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今井信子中提琴
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Philips416 431-2
这首交响曲之所以会有一个中提琴独奏声部的介入,是因为帕格尼尼1834 年得到一把名贵的中提琴,欣喜之余,委托柏辽兹为他写一首中提琴协奏曲.但显然柏辽兹是不喜欢协奏曲的,我们也从来没见他写过协奏曲.他的乐思更多地倾向于交响性的乐队配器而不是单个乐器的独奏表演.虽说是为帕格尼尼而作,这首曲子里的独奏中提琴却并没有很重的分量,更没有炫技性的华彩段落.因此,帕格尼尼付了钱,但拒绝演奏它,也是好理解的.当然,有所失的是帕格尼尼,他没能理会这部作品的卓越不凡——从一个由中提琴音色代表的拜伦笔下之哈罗尔德的短小曲调 (动机) ,发展出如此丰满的戏剧化性格和抒情色彩,而这些又都是融汇在大自然的壮丽和民间风情的淳朴画面中的.小标题为“朝圣者唱着晚祷歌行进”的第二乐章,堪称柏辽兹最迷人的音乐,连《幻想交响曲》都显得逊色了.而在这张唱片里,戴维斯的做法正如柏辽兹希望的那样,没让中提琴过分突出,更着重乐队这边的“场景”,并把它们一幕幕都搞得有声有色。
早先戴维斯还曾和梅纽因在EMI 合作过一张“哈罗尔德”,也是颇受称赞的一张好片。
1840 年,柏辽兹受法国政俯委托,作《葬礼与凯旋交响曲》以纪念1830年的七月革命10 周年.这类为庆典而作的音乐通常是会在广场上演出的,因此它的管乐部分编制被扩大,以便露天里能有足够的音量.首乐章由军乐队奏出,是一首气势宏大的葬礼进行曲;第二乐章里有一段长号的独奏,表示颂扬那场革命中的牺牲者 (他们此时正被迁葬,巴黎正举行着这隆重的仪式) ,曲调越吹越优美,应和着乐队越来越铿锵的节奏,效果精彩极了;末乐章是颂歌式的,曲调简单而激动人心.据记载,此曲最大规模的一次露天演出,竟动用了1800 余人!
柏辽兹自称是“戏剧交响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的故事可以和《幻想交响曲》连起来讲.当年那位史密森小姐就是因为在巴黎出演了莎士比亚的两个名剧《哈姆莱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惹得在剧场中两个晚上看她演戏的柏辽兹想入非非,几近死去活来.12 年后,他写出这部七个乐章的洋洋大作,以此来了结这段情缘.全曲由独唱、合唱和乐队演出 (迪图瓦全曲版,Decca 417302-2) ,而今音乐会上通常是演奏其三段选曲,即第二、三、四乐章,“罗密欧独处……”、“爱情场景”和“玛勃女王,或梦幻仙女”.最后这段是一首谐谑曲,非常引人入胜,许多音乐史家认为是柏辽兹所有作品中写得最出色也最完美的一个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