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CBS MYK 36720
这首以“田园”命名的交响曲是标题性的,作者对所有五个乐章 (从第三乐章起一气呵成,连续演奏而不间断) 都作了简短的文字说明.这种做法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是唯一的一例.但正如贝多芬同时又强调的那样,它并不是用音符去描绘田园风光,而更主要的是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愉快心境表达出来。
第二乐章是有些写景的,有流水潺潺,有鸟儿啾啾.谐谑曲乐章“村民欢聚”表现民间生活的热闹,但接着被一场暴风雨打断.低音弦乐器造成雷声般的轰鸣,风声则在短笛的高音区呼啸而过……等到雨过天晴,一切都豁然开朗.牧人怀着感恩的心情吹起牧笛,赞美太阳和大自然生灵的蓬勃、茁壮……
瓦尔特版的《田园交响曲》录于1958 年,有着超群绝伦的音效,而演绎的杰出,更是称雄于世,30 多年来一直受推崇.从一开头的仿佛是乡间小道上轻快步履的民歌曲调呈示起,瓦尔特就紧随贝多芬愉悦心情的溪流般的跃动、演进,作出自然而充满生机的诠释,毫无拖沓、草率或者勉强.一流的弦乐音色,合奏中有落英缤纷般的擦弦质感。
此外,EMI 的克莱姆佩勒版和DG 的伯姆版,也是杰出的名演奏.听贝多芬交响曲,多数人通常是从《英雄》、《命运》这几首听起,由此产生对贝多芬音乐的印象.这没错,年少气盛,的确是“英雄”来劲.但这也很捉弄人: 年轻时虽然很向往好汉很迷《英雄》,却并不能听懂多少,而等到如今我自以为可以更多地听懂贝多芬了,我的情况却是苟且中年,英雄气短了。
幸好贝多芬还写了他的《第七交响曲》,是不需要我硬充好汉,硬是拿少年豪情来听的。
“第七”可算是《命运》之外贝多芬最精湛、完美的交响曲了.它的大氛围是舞蹈性的,有着舞蹈的激情和舞蹈的壮丽,所以被瓦格纳称作“舞蹈的礼赞”.英雄当然还是英雄,但这已经是“烈士暮年”的胸怀了,因此首乐章里有一段长笛啾啾的,既很温柔又很拨撩人的曲调,软化了那个强劲、激烈,被柏辽兹称为“农夫轮舞”的壮阔主题.考虑到此曲由贝多芬本人指挥的首演,正是为慰问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奥地利伤兵而举行的义演,这番曲趣上的对比就是很妥当,很好理解,也必定是很感人的了。
不过《第七交响曲》最感动我的地方,却是葬礼气氛的第二乐章.曲调是痛楚的,却在逐渐增强的进行节奏中化作信念的力量.这是贝多芬音乐具有精神深度的又一例证: 痛苦从不导致沉溺,欢乐也从不流于轻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