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选曲
基日中尉选曲
穆蒂指挥爱乐乐团及安布罗西亚合唱团
普雷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EMI CDM 7 63235 2
普罗科菲耶夫这三部作品都是电影配乐,就体裁而论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由于普氏是大作曲家,身份不凡,其电影配乐也因此有了跻身于严肃音乐的可能.而事实上,这三部电影配乐的本身,也都具有相当程度的俄罗斯历史、文化的严肃性.它们述说着俄罗斯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现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有沉重的命运感,有激烈的战争场面,有险恶、恐怖的宫廷阴谋,还有历史本身的荒唐可笑……
就欣赏音乐而论,我们则不妨将普氏这三部电影配乐的选曲当作三首多乐章的交响组曲,就像听他的《三桔爱组曲》那样.《基日中尉》 (组曲) 是常有音乐会演出和唱片录音的,其中的一段“浪漫曲”非常优美动听,你一定很耳熟了;这张唱片上的《伊凡雷帝》是从穆蒂的全曲版 (EMI CDM7695842) 中节选出来,而“发烧友”们知道这是个极佳的录音;至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则无疑是同类音乐中的佼佼者了.第三乐章即著名的“冰上大战”,音乐呈现出长达14 分钟的激战场面,冰雪弥漫加刀光剑影,打得人仰马翻,还让听者觉着好像是脚下的冰河随时都可能裂开.这个乐章完全称得上是最惊心动魄的战争音乐杰作之一。
虽然一般而论,为钢琴写奏鸣曲,在20 世纪是有点悖时的,往往吃力不讨好.但普罗科菲耶夫是个重要例外.他的奏鸣曲的确写得好.尤其是他的九首奏鸣曲中的第六、七、八,即被称为“战争奏鸣曲”的三首,堪称20世纪的钢琴奏鸣曲之最.它们作于1940—1944 年间,即“二战”爆发后至战胜法西斯德国的前夕,所以有此别称。
《第六奏鸣曲》本身倒并没有多少战争气息.何况此时希特勒还没有进攻苏联,战争离我们这位作曲家暂时还很远.主要还是他一贯的大胆、泼辣和把钢琴当作打击乐器来使用,构成了此曲的风格特征.激烈的首乐章开头处的和声设计,即从一个调上的片断开始,不经任何过渡便转入一个远关系调的做法,就是最具普氏特征的一笔.当然他现在除了泼辣还有了点儿“仙气”.中段柔缓下来,散漫的旋律间充满着奇异、绚丽的钢琴音响,令你不禁疑惑它们从何处冒出,又打算往何处隐没.小快板的第二乐章是那种普氏特有的怪异而迷人的进行曲面貌,在仿佛步履沉重的低声部伴奏音型的有力推动下,那支其实是不三不四但却煞有介事的旋律,居然也显得相当流畅! 这让人想起他的《第五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也是被这煞有介事的把戏搞得有声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