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把“我”之一字看得太重了,所以惹出种种的嗜好和烦恼。
古人不以“我”为重,总以“物”为贵。这乃是因为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结合而成,不能执著一己之我,因此人的思想也是时刻改变而不停止。陶渊明说的“悟今是而昨非”,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喜悦,过了一个时期忽然悲观起来,推究原因,不外是执著「我”,因而有了种种的嗜好和烦恼罢了,如果人能达到无我之境,明白自己不如外物之可贵,就不起贪心。贪欲、嗔恚、愚痴所谓之三毒,实是一切烦恼之根源,这些烦恼的兴起,实因思想中执著「我”一字。
古人不知道有我,何能被烦恼所侵?因此,古人的无我之语可谓一语破的,得了其中真谛啊!
【后集○五六】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人被功名利禄之心驱使,都想居于人们的上位,于是互相竞争、互相排斥和互相倾轧。但是岁月不待人,只知计较名利,不知老年将至,功成名就的人还可以勉强保住于一时,而失败的人就老大徒感伤悲了。如果人以老人之心来看年轻人的斗争状态,就会对于这个时间不久的人生慨叹,而犹争长论短,奔驰角逐,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即使幸而达到了功名富贵,一般人都喜好热闹繁华的生活,对于凋零没落的景象他们从不一顾。
俗语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能时时以零落清冷之心,去看富贵人们繁华奢侈的生活,自己就会更加谨慎,自然而然的就能抛弃铅华靡丽的念头。
【后集○五七】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