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孔子思想中彰显的恰恰是刚健精神而不是懦弱文化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崇文宣武的风尚正浓,吟诵咏叹、弄枪舞剑者众,骚客遍地,武士满街。人人剑胆琴心,个个儒风侠骨,人人拳不离手,个个剑不离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言不合、拔刀相见,“个个都是蛮拼的”,强悍好斗、舍生取义成为时尚,涌现了悲壮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慷慨长啸誓死不降汉的田横和他的五百士等许多著名的侠客、刺客、义士、壮士。“杀身成仁”“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成为儒仕剑客们的人生信条和座佑铭。这种风气和文化也必然影响到孔子。

事实上的孔子也是豪情万丈之人,剑不离身、擅长射驭,短跑速度极快,追得上郊外的野兔,并非四体不勤之人。孔子周游列国14年,颠沛流离,屡遭厄运,即使在匡城被当作坏人围攻,他也镇定自若,一边高歌抚琴,一边高声咏叹:“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这就是成语“临危不惧”的由来。孔子一生不屈就权贵、不惧怕黑恶、不留恋尊优,有不可夺之志。回到鲁国受尊重但不被重用,孔子仍然不气馁,埋头整理上古经典,接连丧妻、丧子、痛失爱徒也不消沉,直到去世前七天还在高呼“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被尊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一声长叹,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遗憾、斗志不泯的雄心、追求真理的精神、死不瞑目的抗争。这样的孔子是一个教人不担当、不作为,贪生怕死、不敢反抗命运的人吗?

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儒家们志在天下的担当精神;中国古代史上改造自然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天人相交的和谐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都说明了儒家精神的刚健有力与奋发有为。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性格,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性!…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朝代、民族、国家都有意志不坚定者,把奴性、惰性、犬性归罪于儒家思想,追究于孔子,则是偏颇之举、偏激之见。忍辱负重不是唾面自干,胯下之辱不是甘受欺凌,卧薪尝胆不是自暴自弃。我们也不否认,中国文化现象中也存在人性共同的弱点、人类共有的劣性,但以此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与本质,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以此全面抹黑中国文化,则不是敌人就是汉奸!

因此我想说的是,儒家思想恰恰是中华文化的一根筋骨、是中华民族的一根脊梁!入世有为、经天纬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像凛凛丰碑挺立在历史的浩荡长风中。(刘汉俊)

下页:作为道德情感的仁与作为道德规范的礼