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学派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船山学派 王夫之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创始人王夫之(1619—1692)。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清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此学派因此而名。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是尊尚程朱理学的学者,夫之幼承家学,受其父影响很大。其学以张载之学为依归,其渊源尤在张之《正蒙》一书。他对周、程、朱、陆、王各家学说皆持批评态度,其中对周、程、朱尚存礼敬,而对陆、王则以“异端”看待。王夫之一生以闭门著述为主,故其受业弟子及交游者不众。其中见诸史籍者有其次子王罗、康端笏、章有谟、周士仪、钱澄之、刘献廷等。其私淑弟子有王文清。王夫之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教学、地理等方都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其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他试图以张载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程、朱关于性命道德论述的合理成分,创造一种别开生面的哲学体系,实质上已经越出了理学的樊篱。

船山学派继承了张载气本论的思想,认为气“气”是宇宙的本质。认为“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人之所见为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气”在时间上具有永恒性和常任性,“东薪之火,一烈已尽,百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尔”!“故曰往为,曰屈伸,曰聚散,曰幽明,而不曰生灭”,从而朴素地论证了物质不灭原理。该派认为,宇宙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说都是无限的,“天地之终,不可得而测也。以理求之,天地始者今日也,天地终者今日也。其始也,人不见其始;其终也,人不见其终。其不见也,遂以谓邃古之前,有一物初生之始;将来之日,有万物皆尽之终,亦愚矣哉”!这样便从时空上排除了宇宙精神性的主宰。王夫之认为“太虚者,本动行也”,“动静皆动也,由动之静,亦动也”,故既无最钢的寂然之静,亦无最终的息止之静。物质世界的生化机制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决定的。“一气之中,二端既肇,摩之荡之,而变化无穷”,“物物有阴阳,各亦如之”。阴与阳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相反相仇”,另一方面又“互以相成”。宇宙不存在精神性的主宰,但存在精神现象。“性”不能泛言,人之性异于禽兽之性,“性”不是万物之一源”。“物得与人而共”的是“命”,“天命”乃“太和之气,屈伸而成万化,气至而神至,神至而理存者也”。在此基础上,王夫之提出了“继善成性”的观点。所谓“继善”,于人为“继志”,于天为“继道”;所谓“成性”,即道德的自我完善。“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而不成于初生之顷,“习成而性与成”。他批判理本论的观点,认为“理与气不相离”,“理,即是气之理。气当得如此,便是理。理不光而气不后”,天下幂有随事而变的“理”,没有一成不变的“定理”,所以,应“即移以穷理”,不应“立理以限事”。关于道器问题,夫之认为“道”体现在形器之中,“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故“道”不应“遥空索去”,不应“执道以强物”。关于知行问题,夫之反对“知先行后”和“知行合一”说,提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结论。认为“知必以行为功”,“行可有知之效”,“知”与“行”相互推动,“并进而有功”。关于理欲问题,夫之认为,“有欲斯有理”,“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甚至提出“吾惧夫薄于欲之亦薄于理,薄予以身受天下禽之薄予以身任天下也”,把“欲”当作积极用世的动力。针对朱熹“要求美味”为“人欲”,要人“去欲”、“灭欲”的观点,他提出“甘食悦色”乃是“天之化机”、“天之仁”,如“断甘食悦色以为离兽”。“则从占无此苟简径截之君子”。圣人之学是主张“珍生”的,“珍生”就应该对“人欲”加以重视。他既反对过分压抑“人欲”,也反对过分膨胀“人欲”。“若只推其欲,不尽乎理,则人已利害,势相扦格”,故应将“尽己”与“推己”合而用之。对于动静问题,夫之反对“主静”说,否定“归根曰静”、“静生动容”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反对离开人的实践活动谈道德修养和以道德修养为借口“禁天下之动”,提出“天下日动,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动。动者,道之枢,德之牖也”。“与其专言静也,无宁言动”。在历史观方面,夫之反对循环论和复古论。持进化的观点。并猜测到历史进化中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将其称之为“势”。认为“时异而势异,势异而理异”。

此学派主要代表著作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读通鉴论》,唐端笏《惭说》、《侮说》,周士仪《史贯》、《野获编》,钱澄之《庄屈合注》、《藏山阁文集》,王文清《考古源流》等。船山学派的学术流传至为很难,王夫之“窜身□峒,绝迹人间,席棘贻荼,声影不出林莽,门人故旧。又无一有气力背力之推挽。殁后遗书散佚,其子□始为之收辑推阐,上之督中,得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湮灭不传,后生小子至不能举其名胜”。徐世昌《清儒学案》评其学曰:“船山生当鼎革,隐居求志四十余年,是以成书最富。平生为学,神契横渠,羽翼朱子,力辟陆、王,于《易》根柢最深,凡说经必征诸实,宁凿勿陋,囊括百家,立言胥关于人心世道。在清初诸大儒中,与亭林、梨洲号为鼎足。至晚季始得同祀庙庑,昭定论焉。”

下页:大兴二朱学派 朱筠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