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认识微生物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茯苓
来源:世界科技百科 专题:

茯苓饼是北京有名的特产,吃起来美味爽口,来京作客的人常要买几盒茯苓饼带回去馈赠亲友.说起茯苓饼,还有一段佚事呢。

茯苓是一味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已将它列为“上品”.因茯苓有健脾补中的药理作用,清代慈禧时期茯苓为经常享用的补品之一.以后为了增添这一补药的美味,御膳房在太医的指导下精制成茯苓饼,慈禧并以此赏赐大臣,渐渐茯苓饼成为清王朝末年的名点。

茯苓的菌核是药用部分,也是茯苓的贮藏器官和休眠器官,菌核外皮薄而粗糙色深.菌核的形状不一,有球形、椭圆形、卵形、扁圆形和长圆形等等.菌核的重量悬殊很大,大核有数千克重,小核只0.5 千克左右.菌核的表面有皱纹,呈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菌核的内部呈白色或粉红色.含有多种糖和酸,贮藏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整个菌核由无色菌丝、少量棕色菌丝、分生孢子、聚糖粘胶物质所组成.菌核长在地下的松根上,其中抱松根生长的茯苓中药称为茯神,其镇静安神的药效大于茯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对茯苓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诗云: “草堂归来背烟萝,黄绶垂腰可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这是对艰辛劳作的采药人的写实,同时也正确记录了茯苓的生长情况.正是根据茯苓的这种生活习性,采药人在采野生茯苓时,用一根有沟槽的铁探条插入松下的土壤,如拔上来时,见沟槽中有白色粉末,就可从地下挖出新鲜的茯苓。

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表面长出菌丝和子实体.子实体生于菌核的表面,平伏,是茯苓的繁殖器官.茯苓的子实体大小不一,无柄,厚度为3-20 毫米,初为白色,成熟或干后变成浅淡黄色,海绵状,多孔.担孢子近圆柱形或长方体形,表面平滑,透明无色。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对茯苓记载云: 味甘淡、性平无毒,能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利尿、健脾、安神之功能.主治体虚浮肿、小便不利、脾胃虚弱、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梦遗白浊等症,称茯苓为名贵中药。

现代药学家对茯苓的药物分析和药理试验,已证实茯苓除治疗以上诸病症外,还有较高的抗癌活性.茯苓中的原茯苓多糖,它的一级结构B(1—3)葡萄糠为主链,B(1—6)为支链,分子量为34 万,水溶性低,无抗癌活性;需经化学处理后为茯苓聚糖.或羧甲基茯苓多糖,它的高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水中溶解度增加,并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给小鼠服用羧基甲茯苓多糖,促进了抗癌淋巴因子——白细胞调节素的增加。

除了茯苓夹饼,我国古今民间和宫廷还常制作多种名点茯苓糕供食用。

下页:人间仙草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