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偷换概念
类别:论辩的艺术与技巧 来源:

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研究院教授时, 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费, 刁难师生。

一天, 林文庆把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们找去开会, 提出要把经费削减一半.教授们纷纷反对: 研究院的经费本来就少, 连研究成果的印刷费都付不出, 绝对不能再减了.”

林文庆却阴阳怪气地说: “关于这件事, 不能听你们的, 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 只有有钱人, 才有发言权! ”

他刚说完, 鲁迅立即站起来身来, 从口袋摸出两个银币, “啪”的一声放在桌子上, 铿锵有力地说: “我有钱, 我也有发言权! ”

林文庆料不到鲁迅会说这句话来, 弄得措手不及, 狼狈不堪.接着, 鲁迅力陈研究经费不能减少的道理, 一条条, 一项项, 有理有据, 驳得林文庆哑口无言, 只得灰溜溜地收回自己的主张。

为什么其他教授的话不起作用, 鲁迅一席话就立见功效呢? 这和鲁迅话的开头有关系。

鲁迅抓住“有钱”两字做文章, 出奇制胜.林文庆讲的“有钱”和鲁迅讲的“有钱”概念是不同的, 但鲁迅就是巧妙利用这一不同, 给林文庆当头棒喝, 打乱他的阵脚, 一开口就气势非凡, 使对方在心理上先输了几分.鲁迅这里运用的是巧换概念法。

巧换概念, 就是在论辩中针对对方的无理主张, 故意曲解其一词语在对方话中的意思, 出奇不意地驳倒对方。

日常生活中的小辩论, 如果能掌握巧换概念的技巧, 可获得幽默的效果。

两位农民在给玉米施肥时, 以猪粪离庄稼远近为题争执起来。

甲: “猪粪离庄稼近, 便于庄稼吸收, 庄稼肯定爱长! ”

乙: “让你这么一说, 应该把庄稼种到猪圈里, 一定更爱长! ”

甲: “你这是不讲理! ”

乙: “怎么不讲理? 你不是说离粪近庄稼爱长吗? ”

这时, 一位老农民凑过去说: “我看你们俩谁说得也不对, 猪尾巴离猪粪最近, 没见到猪尾长得多长…….”

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老农民用巧换概念法, 轻而易举地平息了争执, 又逗笑了大家。

有个富翁, 左邻是铜匠, 右邻是铁匠, 成天丁丁冬冬吵得厉害.富翁特备一桌酒席请他们搬家, 左右邻舍都答应了。

两家都搬了家之后, 丁丁冬冬还是照旧.原来是左边搬到了右边, 右边搬到了左边。

富翁所说的“搬家”是指搬到一定距离之外的意思, 可照字面讲, 只要把住处挪动一下就是搬家.邻居就利用这一点巧妙地整治了富翁.偷换概念是诡辩者最常见的一种诡辩伎俩, 其主要手法有:

(1) 利用多义同混淆不同的概念

概念是要用语词去表达的, 由于有些语词具有多义性, 因此, 这些语词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如, 当听到我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喜讯时, 甲说: “我为我国女排而骄傲.”乙反驳道: “你不应该骄傲, 因为骄傲会使人落后.”这里乙就是利用多义词来混淆不同概念.甲说的“骄傲”自豪的意思, 而乙却混淆为自高自大。

(2) 混淆集合与非集合概念

例如, 一个青年在逛公园时, 将公园里的栏杆给搞坏了.公园管理人员要他赔偿, 这青年反问道: “为什么要我赔? ”管理人员说: “损坏人民的财产就应该赔! ”

青年振振有词说: “我是人民中一员, 人民财产有我一份, 用不着赔, 我那份不要了! ”

这个青年就是混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进行诡辩.因为, “人民财产”是一个集合概念,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这个青年却故意把它当成非集合概念, 认为自己可以任意支配其中的一份, 因而以此来逃避赔偿的责任.如果分不清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对这样的诡辩还真不好对付呢?

(3) 偷偷改变概念的内涵“文革”中, “四人帮”一伙打椡了一大批老干部, 把“参加过珉主革命的老干部”和“珉主派”等同起来, 把“珉主派”与“走资派”等同起来, 进行混淆和偷换, 炮制出一条老干部就是“珉主派”, “珉主派”就是“走资派”的仮革□政治纲领, 为他们篡夺党和国家领导大权大造仮革□舆论。

下页: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