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明初抚州崇仁(今江西抚州市崇仁县)人。少年时至京师金陵拜洗马杨文定(溥)为师学《伊洛渊源录》。后归里躬耕食力,弟子众多,著名者有娄谅、胡居仁、陈石斋、杨杰、周文、魏校、陈献章等。胡居仁,字叔心,明初上饶(今江西上饶县)人。少时拜吴与弼为师。决放弃科举,筑房舍于梅溪山中,除侍亲和讲学外,不问世率。后为扩展见闻,四方访问学者,与同乡娄谅、罗一峰、张东白论学于弋阳的龟峰和饶之余干的应天寺。曾主持白魔书院,又讲学于贵溪涧源书院和淮王府。娄谅,字克贞,号一斋,广信上饶(今江西上饶县)人。鄙夷科举,为寻求身心学问,前往临川拜吴与弼为师。坚守师说,并有所发展,其弟子王守仁。黄宗羲认为姚江学派实以娄谅为发端。其子娄子忱受家学颇有成绩,弟子多至僧舍不能容,竟有架木为巢者。
该学派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理”产生“气”,“气”产生万物,说:“有理而后有气”,“天地间无处不是气”,“太极者理也,阴阳者气也,动静者理气之妙运也”。(黄宗羲《明儒学案·崇仁学案》本文下同)“有气则有象有数”,即由“气”形成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主张儒者须“静时涵养,动时省察”。认为:静时,“心”中也不是真空的,常有个“操持”、“持守”,即“敬”。有了“操持”,即有了“敬”,使中心有了主宰,防止堕人空元和昏聩。“敬”是存养“义”的途径,“所谓涵养须用敬”。动时,“心”要发挥“思索省察”的作用,防止物欲泛滥,“逐物徇私”。并指出:认为“静”中不可有个“操”字,有“操”字就不是“静”,只有摒弃一切思想、念头才是“静”,其实这样便陷入“老佛”的说教。还主张:认识事物,必须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途径。认为:宇宙是“一本而万殊”,无论世界如何干姿百态,气象万千,归终是一个根本,即“万殊而一本”。学者要致知格物,“须从‘万殊’上一一穷究,然后会于‘一本’。若不从‘万殊’上体察,而欲直探‘一本’,未有不入异端者”。
该学派著作有吴与弼《吴康斋先生语》;胡居仁《居业录》;魏校《体仁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