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先发制人
类别:论辩的艺术与技巧 来源:

中国有名俗话: 先下手为强.在血与火的搏斗中, 没有什么斯文客套可讲.趁守敌不加防备或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时候, 先下手者必得先机之利.所以, 兵家用兵强调先发制人。

军事上强调“先发制人用其阳.”所谓“阳”, 就是指军队的锐气。

兵初发则锐气盛, 先发制人最强调首次打击的作用, 最强调速战速决.倘若旷日持久, 兵钝锐挫, 这就标志着先发制人的主动权即将丧失。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 结果被蒋扣押。

东北军中的一些军官得知张学良被蒋扣押, 把本应针对蒋介石的仇恨, 发泄到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身上, 还错误地认为共铲党没有把张学良救回来, 对此也很有意见, 他们在暗杀了几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后, 又杀气腾腾的闯进周恩来的住所。

在这紧急关头, 周恩来镇定自若, 霍地站起来猛地一拍桌子说: “你们要干什么? 你们这是要救张副司令吗? 你们的行动恰恰是帮了蒋介石的忙! 是蒋介石欢迎的! 你们以为这样子就可以营救你们的张副司令回来吗? 不! 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 因为你们的行动破坏了团结, 分裂了东北军! 你们在犯罪! ”

周恩来的一番严词煞住了这几个狂徒的威风.无理闯进来的几个青年军官流着泪, 立即跪下一几周恩来认错请罪。

周恩来这里运用的就是先发制人。

周恩来为什么要采取先发制人呢? 因为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对特殊对象的特殊方式.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 来人是张学良的亲兵部下, 而且这些人因误解对共铲党也怀有仇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温和劝说是无济于事的, 弄不好还会亏, 而只有以硬对硬, 打消其气焰, 才能制服对方。

周恩来的先发制人, 有三点可以使对方心服。

一是先, 不容对方分说, 一顿严词, 首先在精神上占了上风;其次是厉, 毫无畏惧, 拍桌猛喝, 句句铿锵, 在气势上挫了对方的锐气;还有是理, 不仅词严, 而且义正, 既以势压人, 又以理服人, 使对方不得不服。

1986 年亚洲大专辩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对香港中文大学一场, 辩题是“外来抽资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显然, “确保”一同颇值得推敲.正方香港中文大学先声夺人, 开场就提出“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百地保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常说: “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 请不要扶车门.”这并不是说只不去扶车门, 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一百地保证。

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含义, 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化不利为有利, 牢牢地把握了场上的主动权, 最终获胜。

可以设想, 如果没有先声夺人, 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 正方是很难取胜的。

先发制人成败的关键, 在于把握战机.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是大忌.如欲取得先发制人的胜利,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看准了此举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预期结果, 应有刚毅果敢的精神, 自信并非轻举妄动, 就毅然决然实施。

(2) 胜败系于战机, 而战机又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之中。

论战形势变化无定, 此时是敌方的弱点, 几个辩论回合之后, 可能就成了他的强点.可是先发制人的对策的采用, 不能单纯考虑在时间上抢先, 而是经过双方论战形势的预测, 发现最佳时机才能先敌行动.而且机不可失, 须当机立断.猛虎一旦犹豫失去进攻良机, 还不如小小蜜蜂果敢的一刺。

(3) 先发制人, 不忘知己知彼.你如属“成功倾向型”, 即平时做事多从成功方面考虑, 一心认为我要么不干, 干就必然成功, 应该看到自己易于冲动、疏于考虑的短处, 而冷静处事;你如属“失败倾向型”, 即平时做事多从失败方面着想, 应该克服谨慎有余、畏缩不前的弱点, 果断行动。

下页: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