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孝悌忠信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孔孟孝道:主张互动反对盲从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萧成志 ( 字号:   )

在讲到家庭的基本功能时,我把孝顺、赡养、关心父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突出精神与健康上的奉养。这是不是恢复封建家长制?或者是保守,是守旧?

对一些人的疑问与担心有必要进行讨论。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需要分清。一是家庭的基本功能是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的,二是继承“孝”文化并没有照搬。

首先说家庭的基本功能,所谓家庭的功能就是家庭的基本作用。这种作用与具体内容是有区别的。如赡养、孝敬父母是古今相同的,而赡养与孝敬的具体内容与方式,有同也有异,异大于同。我们继承的首先是这种功能,具体内容就要区别对待了。

至于封建社会中的孝文化,从古流传至今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是哪三条呢?《十三经注疏》中汉代经学家赵岐的解释是: “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亲,指父母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过分强调无后为大

就是说: 第一是对父母的过错曲意顺从,陷父母于不义。第二是家中贫困,父母已经年老,不去当官赚取俸禄来供养父母。第三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祭祀先祖。可惜啊,前两条逐渐淡化,强调了最后一条!

可见不要曲意顺从父母的错误是古今相同的。这是“孝”的头号内容!我们不仅要自食其力,还要赚取钱财来赡养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要怕别人说这是复古。至于生子传宗接代,以祭祀先祖,是封建伦理,我们绝对唾弃。

“孝”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三点,在《论语 学而》中,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孔子给学生修养的大纲,把“孝”放在第一位。《弟子规》诠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凉。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

一句一句地看,似乎问题不大,但“冬温夏凉”已过时,现在有了空调。“省”、“定”、“告”与“面”也有点死板,急事来了就要灵活一点嘛,也不必早晚两次。但与“不孝有三”相联系,第一点就不见了踪影。一切权力归父母,儿女没有了发言权。这就违背了孔孟的原意。《孟子 离娄下》中说: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注,从,纵,放纵的意思)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注: 戮,羞辱的意思),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就是说不孝有五个表现: 四肢懒惰,不供养父母的生活;好帾齤搏与饮酒,不供应父母生活;喜好钱财,偏爱妻子与儿女,不顾及父母的生活;放肆追求享受,使父母蒙受耻辱;逞勇好斗,让父母受到危害。这些就是用到今天,也没多少错误呀。

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说: “孝慈,则忠”,意思是儿子对父母孝顺,父母对子女慈爱,就会忠于国君。孟子在《滕文公上》: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父子有亲,就是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礼记 礼运》解释为“父慈子孝”,这都说明二者之间是受到约束的,不同于后来的“父为子纲”、“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儿女的生命权掌握在父母手里,更是荒唐透顶!

对父母脸色很重要

可惜后人在继续深化细化“孝”的过程中,越来越离谱。在《论语 学而》中,子夏说: “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论语 学而》中,曾子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要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就是要虔诚地祭祀祖先。《孟子 滕文公上》引用曾子话说: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在世时,按周礼事奉他们;父母逝世了,按周礼埋葬他们,按照周礼来祭祀他们。

把“孝”用在死时与死后上,明显是与我们厚养薄葬的主张背道而驰的,花钱就花不到点子上了啊。

在《论语 阳货》中,孔子说: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儿女生下后,到三岁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看来孔子还真有点讲对等原则,公平交易。可惜,老是对等,人类还有发展吗?即使是公平交易,也没有必要用在父母死后守孝上!

当然,孔子、孟子对孝的论述是多方面的。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这样回答子游的: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回答的意思是: 如不诚心地尊敬父母,只是供养,与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敬”的内涵是什么呢?接下来一段可能是注释: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孔子说得很明白: 在服侍父母的时候,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最难。有事,儿女为父母去做;有酒有肉让父母先吃,难道这就是孝敬了吗?在这里,“敬”的含义就是“和颜悦色”,可以理解为尊敬。

我们没有盲目地全盘接受封建社会的孝文化。所有儿女全都要尊重父母,多从精神上关心,关注父母的身体与安全。这能叫复古?!

下页:儒家孝道:天经地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