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名人的童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年少诗精-白居易
来源:历代名人的童年 作者:

白居易 (772~846) ,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原籍太原, 后迁居下郢 (今陕西渭南县东北) , 他是唐代大诗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 世称"元白",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 倍尝离乡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 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 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 八九岁时已通晓声韵.他学习非常刻苦, 读书、作文、学习写诗, 一日也不间断.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 他的口舌生了疮, 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 (公元787 年) , 16 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 去京城长安, 行进在咸阳古道上.此时正值早春, 冰消雪融, 刚刚生出的嫩芽, 沐浴着春风在枯蒿腐草间探出头来, 他喃喃自语道: "果真是“春风吹又生”了."原来他触景生情, 想起他写的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来了。

白居易来到长安, 拜见了担任著作郎、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诗人顾况.白居易恭恭敬敬地从书囊里拿出自己的诗稿, 恳请顾况指教.老人将诗稿漫不经心地打开, 低声吟读起来.读着读着, 他忽然被那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吸引住了.他反复吟咏品味着: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妙绝! 妙绝! "老人读完这首送别诗, 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喜欢这首诗真挚充沛的情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 尤其欣赏前四行耐人寻味的独特意境.作为人, 不同样应该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样, 在逆境中顽强地斗争、倔强地生活吗?"恩师过奖了, 晚生无地自容."白居易红着脸, 喃喃地说道。

老人从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 知道他从11 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 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 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 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 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 施展自己的抱负.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三个大字时, 还打趣说: "长安物价猛涨, 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 "年轻人, 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不要说住在长安, 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 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 可不要见怪噢."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 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 他考中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 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 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 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 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 大胆发表意见, 所以皇帝反感, 同僚妒恨, 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 后来降为江州司马.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 做了几任大官, 但因为朝政混乱, 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 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 这些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下页:年少志高-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