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正文 < 孝与戒淫 < 善书推荐 < 般若人生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孝——立身之本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作者:钟茂森(定宏法师) ( 字号:   )

(一)、为什么要孝

1.儒家──晓之以要理

两千多年前,在中国春秋时代,‘至圣先师’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就讨论了这个问题。一天,孔子闲坐著,他的学生曾参(曾参,就是曾子,《大学》的作 者)在旁边侍奉。孔子问曾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意思是说,前代帝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极为重要的道理,去教 化天下百姓,使人民和睦,尊贵和卑微的人都能相安,没有怨言,你知道这个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参听到老师讲这么重要的问题,立刻恭恭敬敬地站起来,离开座 位。他到孔子面前说:‘弟子不聪敏,哪能知道这种至德要道呢!请夫子详细讲解。’孔子这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本──孝。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 师’的孔子,首先教人的就是孝。‘自天子至于庶人’,‘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在《孝经》中论述了从天子到镇守各方的诸侯,九卿官员、读书的士人,以及庶 人百姓的孝道。

天子的孝道,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意思说,皇帝或者说是国家领导人,自己要以身作则,极尽孝敬父母之事,而且用这种孝道教化天下百姓。

古代的圣贤帝王,都是这样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周文王还未继承王位之前,是太子的时候,对父母就由衷的敬爱。每日三次问候父亲从不间断。早晨鸡初 啼时,即整理衣装,去向父亲请安,中午又去问安,晚上再去问安。听到父亲安康,就心中欢喜。若知道父亲欠安,就很担忧,并想方设法,帮助父亲解除不安的因 素,然后才放心。对父亲的饮食,也十分注意,对饭菜的冷热,父亲饭量的多少,都关心入微。这就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童蒙教育课本《弟子规》‘入则孝’篇中说的 ‘晨则省,昏则定’。早上起来,先看望父母,向父母问好,晚上回家后,亦复如是。有些人,觉得周文王一日三次问安,是很简单的事啊,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事, 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现在父母关心独生子女,确实做到了早晚的呵护,关心入微,可是反过来,以这样的爱心体贴入微对待父母的,却只有周文王啊!周文王 以孝著称,以德治国,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尽到至极。自己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而且以德教化四海百姓,开创周朝八 百年基业,是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天子,位尊在人民之上,他的道德也要高于人民之上,行为世范,周文王做到了,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圣人。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汉文帝侍奉母亲的故事。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嫔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后因孝顺贤能,而被群臣拥之为 皇帝。汉文帝即位之后,没有一点骄慢之气,侍奉生母薄太后非常殷勤体贴。薄太后一次生病,一病三年不起,文帝尽心尽力在床前照顾,几乎没有很好地睡过一 觉。有时连衣服也不解开,以备母亲随时召唤。每当汤药煎好了,给母亲喝之前,文帝都要自己先尝一尝,体味药的火候是不是适中,会不会太苦,或者是太烫,然 后才送给母亲服用。薄太后看在眼里,很感动,也很心疼自己的儿子,就说:‘宫里这么多人,都可以照顾我,你不要这么辛苦操劳了,而我的病又不是三两天就能 好的。以后叫宫女们服侍我就可以了。’汉文帝跪下来对母亲说:‘如果孩儿不能在您有生之年,亲自替您做点事,那要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 汉文帝虽贵为天子,却成为久病床前的孝子。他的耐心、他的柔和、他的勤劳、他的体贴,真正做到《弟子规》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示范久病 床前有孝子!汉文帝的仁孝,传遍了四方,感化所有的官员、百姓,为政不在多言,《论语》中说‘己身正,不令而从’。当时天下大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 之治’正是说的汉文帝开创的历史时期。所以孔夫子在《孝经·孝治章》中说:‘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明哲的君 王,用孝来治理国家,天下自然和平,人民安定,风调雨顺。

中国古代的帝王重视以孝德来治国。现代的中国领导人也极重视这一问题。2004年 5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胡锦涛主席以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中的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古今领袖,皆是英雄所见略同。

今年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揭晓了。推举出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包括奥运会金牌冠军,立志让人类远离饥饿的水稻专家,二 十年出生入死的缉毒员警,充满爱心到贫困山区的义务青年教师,健康的守护者爱滋病防治专家,等等。其中有一位孝子,他的孝行感动全中国,他叫田世国,是一 名广州市的律师,男,38岁。2004年他的母亲患尿毒症,他得知母亲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就毅然决定瞒著母亲,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 妈妈。去年 9月29日,在上海医院,母植子肾手术成功,二人都已经康复出院。正是:‘慈母身上肾,孝子一片心’。田世国,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至今不让 母亲知道,他的孝行,让天下所有的母亲含泪微笑,他的真情唤起天下所有儿女的孝心。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对田世国的评价是:

孝顺、孝心、孝道,是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捐肾救母,大亲、大情、大义。

中央电视台对这位元孝子的宣传、表彰报导,唤起全国人民的孝心。孝,在感动中国!孔子说:‘教民亲爱,莫过于孝’(《孝经·广要道章》)意思是说,教人民相亲相爱,莫过于推行孝道了。

在2005年的中国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中,我们多次看到以孝为主题的演出。例如,为父亲庆80大寿的短剧,回忆童年和感恩母亲的相声小品等等。这些感人的节目,都是寓教于乐。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善于用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人民。

下面,我们再介绍孔子所推崇的百官和读书人当中所应奉行的孝。儒家主张‘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读书学习圣贤之道,圣贤之道以孝为根 本,做官心里常想著国君与百姓,首先孝敬自己的父母,再以这种孝敬的心来事奉国君,事奉上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奉自己的老人, 推广而至所有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推广而爱护所有人的儿女。为官的,能这样恭敬谨慎地去做,‘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 不言,非道不行。’不是古圣先王所提倡的道理,不敢随便说,不是古圣先王所奉行的道德,不敢去做。‘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用现代的话来说,以孝 敬父母之心来忠君爱民,才能使官位永久,不辱没祖先,而光宗耀祖。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例子。宋朝时,有一个才子,叫黄庭坚,是宋朝的大学问家,擅长书法、绘画和写诗。特别是他的行书和草书是传诵古今的。他做过县 长,后做到国家太史的官职。他非常孝顺母亲,侍奉年老的母亲很殷勤。每天,一定亲自为母亲清洗马桶(尿器)。这个工作本来可以由仆人去做的。可是黄庭坚坚 持自己去做,而且做得很认真,洗得很干净。因为黄庭坚知道自己的母亲平生最喜好洁净,如果让仆人去做怕不能尽心如意。所以自己亲自动手,让母亲生欢喜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无有疲厌。黄庭坚贵为国家的官员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在经济上奉养母亲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的孝敬之心还包括对母亲全面的体贴关 怀,顺从母亲的特性爱好。因此,他的孝行被列为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的典范之一。后人评论他是‘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德说: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黄庭坚成名和做官之后仍不忘本,所以他的事业才长久,名垂千古,正是有源头之水,有根本之木啊!

我们讲到这里,在座的朋友们也许有人会问,古代的官员和读书人会孝敬父母,而带动当时的风气。我们今天就没有这样的孝子了吗?我正要惊喜地告诉 大家。2005年元月中国评出十大孝子。其中有一位,名叫李世同,文化程度:大学,是经济师。他担任河南省杞县政协副主席。这位孝子,他的爱心遍及全县的 老人。几年来,他深入50多个行政村调查,了解乡村老人的真实生活状况,调查的资料达20多万字。他统计出,这些村子里的老人,生活愉快者占20%,一般 情况者占20%,受委屈、招嫌弃者占40%,受虐待遗弃者占20%。他还统计出,这些农村老人,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占 70%;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子女供养的占20%;完全由子女养活的占10%。鉴于这种情况,他发起组织成立‘敬老孝老志愿者活动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 孝老活动。例如,举行‘敬老孝老思想教育报告会’60多场,直接受教育的群众 7万多人。他直接关怀帮助解决老人子女纠纷案件 200多起。发动开展‘敬老孝老思想教育进万家’的活动等等。这位孝子,被称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使者’,‘老年人的贴心人’,‘敬老孝老的楷模’,‘爱心 功臣’。在他的带动下,敬老孝老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 300余人了。孔子在《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意思是说:教人民相亲相爱,莫过于推行孝道了。河南省杞县政协副主席李世同不正是这样做的 吗?

另外,还有令人高兴的资讯。2004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一名律师,叫李宗发,他郑重地向省人大呈交了一份《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书,详细题 目是《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这位律师认为,对于如何尽孝,中国仅有的婚姻法略有涉及,但不够详尽。因此,他希望四川省能率先发起为‘孝’立法, 让子女尽亲情的孝养义务,让中国传统的美德受法律保障。李宗发律师的《孝法》建议书,还提出:‘本省招收、聘用、晋升公务员、领导干部,必须审查其孝敬、 赡养父母情况,并以此作为衡量审查其品行是否端正的第一前提。’这位律师还指出:乡政府、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对所管辖区内亲情文明建设负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孝敬、赡养父母风气不好的,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单位领导干部不得连任、晋升或平调。

李宗发律师的《孝法》立法草案建议书,获得新闻舆论的热烈反响。《成都晚报》记者评论: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但随著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利益的追求正不断地冲击著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包括“孝道”在内的 传统美德也渐渐地遭到一部分人的淡忘。现在,成都的一名律师振臂而起,建议为“孝道”立法,试图让这一传统美德得到法律的保障。这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使 “孝道”这一美德能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遵行。’

孔子在《孝经》中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意思说古代五大类刑法所属的条例有三千多种,但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今天有律师为孝立法,建立社会的机制,惩恶扬善,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从以上的两例,可以看到,今天的官员和知识份子,在推行孝道方面,十分善于因地制宜,结合时代的特点,让孝道为民众所接受。

接下来,我们再介绍孔子所推崇的平民百姓所奉行的孝。孔子在《孝经》‘庶人章’中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 也。’古时候的平民百姓,包括农工商,其中农民占的比例最大,百姓能善于利用天时(春夏秋冬节气种植)地利(收成庄稼),兢兢业业地工作,勤俭节约,谨慎 自己,丰厚地赡养父母,这就是平民百姓的孝。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汉朝的时候,有个平民叫蔡顺,父亲早去世了,他奉侍母亲非常孝顺。当时,朝廷王莽篡位,天下大乱,又逢年岁饥荒,收成不好, 缺乏粮食。蔡顺只好到野外采些桑椹果给母亲吃。采桑椹时,他总是带著两个篮子来分装。有一次正在采桑椹时,遇到强盗。强盗好奇地问他:‘你采的果子为什么 用两个篮子分装?这样子不是很麻烦吗?为什不装在一起呢?’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椹已经成熟了,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还没有熟透,比较酸,是留 给我自己吃的。所以要分装两个篮子’。强盗听了很感动,也很同情蔡顺。不但没有抢劫他,还送他三斗白米和一些肉。可是蔡顺没有接受,宛然谢绝了。

这也是中国著名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蔡顺孝敬母亲的心行。虽遇饥荒之年,而分毫不改。有些人在顺境之中,能孝敬父母,在逆境中,在困难当中就不 行了。我们看到蔡顺的故事,就会惭愧和反省。同时,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看到孝是人之天性。它最能感化人,强盗本是要抢劫东西的,可是遇到孝子,他们不仅 不抢劫,还生恭敬心,送东西给孝子。从蔡顺的角度来看,他能奉行孝为立身之本,因此不仅不会遭强盗的杀劫,而且还感化了他们自动献出食物。由此,可以体会 到孔子所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平民百姓中,孝子不乏其人。古有孝子流芳百世,今天的孝子更是令人感动赞叹。在2005年元月全中国评出的十大孝子中有一位,名叫戴永胜, 男,27岁,文化程度是初中,是山东省枣庄煤矿工人。戴永胜的母亲在2001年确诊为卵巢癌,而且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扩散无法手术,医生说他母亲的生命期限 不超过一年。戴永胜看到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全身浮肿、呕吐,吃不下饭,经常发烧,精神已经到了崩溃的地步。孝子戴永胜,决定先从心理上抢救母亲,他一方 面请医生们帮忙用‘经过治疗检查肿瘤已完全消除’的方便语言,来焕发母亲对生存的希望,一方面积极努力到外地寻药访医,治疗母亲的癌症。他曾经为寻药,跋 涉三天三夜,忍饥挨饿。为母寻药,他辗转九省二市,从各地善良的医生那里得到各种抗癌药物十多种,搜集了150多个民间药方。由于他的爱心、孝行和各种努 力,终于使在他母亲体内的癌细胞萎缩了60%。这位妇女现在已经能下田干农活了。医生们非常惊讶,认为这是医学史上的奇迹。戴永胜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现在 一边打工,一边还在寻找抗癌良方。他希望有一天能彻底地治愈母亲的癌症。

我们看到这位孝子,也是在困难当中,在逆境中,不失孝心!即使医生在2001年就宣判了他母亲的‘死刑’,可是戴永胜仍怀赤子之心,为母亲四处 寻药访医。几年来他不倦的努力,终于使全身浮肿,经常发烧呕吐的母亲能恢复到下田干活了,这不就是孝心的奇迹吗?!这不是仁爱的成果吗?!《四书·中庸 篇》里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说,仁爱是孝敬双亲为最大。)戴永胜做到了。

谈到这里,我们回忆一下,今天开始讨论孝道的时候,是曾子(曾参)向老师孔子请教的。孔子提出了孝是至德要道,并阐述了从天子到百姓,人们所应奉行的孝。曾子听罢感叹道:‘甚哉!孝之大也。’意思是说孝亲之道,真是伟大,范围真是广大无边啊!

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民本有的自然的行为。孔子这段话,说到了天、地、人三才。 而孝一字,对三才能一以贯之。我们知道,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包括四季的更替不乱,昼夜寒暑有序。俗话说:‘万物生 长靠太阳’‘春天播种发芽’。所以天所包括的一切,能启发万物生生不息,天是仁爱的;地是包括田野、山林、江河、湖海等能包容宽厚载物,地依靠天时以成熟 万物,地是恭顺的;人在天地之间,禀受天地之精气,也就是承受了仁爱与恭顺的气息,就自然行孝了。所以这个孝,就含著仁爱与恭顺。所以孝是含天地之德。所 以孝,是宇宙的精华。孝,是天性。孝,是一切道德的总纲。

曾子又问孔子:‘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意思是说,请问圣人的道德有没有比孝更高的了?子曰:‘夫圣人之德,有何以加于孝乎。’孔子回 答:‘圣人的道德没有超过孝道的了。’儒家认为以孝为中心,把这种仁爱恭顺父母之心推广到君王则忠诚,推广到兄弟则友爱,推广到夫妇则和睦,推广到朋友则 守信,推广到天下人民,则能敬爱天下的人民。正如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认为以孝道治理天下是‘圣治’,使‘圣人之教不肃 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意思说,因为孝是根本,所以以孝治天下,自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所以孔夫子才会说孝是至德要道。

我们真是感谢至圣先师孔子,一部薄薄的《孝经》就把孝的理论给我们说的这么清楚。

接下来,我们再介绍一位圣人,他从另一个层面,也把孝的含义给我们揭示无疑。

· 下页:2.佛家——述之以恩德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