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易经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重生惜生的生态存在观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曾说:“这一个‘生’字是最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有孔家的话。”笔者对此非常赞同,‘生’不仅是儒家的重要观念,甚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叶朗也说“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而“生”的观念,又是生态学的基本特征。生态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就在于它“具体深入地揭示了生之为生和生之所以生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所以我们说,生之理是中国生态哲学思想的第一要义。

以前对儒家“生”的理解,一方面大多停留在《周易》的阐发上,忽视了熟读《周易》的孔子的《论语》的研究;另一方面大多局限于道德伦理的解说,很少从存在本体论角度的探索,有人甚至说中国传统没有本体论。其实,中国古代思想家并不只对伦理道德感兴趣,他们始终都没有停止过生命的探究。而“生态”,就是研究生命自身的存在状态。只是,西方人更喜欢追问“是什么”(whatis),中国人更关心“如何做”(howto)而已。这也许正反映出中国思想家对生命本体的独特价值思考。所以,我们将从存在本体论的角度来阐述《论语》重生惜生的生态智慧。

在《论语》中,“生”出现达16次之多,许多地方并没有特殊的意义,真正体现生态思想的有7项:

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③“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④“未知生,焉知死?”

⑤“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梳理这7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首先,揭示生之源。主要是③⑥项。生之源,天也。天,并非上帝神明,也不是和人相对立的机械客体世界,而是包容万类、创进不息的有机生态自然。天,贯阴阳之道,通乾坤之义,变通化裁,敦存仁厚,生养万物,育种成性,无言无语,无方无休,绵延长存。这既体现了天的实存实在性,又充分肯定了天地自然的自身生成和内在价值性。

其次,展示生之态。主要是第⑦项。生,荣也,繁茂也。生命是活泼泼的,而非僵硬死寂的。子曰:“君子不器。”李泽厚认为这句话今天可以读作“人非robot(机器人),即人不要被异化,不要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器。”人承日月精华,接阳光雨露,本应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而不能像奴隶一样,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异己”的技术产品和权利意志所压迫。但作为社会的人来说,往往局限于地区、部门和行业范围之内,被各类表格、数据和繁文缛节所束缚,身心疲惫,形容枯槁,成为社会之“器”,人被彻底地职业化、格式化、功能化和同一化。如何既承担社会责任,又保持人本真的灵动,是重要的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问题。

再次,阐明生之道。主要是①②⑤项。《论语》立足现实人生,追求生命的有序与和谐。人不仅要知道为什么生,更要知道怎样生。生而有道,死而有节;不混沌于寰宇,不苟且于人世;不为食存,不为利亡;修养身性,涵蕴灵府。凡有本有末,有长有幼,有仁有义,有礼有德,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生命之树才能常青,精神之花才能常开。

最后,诠释生之义。主要是④项。“未知生焉知死”,“生”是存在的,而非先验或超验的,它是相对死而言,没有生没有死,只有生才知道死。从生来观照死,也因死而更洞悉生。以生来理解死,也因死而更珍惜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生不息,运动不已。这大不同于诸多宗教,放弃现实生活,寄希望于来世或天国,恰恰是反生态。《论语》以生为重,不谈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

以上是《论语》中“生之言”,其“生之行”也一派盎然。比如孔子的饮食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朱熹说孔子之讲究,“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从现代生态学观念看,就是尊重生命,颐养生命。(任雪山)

下页:原始反终以知生死 了知生死的奥秘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