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京和小提琴
莱托指挥伯明翰市交响乐团
EMI CDC 7 54211 2
巴托克写下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前一首稍嫌逊色,而这第二首却是大手笔! 20 世纪音乐中数得着的几件佳品之一.依旧是巴托克式的辛辣,依旧咄咄逼人,却演变成很奇特,很不寻常的抒情风格.起码到今天我还不知道世上有第二首如此张狂却又如此雅致的曲子。
乐曲一开始就是连续的竖琴和乐队拨弦,把一个民歌主题的情调一点点烘托出来.民歌曲调也是巴托克音乐惯有的风光了,这类小句子在他作品中比比皆是.老百姓总是比较直率,生活的野趣也总是很有活力.这些都在首乐章里滋润着音乐本身,使得巴托克的辛辣不再是最初那种干巴巴的生冷,粗暴而刻意.第二乐章是巴托克非凡创造力的又一例证: 独奏小提琴忧郁而缠绵,而背景处乐队的配器简练、强劲,甚至定音鼓也打出了旋律.到了乐章的后半部分,第六段变奏时,乐队拨弦和小鼓敲出的进行曲调子,装饰着独奏小提琴的滑翔,曲趣诱人,精彩透了! 末乐章是首乐章的变形,舞蹈节奏的民歌风情表现得如火如荼,小提琴和乐队之间的竞奏也达到狂热的程度,曲终时留给我们一片轰轰烈烈的难忘印象。
论到此曲唱片,郑京和这个新版明显好过她和索尔第搭档的那张 (Decca425 015-2) ,而且也比我曾竭力推崇的斯特恩/伯恩斯坦版 (CBS MYK 44873) 更精致、更风光。
自库塞维茨基以来,几乎每一位追求管弦乐效果的指挥,都乐于拿这部技巧高超的作品来让他棒下的乐队大大地露上一手.之所以称为“协奏曲”,巴托克本人解释说,是要把乐队中单个的乐器处理成协奏或独奏的形式.全曲由“引子”、“成双成对的游戏 (谐谑曲) ”、“悲歌”、“间奏曲”和“终曲”五个乐章组成,大体沿着从人生的严峻考验到最终对生命的积极肯定这样一条线索逐一展开.在乐队时而阴郁时而亢奋的广阔背景上,各种乐器或单独或三三两两地动辄“跳”出来表现自己.而这一切琳琅满目的音响,又都是包容在一个浓郁的匈牙利民间风情的氛围中的,音乐热烈而富有情调美感。
另一首最流行的巴托克乐队作品,是作于1936 年的《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四个乐章都从同一主题发展出来,却是各有各的一番风光: 严格的赋格曲形式的首乐章是缓慢的,而第二乐章反倒是古典奏鸣曲快板.巴托克式的“夜曲”在第三乐章里又一次展示了它动静飘忽、引人入胜的魅力.一段切分节奏的小提琴旋律和一支保加利亚舞曲令末乐章熠熠生辉……莱纳的演录,把本来就很风光的音乐,搞得十分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