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学派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仲良氏儒学派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韩非子·显学篇》指为儒家八支派之一。该学派无可考。郭沫苦在《儒家八派的批判》中引《孟子》说:“仲良氏之儒”,“或许就是陈良的一派”。

战国儒家八派中这一派不可考。据郭沫若推测,“仲良氏之儒”或许就是《孟子·滕文公亡》所说的陈良一派。据《孟子“记载:“陈良,楚产也,悦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陈良的弟子有陈相、陈辛等,后来欣赏农家许行的学说,曾遭到孟子的严厉批评。据陈奇猷推测,“仲良氏之儒”或许是《礼记·檀弓上》所载的仲梁子—派仲梁子,东汉郑玄在《礼记注》中说是鲁人。据《礼记·檀弓上》记:“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又《毛诗传》中引有仲梁子语,而《毛诗》源自子夏,所以这一派可能兼有曾参、子夏二家之学(参见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显学》校注)。

郭沫若承袭梁启超说,认为仲良为楚国儒者陈良。笔者以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因为《孟子·滕文公上》中说的很明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几个线索:(一)陈良与孔子没有师承关系。(二)陈良本是楚国人,北上中原来学习,成绩很好,北方的同学没有超过他的,但绝非“北方之人莫能先也”。而孟子与之说话的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所以可以证明:(三)陈良后来的行动局限于楚宋一带,并没有到中原与孔门弟子争雄,“自谓真孔”。何况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众多,绝不可能容忍一个没有丝毫师承关系的陈良来争夺“真孔”之位,并且这样的一个外来血统的人物也并不可能在争“真孔”的过程中,产生太大的影响。因而仲良氏的创立者应该另有其人。
对此,陈奇猷先生认为,所谓仲良氏即仲梁子:“卢文弨曰:‘良’,张本作‘梁’,顾圹圻曰:藏本‘良’作‘梁’。按‘梁’、‘良’同字也……良,迂评本《韩非子》亦作梁,字同。《汉书·古今人表》中上有仲梁子,但列与齐襄王(起纪元前二八二)同时……郑注《檀弓》云:‘仲梁子,鲁人。’又案《左传》定五年有仲梁怀,盖其先也。”这个考证是很服人的,因为既有古本作为证明,又有严密的推理作为支撑。

《诗传诗说驳义·卷一》释《定之方中》引仲梁子曰:“初立楚宫也。遂以定之方中,为楚宫大雅之抑。”《毛诗注疏·卷四》释《定之方中》亦引此论。可知仲梁子或许传《诗》,但凡引注者皆无逾此篇,因而不能作定论。又按《小戴礼记·檀弓上》:“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则可见仲梁氏之儒和曾子之儒的区别,两家皆通礼,但曾氏是从礼本身的角度来解释礼,而仲梁氏是从人和人性的角度解释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11)礼的背后站立的一定是人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仲梁氏之儒这里算是得到了传承。

下页:孙氏儒学派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