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万善先资集·因果劝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释俗见断杀之疑(凡八辨)
类别:辨惑篇 作者:怀西居士 ( 字号:   )

[问]牛可耕田,犬能司夜,固当怜之。猪、羊一无所能,不食何用?[答]戒杀放生,不过自全其恻隐耳。岂因物之有用无用哉?因有用而不食,仍然自私之念矣。况蚖(*同“螈”)、蛇、蝠、蝎、蟏蛸(*一种蜘蛛)、蜣螂,俱系无用,试问何以不食乎?”

[问]鸡、犬、牛、羊,皆哀鸣畏死,杀之固所不忍。水族无声泪者,安能尽戒?[答]形有大小,性无大小。杀防风氏与婴儿(*古部落酋长名,身躯异常高大),其罪均也。倘谓形小者可杀,则人身更小于牛,是杀牛反不如杀人矣。若云无声不痛,试于哑人就戮时察之。

[问]操刀自割,固害慈心。今携物至他所,使人杀讫,然后持归,不失远庖厨之义,足矣。[答]此掩耳盗铃也。若使人代杀,即可嫁祸于人,则屈受笞杖者,但当怨隶人,不当怨官长。若他处就戮,即可迁怨彼处,则枉判流徙者,但当恨边地,不当恨刑官。岂物类可欺,自心可欺耶?

[问]所放之物,被人捕去,奈何?[答]捕者自捕,放者自放。譬如良医疗病,不能保将来之不死;譬如凶年设粥,不能保日后之不饥;譬如工师构大厦,不能保久远之不坏。世间万事皆然,何独至于放生而疑之。无如今人当名利所在,则奋然勃然,略无顾虑,独至善事当前,则逡巡畏缩,百计求其弊端,宜乎酿成此苦娑婆界也。

[问]物既损伤,放之未必终活,何苦枉费钱财?[答]物既损伤,尤可怜悯。若乘此而生,固莫大之功。倘不幸而死,使物类善终,不犹愈于鼎镬煎熬乎?譬如狱中之囚,明知其无辜而将纵矣,岂得因彼形容枯槁,反置之死地乎?

[问]行善以立心为主,心地苟善,何须戒杀?[答]何哉?尔所谓善心者,为口腹之娱,使物类受弥天痛苦,究竟一入咽喉,遂成粪秽脓血,则天下凶心毒心,莫此为甚矣。试问善心更在何处?吾恐三恶道中,尽是此辈善心人也。

[问]吾则无可无不可,非戒杀非不戒杀,置之无心而已。[答]无心戒之,功固不浅,无心杀之,罪亦不轻。寇盗劫掠他家,飞矢误中于汝,汝能谅其无心乎?

[问]异类众生,不下恒沙之数,今所救有限,亦何济于事?[答]上帝好生恶杀,生全一物,已合天心,况多命乎?譬之贫者,铜山金穴不可得,即斗粟亦足延命。

【白话译文】

问:“牛可耕田,狗能守夜,固当怜惜。而猪羊一无所能,不食留之何用?”答:“戒杀放生,不过为保全自己之慈悲心,与物类之有用无用有何关系?若因其有用而不杀食,仍然是出于自私之念。况且蚖蛇、蝙蝠、壁虎、蜘蛛、蜣螂之类,皆属无用,试问为何不食呢?”

问:“鸡狗牛羊,都哀鸣怕死,杀它们固然心有不忍。而水族中无声无泪的,总不能一概尽戒。”答:“物类之形体虽有大小之别,而其本性没有大小之分。譬如杀身长三丈之防风氏与杀婴儿,其罪等同。若认为形体小的就可任意杀,则人身更小于牛身,岂不是杀牛反不如杀人了?若说不出声就没有痛苦,试问哑巴被杀时,你认为他痛不痛苦?”

问:“亲自操刀杀生,固然有伤慈悲心。若携物类到外面,让他人宰杀之后,再拿回家,这也不失所谓的君子远庖厨之义。总可以吧?”答:“这完全是掩耳盗铃。若让他人代杀,即可将罪过嫁祸于他人。那么含冤负屈遭拷打的,只当怨行刑之差役,而不当怨审案之官长。若换他处杀生,即可将仇怨转移其处。那么被冤枉判处流放的,只当恨所在之边地,而不当恨掌刑法之官员。即使物类可欺,而自心不可欺啊!”

问:“每见所放的物类,随即又被人捕去,怎么办?”答:“捕有捕的罪过,放有放的功德。譬如良医为人治病,不能保证其将来不死。又如荒年施粥济饥,不能保证其日后不再挨饿。也如工匠建造高楼大厦,不能保证其久远不坏。世间万事万物,谁都无法预料将来会怎样,为何独对放生一事而心怀疑虑呢?无奈现今之人,当有名利可图时,便奋勇争先,兴致勃然,毫无顾虑。唯独于善事当前时,总是徘徊畏缩,百般挑剔找借口。难怪会酿成这众苦充满的娑婆世界。”

问:“物类遭捕时既已损伤,即使买来放生,未必能活,何苦枉费钱财?”答:“物类既已受伤,尤堪怜悯。若能因你买放而得以活命,固然是莫大功德。倘若不幸而死,也可使它们得以善终,不至于受汤烹油炸之苦啊!譬如狱中之囚犯,明知其无辜而将要释放。岂可因其形容枯槁,反置之于死地呢?”

问:“行善以存心为主,只要心地善良,何必戒杀?”答:“我不知你所说的善心是指什么。若以杀生而言,为满足自己口腹之欲,致使物类惨遭弥天痛苦,无论怎样的美味佳肴,究竟一入咽喉,毕竟皆成粪便脓血。大概天下没有比这更凶残恶毒的了。试问善心到底更在何处?恐怕三恶道中,尽是此类‘善心人’吧!”

问:“我倒是无可无不可,无所谓戒杀,或不戒杀,置之无心罢了。”答:“无心而戒杀,功德固然不浅。无心而杀生,罪业也不轻。譬如强盗劫掠他家,飞箭误中于你,你能原谅其无心吗?”

问:“异类众生,多于恒河沙之数,今所救者毕竟有限,能济得何事?”答:“上天既有好生之德,自然厌恶杀戮。能放生保全一命,已合乎天心,何况保全多命呢?譬如贫穷之人,虽得不到铜山金矿,而即使有斗米也足以延命啊。”

下页:释业重难救之疑(凡六辨)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