭》的匾额.每当梅花开时,江采萍赏花赋诗,在梅花前流连不肯离去,直至夜分还顾恋在花下.玄宗以其所好,戏称她为梅妃。

梅妃通乐器、歌舞,聪明灵秀.一次她和玄宗玩斗草的游戏,诸王在一旁观看,梅妃获胜.玄宗笑着对诸王说: “此梅精也.吹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今斗草又胜我矣.”梅妃应声说: “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合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梅妃灵巧的话语令玄宗心情欢畅。

显然,梅妃是个知书达理、内慧外秀形的女子,她与玄宗的感情是和风细雨.当丰满、妖艳、浑身散发着魅力的杨贵妃出现,梅妃便陷入困境.江、杨二人的风格、个性截然不同,江采萍瘦弱文雅,性情柔缓;杨玉环体肥、性情狭刻而机智.二人在宫中势同水火,充满敌意.二人争宠,江采萍在气势上敌不过杨玉环,玄宗明显被杨玉环吸引,但又不忍割舍梅妃,他最初把江、杨比作舜的两个相处得非常友善的妻子——娥皇和女英。

梅妃的命运实际上握在杨玉环手上,玄宗对杨玉环到了痴迷的程度,杨玉环有她无我的态势,使得玄宗不得已放弃了梅妃,把她迁到上阳东宫。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夜晚,玄宗忽然念起与梅妃的旧情,派宦官悄悄把梅妃接来,一路上遵嘱不敢点灯,以免被升为贵妃的杨玉环发现.在翠华西阁,玄宗与梅妃重叙旧情,互诉相思,梅妃泪如雨下.天刚亮,玄宗惊醒过来,御侍突然来报告: “贵妃已经到了前阁,怎么办? ”事情已被杨贵妃得知,玄宗慌忙把梅妃抱起,藏在夹幙间.杨贵妃已经进门问罪: “梅精在哪里? ”玄宗慌称: “在东宫”.杨贵妃说: “告诉她,今日同浴温泉.”玄宗还解释: “她已经被远放了,并没有往来.”贵妃再次质问,玄宗东张西望不予回答.杨贵妃环顾室内,大怒说: “肴核狼籍,御榻下有妇人落下的鞋,夜来何人侍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 陛下现在应该朝见群臣,我在这里等你回来.”玄宗羞愧难堪,把被子盖在身上,闭上眼说: “我今天不舒服,不可临朝.”杨贵妃气冲冲地走了.玄宗叫梅妃出来,得知梅妃已经被宦官送回东宫了.玄宗恼羞成怒,一气杀了那个宦官.拾起梅妃落下的鞋和头饰,命人还给梅妃.梅妃见到玄宗派来的使者,问: “皇上要永远遗弃我了? ”使者说: “不是遗弃你,是怕惹杨玉环生气.”梅妃惨笑道: “怕怜我而动肥婢的怒气,岂不就是遣弃我? ”。

怎样才能使皇帝看重与自己的情意,重新回到皇帝身边,江采萍想起了西汉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长门赋》的故事.当今才子济济,只要高力士肯帮忙,就能找到今日的司马相如,她送给高力士一笔重金,告诉她自己的心愿.高力士正是奉承杨贵妃的时候,并且畏惧杨贵妃的盛气,只得对梅妃谎称没有人会写赋.江采萍怀着满腹幽忿,提笔自作《楼东赋》。

梅妃的《楼东赋》被递到玄宗手里,同时也被贵妃看见,她向玄宗建议: “江妃庸贱,以瘦词宣言怨望,愿赐死.”玄宗默然。

江采萍递上赋以后,盼着玄宗被感动而有所表现.一天她见去岭南的使者回来,便问左右的人: “哪里来的驿使,会不会是梅使? ”人们告诉她: “是向杨贵妃进贡荔枝的.”梅妃悲咽泣下。

唐玄宗对梅妃《楼东赋》的回答是赐给她一斛珍珠,梅妃见到这份密赐的宝物,伤心不已,附上一首诗,令使者把珍珠退回去,诗写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览诗,内心怅然,令乐府将诗配以旋律,号《一斛珠》.但玄宗与江采萍仍未能重聚.梅妃只能饮恨度日。

安史之乱,玄宗携杨贵妃西逃,及贵妃死在马嵬坡、平乱、东归,没人知道江采萍的下落.回到皇宫,玄宗找不到梅妃,推测也许是在兵乱时流落他处.下诏求访,知道梅妃下落的,官二秩、钱百万.然而时间过去了,没有结果.玄宗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求梅妃所在,也不可得.有位宦官拿来梅妃的写真画,玄宗哀叹画得象,但不是活人,乃题诗于画上: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写完诗,复读一遍,眼泪随之而下.命人把梅妃的画像刻在石上。

后来玄宗梦见梅妃在竹林中哭泣,用袖子障面,如花朦胧露状.梅妃说: “当年陛下蒙尘,妾死于乱兵之手,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东梅株傍.”玄宗醒后立即命人到太液池边发掘,不获.玄宗忽然想起温泉池侧有梅十余株,会不会在那里? 玄宗亲自带人去发掘,果然发现了梅妃的尸骨,右肋下有刀痕.玄宗大恸,号哭不止。

比起杨贵妃来,梅妃的存在并不广为后人所知,瘦弱的江采萍被杨玉环肥硕的身影所遮挡.风流皇帝李隆基,虽然喜欢淑女江采萍,但更迷恋杨贵妃,后者在许多方面,更令李隆基适意.二人之间如漆似胶的恋情,最终也以悲剧收场。

杨玉环本是玄宗之子寿王的妃子,寿王之母就是前面提到的武惠妃.玄宗派高力士访求美女,得如儿子寿王的妃子美貌惊人,召至掖廷.为了显示离开寿王府是杨玉环的本意,不使寿王过于气愤,玄宗先让杨玉环做宫中女官,度为女道士,号太真,住宫中太真宫,因此杨玉环又名杨太真.同时,册封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

唐玄宗初次见到杨玉环时,见她一身女道士装扮,鬓发腻黑,纤繷中度,举止闲冶,容貌如同汉武帝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玄宗喜不自胜,诏杨玉环沐浴汤泉,以观其体态.玉环肌肤莹白丰嫩,从水中出浴,好似体弱力微,无力披上罗衣,娇态浑然,容颜却光彩焕发,转动照人.这番景象都在玄宗的目光审视之下。

进见之日,玄宗命乐工演奏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定情之夕,玄宗授给玉环金钗钿合,又亲自将珍奇制成的头饰步摇,插在她的发间.同衾共枕之时,玄宗觉得神合意恰.第二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如果不是为了缓和寿王的情绪,玄宗会在进见的第二天册她为贵妃.玄宗曾喜形于色地对后宫人说: “朕得贵妃,如得至宝也.”还乘兴作了一首曲子,名《得宝子》.此后,玄宗与贵妃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宫人称贵妃为娘子,礼遇等同皇后。

自从得宠于玄宗后,杨玉环更加“冶其容,敏其词,婉变万态,以中上意.”除容貌外,她聪慧的天赋、机敏的性格,是吸引唐玄宗不离左右的第二个特长.《长恨歌传》中说她“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音乐、歌舞方面的超常技艺,是杨贵妃吸引唐玄宗的又一个特长.在对音乐的共同好尚中,二人情投意合.《霓裳羽衣曲》是玄宗的得意佳作,贵妃醉中依曲而舞,舞姿回雪流风,玄宗叹为知音,只有贵妃才能领会玄宗曲中意境,用舞姿完美地表现出这种情韵.在乐器中,杨贵妃善弄琵琶,她的姐妹和诸王、郡主都称她为师,被称为“琵琶弟子”.贵妃的琵琶以逻逤檀为槽,温润如玉,光辉可观,上刻有金缕红纹的双凤.贵妃每抱此琵琶演奏于梨园,声韵凄清,飘向云外.除了琵琶,贵妃又善于击磬,喜欢泠泠然的磬声.贵妃制曲演奏,专攻乐器的太常寺的梨园妓都比不上她的技艺.玄宗见贵妃喜欢磬,使命人采蓝田绿玉,琢为磬,饰以珍奇旒等,供贵妃使用.贵妃创作的《凉州》曲在当时广为传唱。

玄宗与贵妃的情意缱绻,但身为皇帝也难免有心存旁鹜的时候.后宫佳丽万千,贵妃无一能容,玄宗如有蛛丝马迹,她便妒情发作,大闹使性.一次竟惹怒了玄宗,玄宗一气之下,命高力士把她送还回家.然而事过才半天,玄宗就后悔不迭了.身边没了贵妃,竟觉得坐立不安,膳食摆上桌也吃不下去.皇帝不可朝令夕改,玄宗恼恨交加,胸中一团无名火向宦官发泄,服侍他的宦官走路稍快了些,便遭一顿猛打.高力士见玄宗动辄鞭笞宦官,情绪失常,推知他内心的意图,小心翼翼地建议把贵妃接回来.当晚贵妃回到宫中,见到玄宗,伏地谢恩,玄宗心释颜开.只隔一天,竟象分别多年的情人一样,玄宗对贵妃抚慰备至,从此宠爱更隆。

几年后,杨贵妃又因故被玄宗遣还回家.这次是她不安份所致.玄宗经常与兄弟们长枕大被,共卧一处,贵妃得以与诸王过从.一次贵妃偷拿了宁王的紫玉笛,张祜诗云“梨花静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宁王在许多方面与玄宗相似,落拓不羁,爱好音乐.贵妃与他之间的形迹足以令玄宗动怒.这次贵妃的过失似乎无可挽救了.其兄杨国忠惶惶不安,不过他知道,玄宗下不了杀贵妃的狠心.要先把她置于死地才能后生.杨国忠请人进奏玄宗,说妃子既犯死罪,请皇帝看在她曾蒙恩的份上,让她死在宫中,不要在外面受辱.玄宗正在爱恨交织,内心煎熬中,不知如何处置贵妃,听此一番话,愀然伤怀,饮食不思.在家日夜不安的杨贵妃,见到玄宗派来的中使,哭着说: “请上奏皇帝,妾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只有发夫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剪发一缕请中使献给玄宗.玄宗初见到中使肩上放着一缕头发,大吃一惊,以为贵妃要自裁,急命高力士接贵妃回宫.二人相见,又重叙恩爱。

两情相悦,两心相知,玄宗与贵妃愈到后来愈情投意合,在玄宗面前,杨玉环不象一个妃子,却象恩爱家庭中的娇妻,敢说敢笑敢打敢闹,肆情而娇憨.几个回合的冲突,都是由玄宗作出让步.平日玄宗对贵妃没有居高临下之态,倒象一位好脾气的丈夫对待不懂事的娇妻.他们在宫中漫游,每走到鲜花盛开的地方,玄宗总要摘一朵艳丽的花,给贵妃戴在头上.御苑千叶桃花新开,玄宗折一枝给贵妃,说: “此花犹能助娇也.”玄宗把贵妃比作盛开的花朵,秋八月,太液池中白莲盛开,众人于岸边欣赏,无不叹羡.过了一会儿,玄宗忽指着贵妃对贵戚们说: “白莲能比得上我解语花? ”

杨贵妃的性魅力是吸引玄宗的又一特长.在这方面,后宫女子没有一个能够与她竞争.使皇帝如痴如醉地贪恋在枕席之间,不是江采萍般淑女能够做到的.玄宗与贵妃贪欢,以至于放弃了早朝.寝居生活不只在夜间,二人还时常昼寝.夏季避暑于兴庆池,玄宗和贵妃白天仍不离床席.窗外,宫嫔们正凭栏倚槛,争看水中鸂,雌雄游戏.玄宗拥着贵妃在绡帐内,对宫嫔们说: “尔等爱水中鸂,争如我被底鸳鸯? ”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贵妃,进贡一种春药,名助情花香,香粒大小如粳米,红色.每当寝处之际,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玄宗神秘地对贵妃说: “这就同于汉代的慎恤胶.”南方进贡一种果子,名合欢果.合欢果的名字和形状引起了玄宗和贵妃的兴趣,他们互相赏玩,爱不释手.玄宗对贵妃说: “此果似知人意,朕与卿固同一体,所以合欢.”于是两人紧坐在一起,把合欢果吃了.玄宗为留下纪念,命画工描绘此景。

杨贵妃的确不是一个淑女型的女人,她肥胖、贪杯.玄宗曾戏言她的肥胖.一次玄宗在便殿览《汉成帝内传》,贵妃从后面走过来,给他整了一下衣领,问: “看的什么书? ”玄宗笑着说: “别问,你知道了又要生气.”贵妃坐在旁边,看书上写道: “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宝避风台,间以诸香,安于上,恐其四肢不禁也.”玄宗对贵妃说: “你则任风如何吹.”

肥硕的身体对她也是一种折磨,夏天苦于高温,大量出汗,不停地喝水.每到夏天便把一个玉鱼儿含在口里,藉其凉津润肺.身穿轻绡,侍女们围绕着她不停地挥扇鼓风,仍无法解热,带着香气又红腻的汗止不住地冒。

嗜酒贪杯亦不是淑女的做法,然而唐代的风格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自然、浑厚.贵妃醉酒成为后人欣赏的一幅美的画面.不过贵妃本身肥胖,夜晚纵酒欢饮,早晨起来,肺部燥热难受.她常清晨走到后苑,攀花树之枝,吸吮花露,用露水润肺,感觉便稍好些.有时玄宗和她在华清宫游逛,夜晚饮酒,早晨相携到花园,玄宗折一支木芍药,递给她嗅其香味,玄宗说: “不惟萱草忘忧,此在香艳,尤能醒酒.”玄宗很欣赏贵妃醉后的憨态,一次玄宗坐在沉香亭,命人召贵妃来,此时贵妃酒还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掖着她走来.玄宗见她醉态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笑着说: “是岂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杨贵妃酷嗜荔枝,荔枝在盛暑时节成熟,朝廷专门安排驿马昼夜驰骋,从岭南往长安运送荔枝.在穿衣问题上,专为贵妃一个人服务的织绣工达七百人.杨贵妃的生活如人间天堂,荣华富贵与皇帝的宠爱并享,古今遭此盛遇者有几人? 然而一切都有完结的时候。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曾被玄宗、贵妃收为干儿子的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举兵叛乱,这场叛乱以诛杨国忠为名,并把贵妃、虢国夫人都列为罪人.危难从天而降,玄宗打算禅位给太子,与丞相杨国忠商量.杨国忠大惧,怕太子继位把他送上断头台,急请妹妹救命.贵妃到玄宗面前,含土块请死,以阻止玄宗禅位,玄宗只得作罢.次年六月,安禄山兵陷潼关,唐王室被迫西逃。

走至马嵬坡,大军忽然停下不走了.右龙武将军陈玄礼奏请皇帝以天下计,诛杨国忠.众将士围住行宫所在的驿门,杀了杨国忠.杨国忠既死,玄宗以为无事了,便出驿门慰劳六军,而六军尚不解围,玄宗环顾左右,不明原因,派高力士前去问明,军士们称: “祸本尚在! ”高力士回来告诉玄宗,兵士们不肯放过杨贵妃,因“贵妃即国忠之妹,犹在陛下左右,群臣能无忧怖,伏乞圣虑裁断.”来得太突然了,又象是在预料之中,玄宗顿时老了许多.他徐徐走回驿门,驿门旁有条小巷,玄宗不忍回行宫面见贵妃,拐向小巷,倚着杖,斜着头,眼光昏然,呆立了很久.这时京兆尹韦锷上前进奏: “乞陛下割恩忍断,以宁国家.”玄宗似乎失去了思维和判断能力,或者象一个被野兽追逐的农夫,只想狂奔逃命,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去想了.总之,一切的事都不由自主了.玄宗在行宫外走来走去,不知怎样进了行宫.玄宗不用解释,贵妃什么都明白了,她知道自己已成为众矢之的,今天就是末日。

玄宗抚着贵妃走出厅门,走到马道北墙口.诀别之际,贵妃涕泣呜咽,对玄宗说: “愿大家(宫中称皇帝为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玄宗象站在阳阴界上,说: “愿妃子善地受生.”然后用长袖掩面,使高力士牵贵妃而去.高力士奉命将贵妃缢于佛堂前之梨树下.用紫褥裹尸,埋于道侧。

玄宗自失去贵妃后,陷入绵绵无尽的怀念和伤感中.西行路上,阴雨连绵,雨打铃声,隔山相应.玄示悼念贵妃,于马上作《雨霖铃》曲。

长安收复,玄宗从成都还宫,皇帝已是肃宗.玄宗退居太上皇,密令宦官将贵妃迁葬他所.贵妃的坟被打开,时过一年余,肌肤已消入土中,胸前仅有一个锦香囊.宦官把香囊献给玄宗,玄宗睹物伤情,把香囊置之怀中.香未消,玉已殒,玄宗心上的伤口永远无法弥合。

《雨霖铃》曲,玄宗在西行的马上授给梨园弟子中善吹慗觱篥的张野狐.回长安后,玄宗再次来到华清宫,物还在,人非旧.在望京楼,玄宗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玄宗回顾凄凉,不觉流涕。

画工绘制的贵妃像挂在墙上,玄宗朝夕视之而欷歔.有道士名杨通幽从四川来到长安,自称有李少君之术,玄宗求之不得,命他召致贵妃的神灵.杨通幽竭尽全力,在皇宫内外求索,不见;又游神驭气,出天界、入地府求索,也不见贵妃的神灵;再旁求四虚上下,东极横越大海、跨蓬壶.忽然出现一座神山,上有许多楼阁.杨通幽至此,发现西厢下有门洞,朝东,门开着,门额上写着“玉妃太真院”.方士叩门,童女开门,方士未及言又见童女走了回去.这时出来一位碧衣侍女,问他从何处来,杨通幽称奉天子之命到此.碧衣侍女说: “玉妃方寝,请少待之.”过了一会儿,侍女引出一人,说: “玉妃出.”玉妃头戴金冠,身披紫绡,佩红玉,脚穿凤鞋,左右侍女七、八人.玉妃向方士行礼,问皇帝安否及天宝十四年以后事,言罢神情悲切,命侍女取出金钗钿合,折其半授给杨通幽说: “为我谢太上皇,仅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准备返回复命,但觉得仅此未必足以使玄宗相信,于是回身跪下请示玉妃: “请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金钗钿合,负新垣平之诈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然后徐徐说道: “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上凭肩而望,因仰感牛女事,密相誓心: "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方士向玄宗具奉此情,玄宗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对贵妃的怀念更加深切.一直到死,玄宗的贵妃的思念无日无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清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爱情.顺治帝因董鄂氏之死,丧失了全部的人生希望.这种刻骨铭心的生死恋,在茫茫的深宫历史上只有这两对.从时代上说,清代离现代较近,可惜当时的人没能将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详细记载下来,人们找不到象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那样生动的史实.正是因为史书记载不详,才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余地,在传说中,董鄂氏与明末秦淮四大名妓之一的董小宛成了一个人,这就太离奇了。

顺治帝的宠妃董妃氏的来历有些曲折,与上述杨贵妃的情况颇有些相似,她们最初都不是皇帝的嫔御.据清初经常出入宫中的传教士说,董鄂氏原是一位满洲贵族的妻子,此贵族受顺治皇帝的虐待而死.这位贵族就是顺治的异母兄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死于董鄂氏入宫前一个月.顺治帝与董鄂氏初次见面大概就在襄亲王府中,可以推想,董鄂氏的美貌惊动了年轻的皇帝,紧接着顺治、襄亲王与董鄂氏的关系发生转变,襄亲王死于忧愤.董鄂氏入宫后,始终得到顺治帝的宠爱,但他们的恩爱生活只持续了四年,死神就夺走了董鄂氏。

董鄂氏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顺治在她死后亲自作的董妃《行状》中,表述了她的为人.《行状》中说,董鄂氏娴静而循礼,对皇太后孝敬、奉养得十分周到.在回顾他们的共同生活时,顺治帝写道: 她每天关照我的起居,对我的饮食、服御照料得无微不至.我每次从外面回到宫中,她一定迎上前问寒问暖,如果我稍有些不适意,她就会问: “陛下回来得晚,身体疲倦了吧? ”马上疾步走去给我准备饮食,亲自端上来,我若要她共餐,她便辞谢.在庆典时,我多次举觞饮酒,她就告诫侍者,不要让我喝得太多.她常担心屋里温度过高,夜里经常起来看看炉火.我批阅文书经常到深夜,她总在身边陪着我.各机关按旧列递上的章报,我常不看就搁置一旁,她劝告我: “此虽奉行成法,怎知里面没有新的内容和其它事项,为何疏忽啊! ”我若令她和我一同来批阅,她拒绝说: “不敢干政”.我在批阅死刑案件时,握笔不敢匆忙定论,见此情形,她问我文书上写的什么,我告诉她,她落泪说: “那些办案人员都很愚蠢,里面岂无冤案,应该酌其可宽宥者尽量宽宥”.如果大臣偶然顶撞我,令我不快,她就请我心平气和地详查是非.有时我不去上朝,她就劝我不要对勤政倦怠.经筵日讲回来后,我和她谈经典中的章句大义,她会十分高兴,有时我忘记了所讲的一些内容,她及时规劝我: “你应该静心默默思索”.狩猎时,我亲身骑射,她就劝我: “不要以万邦仰庇之身,轻于驰骤.”偶然遇到不合我意的时候,我责备她,她起初强调自己没错,自从听到“姜后脱簪”的故事后,遇到可以辩解的事,她也引咎自责.她崇尚节俭,生活中摒却金玉.但读书上十分用功,《四书》与《易经》已经修完,又学书法,时间不长就精熟了.我教她禅学,她参禅、究义,颇有领悟.当她开始得病时,皇太后每次派人问安否,她必回答: “安”.后来病重,我和皇后、诸妃嫔探望她,她说: “我恐怕不行了,但我心中澄定,亦无所苦,但来不及报答皇太后和陛下的大恩于万一.我死后,陛下要多保重! 皇太后必会为我伤痛,我很不安”.临终时还建议诸王要博施于贫民,其下属不要贪于敛括珍宝。

这是一个多么贤慧、温柔、知礼的女子.如果说顺治帝与董鄂氏的初次见面,迷于她的美貌,那么在共同生活中,让顺治帝刻骨铭心的是董鄂氏对他的关爱.除了董鄂氏,顺治帝身边没有一个女子能够做得这样周全,给他以人间的温情,这样情深而义重。

顺治十四岁结婚,第一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美貌又聪明,但嗜好奢侈,与顺治帝简朴的好尚正相反.此外她还妒情甚旺,与顺治多次发生冲突.两年后,在顺治的执意下,废了这个皇后.继立的皇后也是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对她也不很欣赏,曾责备她在皇太后患病期间不懂礼节.董鄂氏是顺治帝十九岁时结识的,入宫后深得眷爱,顺治曾想废掉第二个皇后,立董鄂氏为皇后,因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而未能实现.第二年,董鄂氏生了个儿子,他们极为高兴,不料三个月后孩子夭折了.这使董鄂氏陷入了失子的巨大悲痛中,身体和精神极大消耗.两年后,董鄂氏撒手尘寰,构成了顺治帝生命史上极为悲惨的一幕。

遭此沉重的打击,顺治帝五天没有上朝,天天守在董鄂氏的灵前,几次哭倒.董鄂氏死后的第三天,顺治帝破例追封她为孝献皇后,在灵停放的承乾宫举行了隆重的追封仪式.董鄂氏死后不到半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也离开了人间。

顺治的死显然与董鄂氏有关.史书上说他死于天花,传说中说他离开皇宫,出家于五台山或北京的天台寺.总之,顺治帝在尘世中的生活,在董鄂氏死后就结束了.关于他出家的说法难有确证.不过,顺治帝生前确实是一个佛教信徒。

下页:五、皇帝与宠妃的情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