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印光大师开示专集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感应之别:显感显应 冥感冥应 冥感显应 显感冥应
类别:因果开示 作者:

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菩萨现身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逐成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虔持圣号,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

境界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逐致得少为足,便成退堕,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不受益矣(谓生欢喜退堕)。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界,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著,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曲天翔居士问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五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问:如专诵佛号,其效力比咒如何。六答:佛号与咒功德同等,唯在至诚,方有感格。若心中先有一轻视佛号之心,则便无利益。以不诚而又疑,致不得真利益也。

下页:华严经感应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