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影视艺术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电影的风格
来源:艺术欣赏 作者:

艺术家由于其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以及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光彩,集中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各要素上便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

电影 (包括某些电视剧) 的风格主要是通过编剧、导演和摄影来体现,尤其是通过导演的个人风格来完成。

电影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纪实风格

纪实风格的影片要求逼真性而摒弃假定性,少用人为强化的冲突和情节,最好按照生活原型"纪实".电影艺术家多用这种风格来处理重大历史题材和人物传记,使史诗题材富于纪实性,让观众信服.这种风格的影片,常常采取在扮演镜头中穿插纪录片镜头,并以彩色和黑白相区别的方法,或是使彩色镜头"老化",以引起"历史回忆"的方法拍摄.重要镜头常在历史现场拍实景,对历史人物避免神化与丑化,甚至用特型演员扮演近现代历史人物.非历史题材的纪实风格片,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态,并按照这种形态去构建作品,使作品的叙述方式尽量显示生活的本来痕迹,结构一般多层而分散.情节方面力求非戏剧化,对人物和矛盾的复杂关系,不做人为的雕饰,仿佛没有经过艺术的铺排,如同生活一样的自然.它所追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身就存在的"戏剧性",重视生活细节的真实描写.技术上采取拼帖法、长镜头、无技巧剪编等等.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作品《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和我国的《见习律师》《开国大典》等都是这类风格的影片。

溶合风格

溶合风格即把几种不同的风格溶合为一种风格.在传统的戏剧分类中,正剧、喜剧、悲剧的风格样式历来是泾渭分明的,而实际生活却是复杂多样的.艺术家为了反映真实生活,有的在严肃的正剧中渗入喜剧的幽默和讽刺; 有的又在喜剧中渗入悲剧的痛苦与哀伤; 还有的甚至把悲剧、喜剧、闹剧、打斗等杂糅在一起,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卓别林的影片就是悲喜交集的严肃作品。

共现风格

过去电影拍摄风格分"戏剧式电影"如《于无声处》《陈毅市长》《茶馆》等,"诗的电影"如美国片《黑马》、法国片《红汽球》等,"散文电影"如《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乡情》等,"史诗性电影"如《列宁在一九一八》《从奴隶到將军》《南昌起义》等,以及绘画式电影、小说式电影等.共现风格是六七十年代前,前苏联电影文学的一种新风格.提出这种风格的电影理论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本身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它的反映形式也必然跟着变化.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已经从初级的综合走向高级综合,因此应在综合各种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共现风格",以便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生活.这种风格的特点是采用多线索、多层次、多角度的结构,艺术概括复杂、广阔,形象的发展也是多侧面的,容量比过去扩大了.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有《恋人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是本世纪60 年代出现的一种电影风格,强调挖掘镜头内的丰富表现力,注重镜头结构、场面调度、影调、照明、色彩变化,以及各种新的摄影方法,而且爱用长镜头.这种风格讲究纯观赏性、造型的图解性,力求以纯画面的、风格化的静态形象来表达影片的内容,并以此与戏剧化的电影相对立.瑞典影片《梦幻世界》、捷克影片《非凡的埃玛》、前苏联影片《画家苏里柯夫》等都是具有绘画风格的影片。

电视风格

主要是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 要求极高的逼真性,甚至采取"隐藏摄影法"; 多用采访片、报导片形式,或近似活的新闻特写; 强调及时性,多拍最新题材,播送、放映力求迅速; 提倡多集片形式,每集不宜过长,以便与电视的多节目性相协调.如日本片《铁臂阿童木》、英国片《大卫·科波菲尔》、朝鲜片《无名英雄》等,都是这类风格的影片。

下页:电影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