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易经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万物的演化与道体的流行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关于天地万物的演化,《周易》提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过程。孔颖达解释说: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 “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唯云四象也。“四象生八卦”者,若谓震木、离火、兑金、坎水,各主一时,又巽同震木,乾同兑金,加以坤、艮之土为八卦也。

可见,照孔颖达的解释,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混而为一的元气。元气既分,则为天、地,这是两仪。四象是金、木、水、火四种物质,比五行少“土”。孔颖达解释说,这是因为土是五行中最为根本的元素,分主四季,所以不必单独说。四象生八卦,震卦属东、木,离卦属南、火,兑卦属西、金,坎卦属北、水,孔颖达说,四卦分主春夏秋冬四季。巽卦同震木、乾卦同兑金,坤、艮属于土,这样合为八卦。

孔颖达的解释未免繁琐。董仲舒曾经对于天道的变化过程作了一个类似于横截面分析的简洁说明。他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宋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生化过程。儒家所说的天地变化过程基本上是一气、二气(阴阳)、五行、万物这样一个过程。程朱提出“道体”的概念来说明天道的总体过程。《论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程子认为,孔子这是在感叹道体流行不已。他说:

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

朱子赞同程子的看法,认为天地大化流行,往者过,来者续,没有一刻止息,这是“道体的本然”: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

程子、朱子所说,可谓至当之论。(乔清举)

下页:顺乎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