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四、帝后间的情与义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 ( 字号:   )

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刺部也先掠走.次年英宗生还,回到大内.钱皇后出来迎见.分别仅一年,二十出头的钱皇后已经消磨得几乎认不出来.钱皇后一只眼睛失明,行走时被人搀扶着,一条腿已经无用了。

八年前,一个十四、五岁的民间少女钱氏被选为英宗皇后.大婚后七载,钱皇后仍未生育,然而英宗却丝毫没有嫌弃之意,情义不改.他见钱氏家族贫寒、势力单簿,多次提出要加封后族,钱皇后每次都拒绝了.这种高风亮节,更令英宗敬佩。

正统十四年,英宗带兵亲征瓦刺.不久,英宗兵败被俘的消息传到宫中,钱皇后五内俱焚.为了救回丈夫,他将宫中资财全部捐出,佐军迎驾.每天深夜,静静的宫院不停地传来钱皇后的哀泣声.吃、穿、休息的日常规律全部遗忘了,钱皇后只顾哭泣、祈祷,疲倦了就歪在地上.这样持续了一年时间,因受寒和长期弯曲,她的一条腿残废了.因流泪过多,一只眼睛也瞎了.这种残酷的自我折磨终于感动了上天,英宗归来无恙,钱皇后欣喜万分。

然而,由于景帝在位,英宗归来后只能作为太上皇住在紫禁城外的南内(即今皇史宬一带),郁郁寡欢.只有钱皇后守在英宗身旁为其解忧.由于生活供给贫乏,钱皇后还不停地做针线活,让人拿到宫外卖钱,用来改善英宗的饮食.这样一直生活了七年,直到英宗复位.基于多年的患难,英宗更加重视夫妇的情义.早在大婚以前,少年的英宗就秉持夫妇为伦之始的观念,对夫妇情义看得很重.先有云南布政使周璟,其妻丧未多久,又娶一室,被巡抚郑辰指摘,杖罪革职闲住.正统五年,逢朝廷下恩赦诏书,周璟上书为自己辨解说,只有在父母及夫丧时私下娶嫁者有杖一百之刑律,从未有妻丧嫁娶坐罪之条.周璟认为自己冤枉,要求廷议是非,昭示天下.年仅十四岁的英宗大怒,驳回其上书,命不再叙用此人.后来又有一位叫马良的都督同知,姿容俊美.英宗让他随侍左右,甚至与他朝夕相伴,对他的厚遇已无可再加.后来马良妻病故,回家居丧.过了一段时间,英宗在内苑中忽闻远处传来鼓乐之声,问左右是什么事? 得知是马良续娶一个王侯家的女儿,英宗气愤地说: “奴薄心肠乃尔! ”以后便不再召见马良。

皇帝与皇后的情义,多出于危险之日.历代开国皇帝大多有同甘苦、贤慧能干的妻子.最典型的要算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马皇后跟随朱元璋征南逐北.郭子兴为首领时,曾怀疑朱元璋对自己不忠,马皇后款结郭子兴之妻,令其帮助释嫌.一次正逢饥荒,朱元璋又在郭子兴怀疑之中,食物匮乏,马氏偷偷烙了一张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热饼在怀中烤焦了肌肤,疼得她一头大汗.朱元璋即位多年以后,还时常想起马皇后当年从怀里掏出热饼的情景.在军中,马氏率领将士之妻跟随大军,在短暂的休息时还为士兵们缝制衣鞋.后来又将宫中的钱财用来稿劳军士。

马氏不仅具备妇女善良、贤淑的品质,还具有高于朱元璋的文化修养,好读书史.朱在军中的札记都由马氏掌管.马氏还诫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攻克元大都时,尽收元宫中宝物.马皇后见到这些宝物,寓意深长地问朱元璋,“元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守,这就是说帝王自有宝物了(原文: 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 ”朱元璋答说: “我知道皇后指的是得贤为宝(原文: 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马皇后拜谢,说,“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告诫朱元璋,“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兴亡的哲理简单却是深刻,朱元璋叹道“至言也! ”

马皇后深明大义,始终坚持得贤为宝的观念,在行动中也不遗余力地维护她所认定的观念.一次,名儒宋濂因牵涉其孙子的罪案而被捕.明初法令严酷,稍触犯法令便大罪相加,因此,宋濂被判死刑.马皇后得知此案,认为宋濂是当今硕儒,又是朱元璋的老师,一定要保护宋先生.鉴于朱元璋毫不留情,马皇后婉转地劝道,“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金终始,况天子乎? 且濂家居,必不知情”.不料,朱元璋根本不听,一意要将宋濂付之死刑.马皇后见朱元璋如此轻易地丢戏一位有经世济国之才的学者,去标明自己执法无情,实在太令人悲哀了.在进餐时,马皇后酒肉不沾,朱元璋问为什么? 马皇后答道,“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恻隐之情袭上朱元璋心头,他把筷子一投站了起来.第二天,便赦免了宋濂。

马皇后先于朱元璋死去.朱元璋恸哭,不再立皇后。

深明大义的皇后,可以说是帝王的贤内助.当然,这要看皇帝是否也深明大义.贤后对于皇帝来说,义重于情,情牵于义,决非一般的男女私情可比.皇帝纵使有美艳缠绵的妃子,仍然会始终把贤后视为知己、始终保持对皇后的尊重。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无愧为唐太宗的皇后;相对于唐太宗在帝王系列中的地位,长孙皇后可以说是皇后中的楷模.上述明太祖马皇后便处处效法长孙皇后。

服饰俭约、抑制外戚入主朝政,是皇后们最难做到的.相反,奢华的生活、培植家族势力正是贵为皇后的女性及其家族所争取的目标.长孙皇后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高风亮节。

长孙氏饱读书史,手不释卷,经常私下对唐太宗进行规谏,但从不越权过问具体的朝政事宜,即使唐太宗问她,向她提出赏罚之类的问题,她也坚决不作表态.她认为,国中自有贤人,只要唐太宗求贤若渴,朝政就会运行妥当。

长孙三十六岁患病而亡.病危之时,太子请求大赦囚犯,普渡僧道,以求吉祥.长孙皇后坚持大赦是国家大事,而僧道,国家仅表示容许异教存在,并不提倡,怎么能以我一人而乱了国家大法? 太子不敢将此话直接告诉太宗.当太宗从房玄龄处闻知后,深为皇后临危仍秉公无我而感动.君臣们唏嘘不已.在群臣恳请下,太宗同意大赦囚犯.皇后听说,撑着病体,近于顽固地要求太宗不要这么做,太宗只能尊重皇后的意愿.与太宗诀别时,长孙皇后叮嘱后事,要依山而葬,不同棺椁,不须起坟,器用只须木瓦而已,“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如此贤后,皇帝能不感动得泪如雨下?

长孙氏死后,唐太宗也没再立皇后.一天,他看到皇后生前写了一本《女则》,又悲伤不已,对近臣说,“……顾内失良佐,哀不可已矣! ”

在皇帝面前,皇后不是一个只供传宗接代或只供享乐的工具,这就注定了皇后与宫中其他女性的不同,这就要求皇后要有相应的修养.对于守礼法的皇帝来说,有修养的女子才能从嫔妃中选拔为皇后。

东汉明帝马皇后,先为贵人,好读书,能陈述《易经》,喜读《春秋》、《楚辞》,对《周官》、《董仲舒书》更爱不释手.在嫔妃位中,不争宠斗艳,还关心推荐后宫女子给皇帝.显然这种做法决非出自自然,而是修养的表现.因此,当选立皇后时,太后指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明帝也以为是。

马皇后以立足于宫中,除天生一头美发外,对服饰无所求,娱乐更是不屑于介入.明帝曾携宫嫔、诸王一同游濯龙苑,大家发现皇后不在场,便请皇帝派人叫马皇后来.明帝笑着说,“是家不好乐,虽来无欢.”对于一般皇后来说,不被召幸游玩,便意味着遭到冷遇,然而马皇后却“宠敬日隆,始终无衰”.是一份敬意加于宠爱之上.明帝遇到繁杂的政务,不知执何端时,经常想到马皇后,马皇后也不负于明帝的重视。

汉和帝邓皇后,六岁能读《史记》《汉书》,十二岁通《诗经》《论语》.其修养在五岁时就显露出来了.一次,祖母为她剪发,老人十分疼爱孙女,但由于年老眼花,误伤了孙女的后脑.五岁的邓氏忍着痛,一声不吭地让老人剪完了发.事后,家人问她,她说,“不是不痛,太夫人喜欢我才为我剪发,我不愿伤害老人的好意,所以忍痛不言(原文: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邓氏入宫后,处处在德行上胜过了阴皇后.阴皇后动用巫蛊,被废.和帝决定立邓氏.下诏说,“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惟邓贵人德冠后宫,乃可当之.”……

梁武帝皇后郗氏,幼而明慧,善隶书,读史传,女工之事,无不娴习。

陈后主沈皇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

金宗皇后徒单氏,好诗书,尤喜老庄,持正明理.宋高宗皇后吴氏,颇知书,博习书史,又善翰墨。

明成祖徐皇后,徐达之女,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

这些人能成为皇后,与她们的修养有密切关系,有修养的皇后往往能保持后位.虽然没有一时的荣宠,却能长期得到皇帝的礼敬.女人不以色进,便不会因色衰而退.隋炀帝皇后萧氏,在皇后中学识修养是第一流的,隋炀帝虽然昏庸,但从未想过动摇萧后的位置。

皇后的修养,竟能够庇佑丈夫,保持住帝位的继承权,是千古仅见的.这位皇后就是明仁宗皇后张氏.明仁宗为太子时体肥貌蠢,大腹便便.英武善战的父皇明成祖对太子大为不满,一次,他命太子与诸王驰马,太子知道自己登不上马鞍,便推辞了,令父皇极为失望.成祖下令减少太子的饮食,仁宗领会其意,惴惴不安.然而,仁宗的元妃张氏却十分难得,她外表大方、温和,侍奉父皇母后很是周到、谨慎,成祖徐皇后十分喜爱她,多次向成祖夸奖这位未来的皇后,缓解了他废黜太子的意图。

后来,成祖在内苑曲宴,仁宗陪侍.成祖一见仁宗,脸上立即全无笑容了,还边唾边骂,仁宗只能垂手恭坐.过了一会儿,成祖指着张氏说,“此佳妇,他日当承我家,脱微此,废尔久矣! ”张氏马上起身顿首表谢.曲宴继续进行,忽然,大家发现张氏不知何处去了? 成祖觉得奇怪,派人寻找,发现张氏正在厨房亲自调制汤饼!

聪慧的张氏知道这场曲宴非常重要,需要自己最佳的表现,进一步取得父皇母后的欢心,以保住丈夫的皇位继承权.显然,成祖见状,且喜且感,成祖回过头来看徐皇后,徐皇后已经感动得落下泪来.于是,成祖招呼仁宗、张氏到近前欢饮,酒宴尽兴而罢.从此,成祖再也没有考虑废太子的事.明宫词对这件事这样写道:

汉储羽翼重商山,大计今凭妇道潺.洗手入厨汤饼荐,能回天意指弹间。

下页:五、皇帝唯一的妻子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