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五、实践的方法
类别:怎样实践佛法 作者:徐恒志居士

甲、修法总说

众生和佛为什么有苦乐的不同, 关键只在于觉与不觉, 因此学佛的方法, 就是转念觉照的方法。我们要时时凛觉, 练得此心, 能如悬崖勒马, 说止就止, 说放下就放下, 所谓“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得觉快, 转得快, 热恼顿时可化为清凉。不过一般人总是不易觉, 不易转, 这正是自心业习的障碍, 所以要依佛法来横修竖修, 千磨百练, 使烦恼妄心, 逐步就范。

佛教有无量的法门, 但却是整个的。由于人们习气、根性、环境等等各有不同, 为了适应客观的情况, 不得不方便分立。实际上, 门门都可归性, 法法皆是般若, 所以一切经典都称赞它自己的功德, 这正因为一切佛法, 都是从自性所流出, 而又还归于自性的。因此, 学佛的人, 必须对各种法门有法法平等的观点, 不生门户胜劣的执见。这样, 见理圆融, 会入不二, 心量也就广大, 进步必然迅速。假使“是一非余”, 便成学佛的习气。

各宗的修法, 虽然有同一的目的, 但立场和方法, 却有所不同。从来祖师大德, 因悲心激切, 惟恐学人不肯专心子一个法门去学习, 所以苦口婆心, 特别强调自己法门的优胜, 但这往往都是一个是时期中破人执着的方便说法。例如六祖惠能大师说:“东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何国?”这正是以理夺事的说法。如果学者自己的脚跟没有站稳, 听到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就不免彷徨不定, 坠入歧途。因此初下手实践时, 应以专一深入为主, 多亲近本宗的明师益友, 等到妄想销落, 心地融通, 这时正需遍参知识, 广学多闻, 由一门而会入普门。

各宗的修法, 虽然不同, 但都要以愿力为主。愿力要切实、正大, 痛念死生无常, 决心要求解脱, 并发广大悲愿, 誓愿与一切众生共同获得平等圆满的无上正觉。这样以坚决、伟大的愿力来引导行动, 就如严师的随时督察, 方可警觉痛切, 不至于中途懈怠。其次要以实修为主。所谓实修, 就是实心实行, 要从内心出发, 不只是表面的一套唱念礼拜。功夫做得实在, 就会冷暖自知。最初下手时, 不宜用力过猛, 要稳步前进, 否则往往会犯“念佛三天, 佛在眼前, 念佛三年, 佛在天边”的急进急退病。在修学的中途, 必须一门深入, 不急不缓, 如切如磋, 毅力坚强, 愈久愈坚。等到发明心地后, 则要涵养省察, 不离觉照, 在一切顺逆境界上, 刻苦磨练, 考验自心。

此外, 修心可分为救果与慎因两方面。救果就是根据佛法来扫荡过去已经熏成的旧日习气, 所谓“随缘消业”;慎因就是审慎今后自己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 勿再颠倒昏迷, 乱作乱为, 以免再增新习气, 所谓“莫再造新殃”。假使只注意除过去的习气, 而不战战兢兢改造其现在思想行为, 那末正象服药而不忌食, 病终不得痊愈, 苦终无由解脱。所以持戒实是学佛的基础。学佛的人, 无论修什么法门, 必须注重戒律。云栖大师说:“持戒为平地, 禅定为屋宅, 能生智慧光, 次第得明照, 定慧力庄严, 万行为具足, 乃至成佛道, 悉由戒为本”。《梵网经·心地品》说:“一切有心者, 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 即入诸佛位。”我们假使能语默动静合乎戒的规律, 那末圆明妙心自然应现;同样, 如果能心地清净, 杀、盗、淫、妄等恶行也无从发生。所以能真实摄心, 内外一如的, 是真持戒!

下页:乙、扼要介绍几种主要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