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现代文学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诚心和气家有真佛
来源:《菜根谭的智慧》 类别: 作者:

家庭有个真佛, 日用有种真道, 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 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 胜于调息观心万倍奂。

真佛: 真正的佛, 此当信仰。

真道: 真正的道, 道, 真理。

愉色: 脸上所出现的快乐的面色, 据《礼记祭义》篇: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有愉色者必有婉言."

形骸两释: 形骸指肉体, 释, 消除.形骸两释指人我之间没有身体外形的对立, 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意气交流: 彼此的意态和气概互相了解互相影响。

调息观心: 佛道两教都把静坐和坐禅称为调息, 是取静坐和坐禅调理呼吸, 保持内部机体运转自如的意思.观心是观察自己行为, 也就是反省自己。

任何家庭中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 日常生活遵循正确原则, 这样能保持纯真的心性, 言谈举止温和愉快, 使父母兄弟之间相处得很和睦融洽, 这比用静坐省察自己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齐家如此, 治国亦如此.从一个国家的兴衰强弱来说, 在于人民的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众志成城则无惧.有一次, 滕文公问孟子: "我们滕国是一个小国, 又处在齐楚两个大国之间, 我们依附哪一个好呢? "孟子回答说: "你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如果你硬要我说, 我只能告诉你, 挖深护城河, 加固城墙, 和你的百姓一道来保卫你的国家.如果你的百姓宁死也不肯离开, 那你就谁也不用依附了."家和万事兴."和为贵"、"和气生财", 都是古训.儒家历来主张"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这一伦理思想。

佛法的秘诀是什么? 佛法是佛陀释迦牟尼所说的法, 答案自然与释氏有关.虽然如此但切不可把释氏只当成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人.释氏是一个象征, 只要悟了道, 谁都是释迦牟尼.从自身、现在起就成为释迦牟尼, 当仁不让于师, 这便是佛诀.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超脱自己, 怎样贤胜于师.自古以来佛家认为有"八相示现", 释迦牟尼为了普渡众生在这个世上现了八种形相.首先是降兜率, 即从天上降到地上; 然后是入胎(进入母亲胎内); 出胎即出世; 出家, 长大成人出家为僧成为沙门; 降魔, 降伏自身的恶魔; 成道, 即悟道; 转法錀即转动法的巨轮, 向世人说法.最后是入灭, 进入涅槃, 你现在处于什么相之中, 又如何出于本相呢? 请仔细观察一番.这也是古公案之一呀! 不可不参。

攻勿太严教勿太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 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 当使其可从。

攻: 攻击、指责。

毋: 不、无。

恶: 指缺点、过错、隐私。

堪受: 能否接受。

当责备别人的缺点时不可太严厉, 要考虑到他人是否能承受; 教诲别人行善时, 不可以要求太高, 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和过失.与朋友、同事相交时, 不仅要在他们有了过失时批评并帮助他们,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防患于未然.首先要经常开导对方辨明是非,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劝导对方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 不要欺骗他人, 不要欺负弱者.还要清楚自己开导对方是为了帮助对方明白事理, 要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去看待和分析有关这些事的害处和后果, 让对方能接受.另外, 如果发现对方有可能误入歧途, 走上邪道, 要及时提醒教育他, 给对方举例说出误入歧途和走上邪道的严重后果, 让对方迷途知返, 当然, 语气心地要诚恳, 能让对方更易接受.相信只要你态度真诚, 心怀诚恳, 每个人都会接受你的劝告和开导的。

下页:人情世态不宜太真-《菜根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