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曰:“见似目瞿①,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益知闻名,须有消息②,不必期于颠沛③而走也。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竟修笺书,朝夕辐辏④,几案⑤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⑥,多废公事,物情⑦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⑧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⑨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译文】
《礼记》上说:“看见与过世父母相似的容貌,听到与过世父母相同的名字,都会心跳不安。”这是因为有所感触,引发了内心的哀痛。若是在气氛和谐的地方发生这类事,可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遇到实在无法回避的,也应该忍一忍。就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有酷似过世父母的,难道你能因此而一辈子伤心断肠,与他们绝交吗?《礼记》上还说过:“写文章时不用避讳,在宗庙祭祀不用避讳,在国君面前不避私讳。”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在听到先父母的名字时,应该先斟酌一下自己应取的态度,不一定非得立马窘迫趋避不可。梁朝的谢举,很有声誉,但听到别人称先父母的名字就要哭,引得世人讥笑。还有一位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其人爱好学习,修养品行,不失书宦人家的门风。梁元帝任江州刺史时,派他到建昌督促公事,当地黎民百姓纷纷写信来函,信函集中到官署,堆得案桌满满的。这位臧逢世在处理公务时,凡见信函中出现“严寒”一类字样,必然对之掉泪,不再察看回覆,因此经常耽误公事。人们对此既不满又诧异,他最终因不会办事被召回。以上所举都是些避讳不当的例子。最近在扬州城,有一位读书人忌讳“审”字,他与一位姓沈的交情深厚,姓沈的给他写信,落名时只写名不写姓,这就不近人情了。现在凡要避讳的字,都得用它的同义词来替换:齐桓公名叫小白,所以五白这种博戏就有了“五皓”这种称呼;淮南厉王名长,所以”人性各有长短”就说成“人性各有修短”。但还未听说过把布帛称作布皓,把肾肠称作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所以他的子孙都把练称作绢,然而把销炼物称为销绢物,恐怕就有悖于这个词的含义了。还有那忌讳云字的人,把纷坛叫作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称作白铁树,就像在开玩笑了。
【注释】
①瞿:惊动不安的样子。②消息:这时是斟酌的意思。③颠沛:此处形容闻先人名讳后立即趋避的狼狈样。④辐辏:车轴集中于轴心,此喻信函聚集于官署。⑤几案:案桌。这里作文书档案等的代称。⑥省,检查,察看。记:书信。⑦物情:人情。古代称人为物。⑧同训:同义词。⑨博:博戏。五皓:即五白,古代赌博之戏,五子全白。
【评语】
莫要历史捆着你的手脚,禁锢了你的思想。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错综复杂,有所作为,就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就要敢想、敢说,敢创、敢于,那种前怕老虎后怕狼,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