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名人的童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妙评《鹭鸶》-苏轼
来源:历代名人的童年 作者: ( 字号:   )

苏轼 (1036~1101) , 字子瞻, 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当时的散文大家; 母亲程氏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官宦家庭, 是一位明大义、有才学的女子.苏家藏书甚丰, 父母对苏轼有着良好的影响和教育, 加上他聪敏好学, 7 岁知书, 10 岁能文, 出口成章, 所以亲友夸奖, 远近闻名。

有一天, 苏轼和弟弟苏辙跟同乡程建用、杨咨在草堂一边游戏, 一边吃着馒头.突然, 天空乌云密布, 大雨滂沱.四人商量联句成一首完整的诗歌.程建用先出第一句: "庭松偃盖如醉."意为堂前浓密偃卧的松树在风雨中像喝醉了酒一样不住摇动.杨咨接着说: "夏雨初凉似秋."意思是夏日的雨一来阴暗凄凉、乌云压顶, 好像是秋天.苏轼紧跟着杨咨吟道: "有客高吟拥鼻."这一句写的最为典雅, 用晋朝大臣谢安的典故.意思是此时此地, 有几个文人用雅音拖长声调吟诗作赋.几个人一听齐声叫好, 说这句诗有声有色高雅含蓄, 这时苏辙看见大家都只顾品诗顾不上吃馒头, 于是又联了一句最俏皮的话: "无人共吃馒头."听罢三人都哈哈大笑。

苏轼稍大一点, 就到四川峨嵋山下眉山城西面的寿昌书院里读书.书院的教师叫刘微之, 他既精通经史又会写诗作文, 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一天, 老师在课堂上吟诵了自己新近创作的一首《鹭鸶》诗.老师吟罢, 传来了学生的一片赞扬声, 老师看看学生们的反映, 然后说: "大家不能都一味夸好, 还要大胆提意见."课堂上一片沉寂, 老师用鼓励的眼光望着大家, 看到有一位学生开始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 一遍又一遍地默念"渔人忽惊起, 雪片随风斜", 从他的神态看, 老师知道这位学生对诗似乎有点看法, 他就问: "苏轼,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

苏轼很有礼貌地站起来说: "这首诗从整体来看写得很好, 但有一点学生不清楚, 想请教老师, 这后两句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鹭鸶受惊时一瞬间掉落下来的羽毛?""正是, 正是."老师连连点头."学生前几天在江边玩, 亲眼目睹鹭鸶受惊时, 一瞬间掉落下来的羽毛, 离地面很近, 并不是随风斜飘的."

"诗首先要真, 既然不合乎事理, 就请你改一改吧."老师用真诚的眼光看着苏轼, 然后又转向学生, "大家都试试看吧."

学生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都不说一句话.苏轼也沉吟了一下, 然后说: "我看可以改为“雪片落芦苇.”"

刘老师是位谦虚好学的人.他凝思片刻, 称赞说: "改得好, 改得好! 这“落”字读起来声音铿锵有力, 合乎事理, 使人们仿佛看到鹭鸶惊飞时掉羽毛的生动情景, 这样诗的意境就比原来清新优美得多了."

从此以后刘老师经常和苏轼一起切磋诗文, 常常告诫别的学生要好好向苏轼学习。

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博览群书, 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21 岁考中进士, 在诗、词、散文、书法诸领域里都有巨大的成就;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被誉为豪放派词宗; 书法方面, 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他的诗清新豪放, 善用夸张比喻,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树一帜。

下页:木匠的祖师-鲁班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